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布式事务——Seata、XA、TCC、AT、SAGA模式
分布式事务——Seata
一、Seata的架构:
1、什么是Seata:
它是一款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官网查看:Seata
在分布式事务中,会有一个入口方法去调用各个微服务,每一个微服务都有一个分支事务,因此调用了多少个微服务,全局事务就有多少个分支事务,TM代理这个入口方法,因此就定义了全局事务的范围。
当入口方法被执行时,TM会先拦截这个方法的执行,会先想TC发送一个请求,注册这个全局事务,然后既可以开始执行这个入口的业务逻辑了,开始调用每一个微服务。到了微服务里面,每个分支事务就开始执行,这个时候RM就会代理分支业务,在分支业务执行之前向TC注册分支事务,然后开始执行分支业务。在执行完成后,有RM向TC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
因此,TC就知道了所有的分支事务的状态,然后等到全部分支业务执行完成,TM向TC发送全局事务状态的时候,TC就会检查分支事务的状态,如果都成功,就让各个分支事务都去提交,如果失败就让它们都回滚。
二、部署TC服务,微服务集成Seata:
在上图中可以知道,TM和RM其实是对业务方法的代理和管理,而TC是脱离业务之外的一个服务,由它去协调TM和RM,协调全局事务和分支事务。
三、XA模式:
1、认识:
XA规范是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它描述了全局的TM和局部的RM之间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流的数据库都对XA规范提供了支持;
2、执行原理:
XA将分布式事务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一个是执行阶段。
准备阶段: 事务协调者会向事务参与者RM发送一个请求,这里的RM其实是由数据库实现的,所以可以认为RM就是数据库。让数据库去执行事务,但执行完不要提交,而是把结果告知事务协调者。
执行阶段: 事务协调者根据结果,通知RM回滚或者提交事务。
3、Seata的XA模式:
TM是分布式事务的入口,分别调用分支事务。
4、总结:
优点:
这是一种强一致性的解决方案,因为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基于各自的事务的,各自的事务是满足ACID的,而且等到大家都执行完了且都成功了才提交,所以全局事务是满足ACID的。
实现比较简单,因为很多数据库都实现了这种模式,使用Seata的XA模式只需要简单的封装上TM。
缺点:
第一阶段不提交,等到第二阶段再提交,但是等的过程中要占用数据库锁,如果一个分布式事务中跨越了很多个分支事务,则可能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使得别的请求无法访问,降低了可用性;
依赖于数据库,对于如果有的数据库没有实现这种模式,则无法使用这个模式来实现分布式事务。
5、实现:
四、TCC模式:
1、模式原理:
2、优缺点:
3、案例:
4、新概念:
空回滚:这个时候cancel不能报错,因为如果报错则seata会进行等待,然后再继续执行cancel,进而一直循环等待。
业务悬挂:
五、AT模式:
1、AT模式原理:
AT模式同样是分阶段提交的事务模型,不过弥补了XA模型中资源锁定周期过长的缺陷。
2、AT模式的脏读问题:
虽然AT模式的性能相比XA的性能有所提升,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正是以为它执行完sql就直接提交了,在并发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3、全局锁:
全局锁:由TC(事务协调者)记录当前正在操作某行数据的事务,该事务持有全局锁,具备执行权。
4、全局锁和XA中事务不提交占用锁资源的区分:
XA中事务不提交,占用的是数据库的锁,所有的crud的操作都会被限制;
TC上的全局锁:只是记录操作某张表的某行的全局事务,是由Seata管理的,对于不是Seata管理的相关事务,依旧可以直接操作数据表。比如由其他业务要修改同张表同行数据的其他字段,这个时候是可以的。
所以全局锁比XA中的锁的粒度要小。
如果修改的还是同一个字段,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低,但是AT也有解决方案:因为它保存了两个快照。
5、优缺点:
6、实现:
六、SAGA模式:
1、Soga模式原理:
它是Seata提供的长事务解决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直接提交本地事务;
如果成功:什么都不做;
如果失败:通过编写补偿业务来回滚;
2、优缺点:
七、四种模式的对比: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92186/article/details/12289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