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华为IoT物联网_01 物联网概述
自学华为IoT物联网_01 物联网概述
1. 物联网的概念
百度百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两层意思: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依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 用户端延伸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国际电信联盟ITU: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 物联网的发展
- 物联网的起源:特鲁伊咖啡壶 、 可乐贩售机
- 《未来之路》 1995年比尔盖茨
- 物联网概念提出:1999年MIT
- 引用物联网概念: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 “智慧地球”概念:2008年IBM提出
- “感知中国”讲话:2009年***总理在无锡
- “工业4.0”:2013年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
- “中国制造2025”:2015年***总理签署发布
3. NB-IoT标准演进
- 2014.5
- 2015.5 第一次融合成“ NB-CIoT”
- 2015.9 第二次融合成 “NB-IoT ” 正式立项,窄带蜂窝物联网NB-IoT标准
- 2016.6 R13核心标准冻结
- 2016.12 R14 RAN4性能冻结
4. 举例:物联网助力共享单车
核心: 车锁
- 机械锁 (车锁ID对应密码) 不属于物联网范畴
- GPRS锁:主流车锁,使用GPS定位,80%市场, 摩拜和offo
- 蓝牙锁:主流车锁,使用GPS定位,车本身没有GPS模块,通过蓝牙使用手机GPS模块定位 代表:小鸣单车
- NB-IoT:
5. 物联网的层次划分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平台层可忽略,解决数据如何存储,检索、使用、业务规划、安全、维护、费用等)
-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网关、广域网)
-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5. 华为 “ 1+2+1 ” IoT 架构
- 第一个“1”是指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和物联网芯片Boudica。(感知层)
“PC时代有Windows,移动终端时代有安卓,物联网时代要不要一个操作系统呢?肯定也需要的,因为是不同的终端、不同的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连接,其中有水表、电表、小黄车,还有牛、羊、狗,连接的话是要数据转化同时也要连接,所以需要有芯片,同时要低功耗。”徐文伟表示,LiteOS操作系统是开源的,已经和一些厂商、*电企业达成了合作,他称希望通过开源、开放将LiteOS打造成像安卓一样的系统。在芯片方面,Boudica也实现了超低功耗和超*的信号覆盖。比如井盖、停车场、电表、水表等场景,Boudica在普通信号没有覆盖的情况下也有通讯能力,并且有定位功能。 - “2”是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接入方式
如3G、4G,以及NB-IoT、eLTE-IoT和未来的5G,
如敏捷物联网络,包括企业智能网关、*庭网关等。 - 最后一个“1”是指云化的IoT平台OceanConnect,可以进行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并向第三方应用开放。
比如抄表的应用,华为会向抄表公司开放接口;停车方面,会向停车场的管理企业开放接口;华为与ofo的合作,也要把数据开放给ofo,方便其对单车的位置、调度等进行管理。
5.1 华为“轻量级” 的LiteOS系统 第一个“1”
5.2.1 工业物联网关 “2”
- 工业级设计
- 丰富接口支持
- 复杂协议适配(PLC RFID Modbus Wifi)
- 本地智能
5.2.2 智能*庭网关 ONT “2”
- 智能业务:一个账单捆绑FBB+MBB+数字*庭
- 智能互联:*庭任意地点1G wifi全覆盖解决方案
- 智能运维:故障自助处理&远程测试与诊断
5.2.3 广域网连接 NB-IoT (必须通过运营商授权部署) “2”
5.2.4 广域网连接 eLTE-IoT (企业无线专网) “2”
5.3 IoT管理平台 “1”
作者:CARLOS_CHIANG
出处:http://www.cnblogs.com/yaoyaojcy/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
posted on 2019-03-13 05:52 CARLOS_KONG 阅读(4621)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