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测试总结

 

做脚本测试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总共测试了两个产品,一个是GSM FMA、另一个是GSM SOP。在这篇总结中我打算只对SOP测试做一个总结,因为SOP是一个纯粹的脚本,没有任何界面。
 
     首先我对SOP的整个交付过程做一个介绍。SOP的整个版本交付周期是两个月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分三个迭代。而交付过程是开发和测试找需求提出人做需求澄清,开发将澄清的结果做一个简单的标注,完了发给对应的测试人员。之后开发就开始编码,测试人员写测试用例,构造测试数据,协助开发自测。一个月完了有一个中期审视,这个中期审视是找有经验的业务人员查看,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每个迭代完了有个简单系统测试,查看该版本新加的脚本会不会对原脚本有影响。三轮迭代完了,需要做一个全面的系统测试,要保证整个交付质量。这些做完了以后我们需要在云平台上做一个二次的系统测试,我们的脚本包是运行在人家的工具上的(OMStar),而这个工具有一个在线的版本也就是云平台,所以这两轮的全面的系统测试一样也不能少,才能保证交付质量。接下来就是作为一个测试人员必须要做的事情,整理和准备交付件。一个版本的发布是需要文档的,我们需要准备产品发布的交付(产品说明书,测试报告,变更列表,性能对比表,工具包),以上就是SOP的整个交付过程。
 
     其次我要对SOP这个脚本包做一个介绍(一次包、二次包)。SOP脚本是用 Python 语言编写,一次包的框架(脚本文件:分版本;报告模板:Report;Subscense:场景分类),一次包分析的数据源(配置,话统,告警,操作日志,MML,独立网元数据)。二次包的框架(脚本文件:脚本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汇总word报告的时候运行;Template:分版本放置;Subsence不同场景所跑的脚本个数),二次包的数据源是一次包跑出的报告(Report)。
 
     接下来我将要记录的是SOP脚本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要将我们的脚本包(一次包)导入工具(OMStar)中,创建工程或者单网络巡检,这两种方式导入的数据不同,第一种方式导入的是单个数据(配置,话统,告警,操作日志等等),第二种导入的数据是ZIP格式的数据(简称NIC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勾选要跑的脚本或者一个场景(深度巡检场景,事故巡检场景,预警整改排查等等),将跑出的报告存在一个地方。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工具中导入二次包,选择报告汇总,勾选第一次跑出的报告。生成的二次报告包括Excel和word两个报告。word报告是我们自己二次包生成的,而excel是工具自己汇总的。
 
     下面我要说的是SOP测试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一次包:
          1.一次报告中汇总页签上的故障个数。
          2.规则输出结果的正确性(中文和英文,规则名称,输出的表头等)。
          3.脚本所属的版本(小版本,还是Common)。
          4.Subscense是否配置(中文和英文)。
          5.一次包测试常用方法(边界值和路径覆盖)。
          6.规则输出中标红的问题(参考需求澄清)。
          7.时刻注意日志文件(虽然规则跑的没有问题,但是日志会报错)。
          8.注意数据库,会常用的SQL语句。
          9.构造测试数据(如果含有话统,最好从需求提出人要,话统没法构造)。
          10.记录并标注每个发现的问题,防止遗忘(有Bugfree,但时间有限没法详细跟踪)。
          11.中英文不同版本脚本的个数。
 
     二次包:
          1.测试二次包要保证一次包没有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二次汇总正确。
          2.资料的比对(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含中英文)。
          3.看规则描述列看有没有超链接的(规则描述)。
          4.word报告汇总的时候运行脚本的个数
          5.部分文件的刷新
          6.二次汇总的时候也需要关注一下日志文件
          7.注意二次汇总的时候,报告标红问题
          8.二次包中跨版本汇总和单版本汇总脚本个数
          9.template格式问题会导致汇总有问题
 
     日志文件:
          1.日志是否有报错信息
          2.查看勾选和下载检查项的个数
          3.性能测试的时候可以通过日志计算出脚本运行的时间
posted @ 2016-05-05 19:48  happy_po  阅读(53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