C#基础—匿名方法(Anonymous Mehod)

 

1、引入匿名方法

    早在C# 2.0中就提出了匿名方法,实现了以一种内联的方式声明委托,在此之前,声明委托唯一的方法是"命名方法",虽然 C# 3.0 里有了lambda ,使得写内联代码更加简洁和方法,但是匿名方法依然有他的用处,匿名方法提供了可以忽略参数列表的能力。

 

2、匿名方法的使用和注意点

    什么匿名方法?简单的理解就是没有定义名字的方法(其实编译器还是帮我们生成了一个方法)。代码的实现就是把方法的定义和方法的实现内联到了一起。

    先看个演示例子:

 1 class Program
 2 {
 3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
 5         Thread t1 = new Thread(printMethod);
 6         t1.Start();
 7 
 8         Console.Read();
 9     }
10 
11     static void printMethod()
12     {
13         Console.WriteLine("Start Thread");
14     }
15 
16 }

 

  如果使用匿名方法,就是把方法定义和方法实现内联到一起,避免重新定义命名方法,看Demo:

 1 class Program
 2 {    
 3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
 5               Thread t1 = new Thread(delegate()
 6                       {
 7                             Console.WriteLine("Thread Start");
 8                       });
 9 
10                t1.Start();
11 
12                Console.Read();
13        }
14 }                    

 

    这是一个简单使用匿名方法内联委托实例的例子,在使用匿名方法时,有一些注意点如下:

   (1)、匿名方法中,外部变量的引用被称为"捕获的外部变量",与本地变量不同,捕获的变量的生存期被扩展或延长,直到引用该匿名方法委托被垃圾回收。

   (2)、匿名方法不能访问外部范围的 ref 或 out 参数。

   (3)、在"匿名方法块"中不能访问任何不安全代码,即不能使用指针。

   (4)、在 is 运算符的左侧不允许使用匿名方法。

    这里,需要特别提下的是,匿名方法中的外部变量问题,在使用匿名方法时会形成闭包(closure),与javascript 中的闭包类似。

    先看下演示的例子:

 1 public delegate void DelegateDemo();
 2 
 3 class Program
 4 {
 5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
 7         DelegateDemo d = TestCaptureVariable();
 8         d(); //再次调用
 9 
10         Console.Read();
11     }
12 
13     static DelegateDemo TestCaptureVariable()
14     {
15         //被捕获的外部变量(就是在匿名方法中引用到的变量)
16         int captureVariable = 100;
17         int variable = 101;
18         DelegateDemo d = delegate()
19         {
20             Console.WriteLine(captureVariable);
21             captureVariable = 200;
22         };
23 
24         d(); //声明完后直接调用
25         return d;
26     }
28 }            

程序输出:

100

200

     在本示例程序中,定义了值类型变量captureVariable ,定义在栈上,当第一次调用d(),并结束执行TestCaptureVariable方法后,captureVariable 和 variable 应该被GC回收了,但我们第一次调用d()时,仍然输出了200。

    这种效果就是第一点所说的"捕获变量"的生存周期会因为引用一直存在而被延长。对此,我们可以看下编译器为此做了些什么:

    在Program类中多了一个系统自动命名的类,DisplayClass1,这个类里,包含了 captureVariable,其实,编译器对captureVariable,这个匿名方法中的"被捕获变量" 做了一个特别的处理,自动生成了一个类,这个类中包含了该变量,而匿名方法一直保留了对这个类的引用,所以没有被GC回收,所以除了栈上,在其他地方也保存了这个变量,从而导致这个变量并没有被销毁,从而达到了"延长生命周期"的目的。

 

posted @ 2014-05-18 19:02  一点晨辉(ydchsoft)  阅读(6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