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FILE SYNC概述

LOG FILE SYNC概述

来新公司工作,很大的一段时间都在调优日志写,提升系统的TPS,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前零零散散在微博上也发了很多关于log file sync的帖子,篇幅都很短,有些是自己优化系统过程中的一个心得,有些是看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这次把他们汇集起来,变得也更有可读性一些,作为自己的一个总结,也希望里面的内容也或多或少能够帮助到你。
log file sycn是ORACLE里最普遍的等待事件之一,一般log file sycn的等待时间都非常短 1-5ms,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出问题,往往都比较难解决。什么时候会产生log file sync等待?

常见有以下几种:
1)commit操作
2)rollback操作
3)DDL操作(DDL操作实施前都会首先进行一次commit)
4)DDL操作导致的数据字典修改所产生的commit
5)某些能递归修改数据字典的操作:比如查询SEQ的next值,可能会导致修改数据字典。一个典型的情况是,SEQ的cache属性设置为nocache,那么会导致每次调用SEQ都要修改数据字典,产生递归的commit。

一个正常的系统里,绝大多数的log file sycn等待都应该是上面描述的1)commit操作 造成的log file sycn等待,某些异常的系统,比如频频rollback、seq的cache设置为nocache的系统,也可能会造成比较多的log file sycn等待。

我们要是能知道log file sync包含哪些环节,再有针对性的优化各个环节,就能事半功倍了。
<ignore_js_op>
上面是Tanel Ponder画的log file sync等待事件的延迟图,在某些关键环节上打了点。我对其中打点的环节,稍作翻译如下:
1)用户进程发起commit
2)用户进程通知lgwr写日志
3)lgwr接收到请求开始写
4)lgwr写完成
5)lgwr通知用户进程写完成
6)用户进程获得通知,继续做其他事

1,2阶段的时间,主要是post/wait的时间,典型的这种post/wait一般利用的是操作系统的信号量(IPC)实现,如果系统CPU资源充足,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延迟。前台进程post lgwr后,就开始等待log file sync。
2,3阶段的时间,主要是lgwr为了获取cpu资源,等待cpu调度的时间,如果系统cpu资源充足,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延迟。这里我们需要知道,lgwr只是操作系统的一个进程,它需要操作系统的调度获取cpu资源后才可以工作
3,4阶段的时间,主要是真正的物理io时间,lgwr通知os把log buffer的内容写入到磁盘,然后lgwr进入睡眠(等待log file parallel write),这个时间正常情况下的延迟占整个log file sync的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指出,lgwr在获取cpu资源后,可能并不能马上通知os写磁盘,只有在确保所有的redo copy latch都已经被释放,才能开始真正的IO操作。
4,5阶段的时间,os调度lgwr 重新获得cpu资源,lgwr post前台进程写完成。lgwr可能会post很多前台进程(group commit的副作用)
5,6阶段的时间,前台进程接受到lgwr的通知,返回cpu运行队列,处理其他事物(log file sync结束)。

/*************************************************什么是group commit************************************************/
不止一次的看到过一些对log file sync调优的建议里写着:打开ORACLE的组提交功能。
group commit默认就是开启的,而且你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关闭它!
我一直认为group commit这个东东起的名字不是太过恰当,应该起组刷新更恰当,仅仅代表个人意见。
什么是组提交?
<ignore_js_op>
上图是log buffer的抽象图,log buffer此时是非常繁忙的。
给大家设定这样一个场景。
c1作为一个commit record已经被copy到了log buffer里,接着前台进程通知lgwr去写日志,根据我前面的描述,在前台进程post lgwr去写,到lgwr真正开始写之前,非常可能存在着时间差,就在这个时间差里,c2,g1,c3也已经把相应的日志拷贝到了log buffer里,其中c1,c2,c3是commit的记录,g1仅仅是普通的事务日志,不是commit日志。在lgwr真正开始写之前,它会去检查当前log buffer的最高点,发现在c3位置处,把这个点作为此次刷新日志的目标,把c1,c2,g1,c3的日志都刷新到磁盘。虽然刷新日志这个操作是由c1出发的,但是c2,g1,c3也是受惠者搭了便车,日志也被刷新到了日志文件里,这个功能叫组提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ORACLE的人容易把组提交误解为,把提交的事物打包刷新到日志里,其实LGWR是不管你的事务日志有没提交的,它只按照log buffer分配的最高点来刷新,因此我觉得叫组刷新更好点。
图中c1,c2,g1的日志已经拷贝完成,我用filled表示,c3的日志空间已经分配,但是还没完成拷贝,我用allo表示,这个情况下,其实lgwr需要等待c3日志拷贝完成,才能真正的开始刷新操作。
/*************************************************什么是group commit************************************************/





<ignore_js_op>
我们剖析了log file sycn的各个阶段后,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最慢的环节应该在3,4阶段(如上图),典型的io操作,这个环节对应的数据库等待叫做log file parallel write。其他的阶段如调度延迟、IPC时间一般都是极短的。网上、论坛上、包括不少书籍里,很多在log file sync出现问题后,往往都把责任推卸到IO慢的原因上。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推断可能都是正确的,但是,事情不总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分析的,log file sync的快慢也是很依赖cpu资源是否富足、系统的负载是不是过大。我们再看下一幅图,这副图描述了,在CPU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各个阶段占取整个log file sycn的比重。

<ignore_js_op>

如你所见,由于CPU资源的不足、系统负载过大,导致操作系统调度出现了较大的延迟,3,4阶段的IO部分的延迟已经不是整个log file sync时间的最大的罪魁祸首!

/*********************************************小插曲*****************************************************************************/
lgwr会post哪些前台进程?
当lgwr刷新完日志后,会post相应的前台进程(wakeup)继续工作,那么lgwr怎么判断应该wakeup哪些前台进程呢?
log file sync等待的p1参数的含义为:P1 = buffer# in log buffer that needs to be flushed
当lgwr刷新完buffer后,会扫描活跃会话列表,查看哪些会话在等待log file sync,而且会话的buffer#小于等于它所刷新的log buffer的最大值,这些会话会被wakeup。
/*********************************************小插曲****************************************************************************/

LOG FILE SYNC调优
作为通用的log file sync的诊断、调优方法,一般可以通过诊断系统的IO延迟为多大,cpu资源是否充足来判断哪里出现了问题。
IO延迟的诊断、调优:可以通过log file parallel write这个后台进程等待事件来辅助判断。如果这个等待时间过大,那么你系统的IO很可能出现了问题。优化IO的手段一般为:RAID的方式不要为RAID5,最好为RAID10,关闭RAID卡的读CACHE,全部用作写CACHE,可以用2-4块盘作为日志的磁盘组,如果使用的是存储,一般存储机头的CACHE也比较大,IO上基本能得到保障。使用ssd作为日志组来提升IO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可以通过
 v$event_histogram视图获取log file sycn、log file parallel write等待事件的时间分布图(后面有介绍)来辅助诊断。
cpu资源的诊断、调优:如果log file sync的时间与log file parallel write的时间差异过大,则可能系统的CPU资源出现了不足。solaris下还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工具prstat来诊断lgwr进程的延迟时间,见下图的LAT列。其他平台不能直接针对进程进行跟踪诊断,可以通过系统LOAD,CPU使用率来辅助诊断,如CPU使用率超过百分之六十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调度延迟、CPU运行队列超过物理CPU的CORE数就有调度延迟的风险等等。如果系统的CPU资源出现瓶颈是比较棘手的,因为换硬盘尚且还算是执行起来不算费劲的,但是换CPU难度一般会比较大,最终可能的结果就是换主机。不过也有一些手段可以尝试:调高LGWR的优先级,可以通过数据库参数_high_priority_processes进行,或者操作系统命令renice命令进行(前者可能更好点)。调整LGWR优先级的目的是为了让LGWR尽可能的容易获得CPU资源,减少排队调度时间。
调优应用:不过有时候更为有效的手段可能不是拼命的调优数据库、调优硬件,比如:是不是可以合并事物,也就降低了LOG FILE SYNC的次数,变相的提高了系统事务的效率。
数据库调优:通过设置ORACLE的REDO LOG 块大小为4K来提升日志写的性能.11GR2的版本可以指定REDO LOG的块大小。在我的版本11.2.0.3下修改会报错,说修改值与实际扇区大小不匹配。通过修改隐含参数_disk_sector_size_override为true,可以强制改成功。修改的办法是在alter database add log file xxxx blocksize 4096。如果拿PL/SQL压测,采取commit write immediate wait方式提交,优化前后的差距接近4倍,非常惊人。但是拿我们的业务压测,只是提升了1500+的TPS,也非常的不错了。
内存调优:在AIX下,如果开启内存预读,对于提升TPS也是非常的明显 dscrctl -n -b -s 1 。见
http://space.itpub.net/22034023/viewspace-751590

<ignore_js_op>



/*****************************************************************************可怜的LGWR****************************************************************************/
如果有大量进程在等待LOG FILE SYCN,一旦LGWR写完成,它将POST这些进程苏醒,使它们重新进入CPU运行队列,而LGWR会被当初post它写日志的进程push off出cpu运行队列。这个情形下,由于LGWR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了(刚刚写完日志),而前台进程已经等待了一段时间了(等待LOG FILE SYNC),根据操作系统的默认的调度策略,这种情况下,前台进程将会有更高的优先级获取CPU资源,而LGWR将可能由于CPU资源突发式的紧张而没有获取到CPU资源,导致系统 的事务数有很大的降低:因为LGWR已经不工作了(虽然时间很短)。因此我前面所建议的调高LGWR进程优先级的手段是值得尝试的。
/*****************************************************************************可怜的LGWR****************************************************************************/

获取log file sync、log file parallel write时间分布

如果我们仅仅观察AWR报告,获取log file sync、log file parallel write某一段时间的平均等待时间,有时候是不够的,我们可能想更精细化的知道,10000次等待里,有多少次等待是在1ms以内,有多少次是在2ms以内,等等。查询V$EVENT_HISTOGRAM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诊断性能问题非常有帮助。
SQL> select event, wait_time_milli,wait_count
2 from v$event_histogram
3 where event =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EVENT                     WAIT_TIME_MILLI WAIT_COUNT
------------------------- --------------- ----------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1      22677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2        424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4        141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8        340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16       1401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32        812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64        391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128         21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256          6

如上,我们可以知道log file parallel write等待时间在1ms以内的有22677次,2ms以内的有424次,等等。
我们可以简单的取两次V$EVENT_HISTOGRAM的快照,来判断间隔时间内,指标的变化次数来辅助我们诊断问题。(AWR思想)

LOG BUFFER 需要调优?
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调优的!
10G以后,LOG BUFFER一般情况下已经比较大,一般为1到多个granules大小,除非你看到了比较多的log buffer space等待事件,否则不需要调整log buffer的大小。
9.2以后, LOG BUFFER根据你系统CPU的多少,已经被拆分成多个LOG BUFFER,很大程度上缓解了redo allocatoin latch的争用,除非看到了明显的redo allocation latch的争用,否则不用调整log buffer的数量。
10G以后,私有redo和imu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redo allocation latch的争用。每一个私有redo都由一个私有的redo allocation latch保护。同上,一般情况不用调整。

redo相关latch需要调优?
redo copy latch:仅仅用来跟踪是否有进程正在往log buffer里拷贝数据。lgwr在真正开始写之前,必须等待相关的进程拷贝完毕,在此期间,lgwr会等待LGWR wait for redo copy等待。可以同时向log buffer里进行拷贝的进程的数量由_log_simultaneous_copies决定。
redo allocation latch:保护进程在redo buffer里分配空间用的,保证各个进程间彼此分配的空间不重叠。
redo writing latch:这个latch其实保护的是一个标志位,进程获取这个latch后,修改标志位,比如把0改为1,代表lgwr正在写,这样后续的提交进程,获得这个latch后读取标志位,就知道当前LGWR是不是正在写了,避免了很多不需要的重复通知。
我们知道了这几个latch的作用,那么我们需要调优他们吗?
一般是不需要的,除非他们相关的等待已经引起了你的注意,而且ORACLE各个版本也一直在优化相关的latch的获取和释放,比如redo allocation latch,这一块已经做的非常高效了。关于redo allocation latch发展史,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http://www.itpub.net/thread-1803010-1-1.html

新的调优手段
10GR1的时候,ORACLE公司默默的推出了一个参数:commit_logging,这个参数可以有四种组合:
commit write [batch|immediate][wait|nowait]
10GR2版本发布的时候,这个参数被拆成了2个参数,commit_logging,commit_write,个人认为10GR2拆分后的参数,更能准确表达参数的意图。
我们先着重的看下commit_write这个参数,它的参数值可以为wait/nowait,代表:前台进程事务提交的时候,通不通知LGWR去刷新日志。wait为通知,前台进程会等待log file sync。nowait为不通知,仅仅等待其他操作触发lgwr去写日志(如3秒,1M大小,1/3满)。如果你的业务对数据的一致性的要求不高,对ACID的D没有要求,为了提高事物数、提高性能,你可以选择commit_write为nowait方式。而在10G以前,ACID的D是必须满足的,也就是说,前台进程在提交的时候,是必须要等待LOG FILE SYNC,等待LGWR刷新日志到磁盘的。
我们来简单的看下commit_logging参数,参数可以选择的值有batch/immediate,这个参数极其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让人误以为batch的含义是,控制着事物以group commit的方式打包提交。immediate方式是代表让事物一个个的提交,一次提交刷新一次log buffer,但是不是这样的!
immediate与batch相比,commit的改变向量(修改回滚段头的事务槽)将作为单独的redo record产生,跟9I的commit记录日志的方式是一样的。batch 模式下commit日志的记录方式是合并进事务的redo record里,这个batch模式依赖使用私有redo和imu,如果他们关闭的情况下,batch的设置也就没了作用。

我们对insert into a values(1111);commit;来进行dump log file,阐述一下batch/immediate方式的区别 :

DUMP LOG FILE:启用私有redo和imu,设置commit_logging为immediate,commit的日志作为单独的redo record产生,一共2条redo record,第二个redo record为commit产生的,见红色部分(OP:5.4,代表为UNDO段头的修改)
REDO RECORD - Thread:1 RBA: 0x00044d.00000002.0010 LEN: 0x0230 VLD: 0x05
SCN: 0x0000.041b921c SUBSCN:  1 06/25/2013 11:27:32
(LWN RBA: 0x00044d.00000002.0010 LEN: 0002 NST: 0001 SCN: 0x0000.041b921c)
CHANGE #1 TYP:0 CLS:51 AFN:3 DBA:0x00c04c80 OBJ:4294967295 SCN:0x0000.041b91d1 SEQ:1 OP:5.2 ENC:0 RBL:0
ktudh redo: slt: 0x0016 sqn: 0x00002bee flg: 0x0012 siz: 136 fbi: 0
            uba: 0x00d1a78d.0068.2c    pxid:  0x0000.000.00000000
CHANGE #2 TYP:2 CLS:1 AFN:9 DBA:0x024002c5 OBJ:15750 SCN:0x0000.041b916a SEQ:1 OP:11.2 ENC:0 RBL:0
省略

REDO RECORD - Thread:1 RBA: 0x00044d.00000004.0010 LEN: 0x00d0 VLD: 0x05
SCN: 0x0000.041b921e SUBSCN:  1 06/25/2013 11:27:34
(LWN RBA: 0x00044d.00000004.0010 LEN: 0001 NST: 0001 SCN: 0x0000.041b921d)
CHANGE #1 TYP:0 CLS:51 AFN:3 DBA:0x00c04c80 OBJ:4294967295 SCN:0x0000.041b921c SEQ:1 OP:5.4 ENC:0 RBL:0
ktucm redo: slt: 0x0016 sqn: 0x00002bee srt: 0 sta: 9 flg: 0x2 ktucf redo: uba: 0x00d1a78d.0068.2c ext: 104 spc: 2050 fbi: 0

DUMP LOG FILE:启用私有redo和imu,设置commit_logging为batch,commit作为一个改变向量合并进了事物的redo record里,作为一条redo record,change #3为commit产生的。
REDO RECORD - Thread:1 RBA: 0x00044d.00000002.0010 LEN: 0x0230 VLD: 0x05
SCN: 0x0000.041b921c SUBSCN:  1 06/25/2013 11:27:32
(LWN RBA: 0x00044d.00000002.0010 LEN: 0002 NST: 0001 SCN: 0x0000.041b921c)
CHANGE #1 TYP:0 CLS:51 AFN:3 DBA:0x00c04c80 OBJ:4294967295 SCN:0x0000.041b91d1 SEQ:1 OP:5.2 ENC:0 RBL:0
ktudh redo: slt: 0x0016 sqn: 0x00002bee flg: 0x0012 siz: 136 fbi: 0
            uba: 0x00d1a78d.0068.2c    pxid:  0x0000.000.00000000
CHANGE #2 TYP:2 CLS:1 AFN:9 DBA:0x024002c5 OBJ:15750 SCN:0x0000.041b916a SEQ:1 OP:11.2 ENC:0 RBL:0
CHANGE #3 TYP:0 CLS:51 AFN:3 DBA:0x00c04c80 OBJ:4294967295 SCN:0x0000.041b921c SEQ:1 OP:5.4 ENC:0 RBL:0
ktucm redo: slt: 0x0016 sqn: 0x00002bee srt: 0 sta: 9 flg: 0x2 ktucf redo: uba: 0x00d1a78d.0068.2c ext: 104 spc: 2050 fbi: 0

个人感觉commit_logging参数的作用不大,可能有助于减少ACID的异常时间,对日志量的size在batch模式下有轻微的减少。ACID异常见我的另一个文章:http://www.itpub.net/thread-1803010-1-1.html


PL/SQL commit优化
传统情况下,当用户发出commit后,用户会话会等待log file sync直到lgwr写完成。LGWR写完成后,通知处于前台进程继续处理后面的操作。这个机制保障了事务的持久性,满足了事务ACID的D。但是PL/SQL不是这么工作的:PL/SQL里的commit 操作不会等待lgwr写完成就可以继续处理后面的操作。简单的看个例子:
begin
for r in (select id from t1 where mod(id, 20) = 0) loop
update t1 set small_no = small_no + .1 where id = r.id;
commit;
end loop;
end;
/

查看session 和 sys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下:

user commits (session statistic)      25
messages sent (session statistic)      6
redo synch writes(session statistic)   1
log file sync (session events)         1
messages received (lgwr statistic)     6
redo writes (lgwr statistic)           6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lgwr events)  6
Lgwr仅仅写了6次(log file parallel write),用户会话仅仅等待了log file sync一次。那意味着会话发出commit命令后,并没有停下来等待lgwr写完成,就继续处理后面的事务了。用户会话没有遵守事务的持久化原则!!如果实例在PL/SQL处理的过程中crash,那么某些提交的事务是不可恢复的。Oracle对此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在PL/SQL没有处理完毕之前,你不知道已经提交了多少次,Oracle不会使他们可恢复,只有在PL/SQL结束的时候,增加redo sync writes次数和前台进程进入log file sync等待。在进行PL/SQL处理期间,不停的查看等待事件,后台看不到任何的log file sync等待。还有就是统计资料里显示了会话总共向lgwr发送了6次message sent请求(请求写日志),lgwr也接受到了6次message recived信息,并且写了6次(log file parallel write)。你可能会问,到底多久,会话发送一次写请求?每次前台进程给LGWR发送写请求前,会去持有redo writing latch,然后检查lgwr是不是已经在处理写请求了,如果lgwr已经在写了,前台进程不会向LGWR发送请求,也不会等待log fil sync,直接继续完成后续的操作,如果lgwr没在写,前台进程通知lgwr去写,但是不会等待log file sycn,还是继续完成后续的操作,只有在PL/SQL结束的时候,才会最终等待一次log file sync。因此如果你的磁盘写的速率足够快,那么lgwr就会被post的次数越多,成正比的关系。还有如果你的cpu足够强,那么PL/SQL块loop的时间就足够小,时间小了,那么lgwr被post的次数也就少了,成反比的关系(在磁盘写速率一定的情况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PL/SQL里包含了DBLINK,那么就会使用传统的提交方式,不会产生出这样的“异常”。   
最后提醒一句:虽然PL/SQL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会等待lgwr写完成,产生log file sync等待,但是不要认为,在PL/SQL运行过程中,实例crash掉,此次PL/SQL处理的所有事务就会丢失,不是这样的,只是丢失部分,pl/sql在运行过程中,会话是一直检查lgwr是不是在工作的,如果没在工作,就发送写请求给lgwr的(message sent),lgwr接收到写请求后,就要写日志,只要是被写进了日志文件的事务就是可恢复的。也就是说,虽然前台没有等待log file sync,但是后台其实一直是在忙着处理你的事务日志的。

发现问题的手段
方式一:从awr里去发现,依据avg wait(ms)去判断系统的log file sync和log file parallel write是否存在问题。
<ignore_js_op>
方式二:通过moats工具去诊断当前数据库的top wait有哪些,是否有log file sync、log file parallel write,工具下载地址:http://www.oracle-developer.net/utilities.php
方式三:通过lewis的snap_events脚本,获得系统级别等待事件的等待次数、平均等待时间。

rem                execute snap_events.start_snap
rem                execute snap_events.end_snap

方式四:通过tanel poder的snap脚本采样lgwr后台进程的等待事件分布以及lgwr进程相关的统计信息。




  1. SQL> @snapper out 1 10 1096
  2. -- Session Snapper v2.01 by Tanel Poder ( http://www.tanelpoder.com )
  3. ---------------------------------------------------------------------------------
  4. SID, USERNAME , TYPE, STATISTIC , DELTA, HDELTA/SEC, %TIME, GRAPH
  5. ---------------------------------------------------------------------------------
  6. 1096, (LGWR) , STAT, messages sent , 12 , 12,
  7. 1096, (LGWR) , STAT, messages received , 10 , 10,
  8. 1096, (LGWR) , STAT, background timeouts , 1 , 1,
  9. 1096, (LGWR) , STAT, physical write total IO requests , 40, 40,
  10. 1096, (LGWR) , STAT, physical write total multi block request, 38, 38,
  11. 1096, (LGWR) , STAT, physical write total bytes, 2884608 , 2.88M,
  12. 1096, (LGWR) , STAT, calls to kcmgcs , 20 , 20,
  13. 1096, (LGWR) , STAT, redo wastage , 4548 , 4.55k,
  14. 1096, (LGWR) , STAT, redo writes , 10 , 10,
  15. 1096, (LGWR) , STAT, redo blocks written , 2817 , 2.82k,
  16. 1096, (LGWR) , STAT, redo write time , 25 , 25,
  17. 1096, (LGWR) , WAIT, LGWR wait on LNS , 1040575 , 1.04s, 104.1%, |@@@@@@@@@@|
  18. 1096, (LGWR) , WAIT, log file parallel write , 273837 , 273.84ms, 27.4%,|@@@ |
  19. 1096, (LGWR) , WAIT, events in waitclass Other , 1035172 , 1.04s , 103.5%,|@@@@@@@@@@|
  20. -- End of snap 1, end=2010-03-23 12:46:04, seconds=1
复制代码





相关的等待事件
1)log file sync(前台进程的等待事件)
2)log file parallel write(后台进程lgwr的等待事件)
3)log buffer space
lgwr刷新太慢可能会导致这个问题,导致lgwr刷新慢也有几种情况
  1.IO子系统太慢
  2.lgwr不能获得足够的cpu资源
  3.遭遇了大事务(expdp,insert /*+ append */ as ,imp,create as )
也可能是log buffer设置的太小了,不过在现在已经不太可能。默认的尺寸已经很大了。
4)log file single write
这个等待产生的原因是对日志文件头块的读写。一般在如下情况下会产生:
1)日志切换
2)归档


log file sync与buffer busy waits
事物在进行提交的时候,对事物修改的,还在内存里的块做commit cleanout,其实主要就是设置ITL槽位里的commit scn,不会去清楚lb信息。ORACLE在进行commit cleanout期间,会获取相关buffer的buffer pin,而且是排他模式获取,这个pin直到lgwr把日志刷入到磁盘才释放,如果在此期间,有进程对相关的buffer进行select/update/insert就会造成buffer busy waits。因此如果你的系统log file sync指标很高,也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buffer busy waits等待事件。


参考文献:
oracle core :第二章、第六章

tanel poder:Understanding LGWR, Log File Sync Waits and Commit Performance
vage :http://www.itpub.net/thread-1593488-1-1.html
刘相兵:http://www.askmaclean.com/archives/why-slow-redo-write-cause-buffer-busy-wait.html
Riyaz Shamsudeen:http://orainternals.wordpress.com/2008/07/07/tuning-log-file-sync-wait-events/

Kevin Closson:http://kevinclosson.wordpress.com/2007/07/21/manly-men-only-use-solid-state-disk-for-redo-logging-lgwr-io-is-simple-but-not-lgwr-processing/
https://sites.google.com/site/embtdbo/wait-event-documentation/oracle-redo-log-waits#TOC-Log-file-Sync

posted @ 2021-12-02 15:50  耀阳居士  阅读(6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