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目录结构(一)
一、系统目录结构说明
1.目录结构特点
1)linux目录一切从根开始
2)linux目录的层次结构类似一颗倒挂的树
3)linux目录可以挂载在任意磁盘空间上
2.初识挂载
1)磁盘空间必须挂载才能正常使用
2)利用挂载的方式给磁盘分区开一个门从而使其能够正常使用,安装门的过程就是挂载的过程
3)实践操作挂载过程(以光驱设备为例)
第一个里程:确认是否存在光驱设备
第二个里程:检查是否存在光驱设备文件
/dev/cdrom
第三个里程:将设备进行挂载
mount /dev/cdrom /mnt
第四个里程:检查是否挂载成功
df
第五个里程:进行卸载操作
umount /mnt
PS:卸载时,必须离开挂载点目录进行卸载
3.目录结构发展
第一块磁盘:用来存放系统程序( / )
第二块磁盘:存放用户自己程序( /usr )
第三块磁盘:用于分类管理用户( /home )
二、根下面一级目录信息
tree -L 1 / ------表示显示根下目录的层次,1表示一层
三、 /etc 目录下面的重要数据信息
1.网卡配置文件
1)文件地址:/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文件内容:
[root@shhaioldboy02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 设备名称 eth0 eth1 (centos 6)
HWADDR=00:0c:29:b7:47:6b --- 设备的mac地址信息 网卡设备的身份证号码(全球唯一号码)
TYPE=Ethernet --- 网络类型 经常用的网络为以太网
UUID=dadeafae-de21-43bd-acc3-9b98cb18f139 --- 硬件标识id信息(在一个系统中每个设备是唯一的)
ONBOOT=yes --- 激活网卡(给网卡供电) *****一定要设置为“yes”
NM_CONTROLLED=yes --- 网络管理服务
BOOTPROTO=none --- 启动协议==网卡启动后获取地址的方式 静态
none,引导时不使用协议,静态分配地址
bootp,使用BOOTP协议
dhcp,使用DHCP协议
DNS2=223.5.5.5 --- 将一个名称(域名)信息转化为IP地址信息
DNS1(域名解析)=114.114.114.114
USERCTL=no
PEERDNS=yes --- 网卡的DNS配置信息是否覆盖/etc/resolv.conf文件
IPV6INIT=no
IPADDR=10.0.0.200 --- 服务器网卡IP地址信息
NETMASK=255.255.255.0 --- 子网掩码
GATEWAY=10.0.0.2 --- 网关地址,必经之路
3)重启网卡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etc/init.d/network restart(影响所有网卡)
第二种:/ifdown eth0 && ifup eth0(只针对eth0)
第三种:service network restart(不建议使用)
2.解析配置文件
文件地址:/etc/resolv.conf
主要用于设置DNS解析地址,但网卡的配置信息优先于resolv.conf文件的配置
DNS1:114.114.114.114
DNS2:223.5.5.5
DNS3:223.6.6.6
3.解析映射文件
文件地址:/etc/hosts
主要用于配置主机名称(域名信息)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4.主机名称文件
文件地址:/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系统主机名信息
第一个里程:利用命令临时修改主机名
hostname oldboy
第二个里程:编写配置文件永久修改主机名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 HOSTNAME=oldboy
第三个里程:编写/etc/hosts文件,配置好主机名和IP地址对应关系
sed -i.bak "s#oldgirl#oldboy#g" /etc/hosts
5.磁盘挂载文件
文件地址:/etc/fstab
file system mouting table 可以使设备信息开机自动挂载
/proc/mounts 可以看到挂载的详细信息(获得挂载文件系统类型)
mount -a 自动读取/etc/fstab文件,加载文件中挂载配置(可以不重启)
6.开机自启动文件
文件地址:/etc/rc.local
讲你要操作执行的命令,直接放入到此文件中,可以使操作命令开机自动运行
echo "mount /dev/cdrom /mnt" >>/etc/rc.local
7.启动级别文件
文件地址:/etc/inittab
Linux系统有不同的进入方式,系统的运行级别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关机运行级别
# 1 - Single user mode
单用户级别(root) 修复系统,重置系统密码的时候
# 2 - Multiuser, without Network File Seytem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多用户界别,使不支持NFS(类似于3的级别,没有网络)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正常一个用户模式(命令行模式)
# 4 - unused
未使用级别
# 5 - X11
图形化界面(用到图形化界面的场景:安装oracle软件)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重启运行级别
8.启动脚本目录
目录地址:/etc/init.d
主要用于存放服务的启动和关闭脚本
如:sshd network iptables
PS:不是所有服务的启动脚本都在此目录中
四、初识脚本(修改主机名)
vim /root/change_hostname.sh
old_name="shhaioldboy02-01"
new_name="shhaioldboy02"
#第一个里程:修改主机名
hostname $new_name
#第二个里程:永久修改主机名
sed -i.bak "s#$HOSTNAME=old_name#$HOSTNAME=new_name#g" /etc/sysconfig/network
#第三个里程:修改hosts文件
sed -i.bak "s#$old_name#$new_name#g" /etc/h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