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第六次—事后诸葛亮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19FZUSEZ/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19FZUSEZ/homework/10151 |
团队名称 | 8rookies |
作业正文 | https://www.cnblogs.com/yantu/p/12044570.html |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解决问题: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考研相关信息,包括考研资讯,真题,参考资料,同时提供平台供交流咨询
- 定义:相对清楚
- 描述:相对清晰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基本达到目标
- 原计划功能基本实现
- 按原计划时间交付
- 自身原因限制,关于用户方面没有相关数据
3.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 团队软件工程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团队协作得到提升,配合更为默契
4.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 用户方面没有达到
- 逐渐接近目标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团队协作应更加充分,进行更多交流
- 提升团队工作效率,注重用户方面
计划
1.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时间相对紧张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软件开发,制定计划没有太大的冲突,总体上是有想法提出时没有得到反对,有异议的情况会集体讨论斟酌
3.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大部分完成
- 时间不够充裕,自身技术水平限制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有但总体不多,主要由于初期前后端及数据库负责人区分较为明显,缺乏沟通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基本清楚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基本按计划进行,意外更多是因为技术问题限制
- (你们看着补啊,没有记得删)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有缓冲区
- 作用:在陷入开发瓶颈时还有时间完成开发计划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明确计划的详细步骤,留下缓冲区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进行开发前对自身技术水平进行详细的认知
- 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
- 明确所有人的开发部分,限定时间促进工作效率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资源相对不足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没有注重精度问题
3.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时间,人员不足(由于掌握的人员过少)
- 没有低估无需编程资源难度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记得补充)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各项资源的分配
- 尽可能争取相对充足资源,首要提升自身
变更管理
1.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相对及时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线上讨论,互相通知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相对清晰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能,但效果不大
5.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能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方便工作的变更
- 开发工作前组织好团队成员的集合,提前制定应急计划
- 最需要改进的还是团队成员的技术问题,大部分人并没有开发经验,也没有较好的教程来学习。
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设计工作是在做项目需求分析的时候完成的,主要由做原型设计的同学设计,大家也会讨论决定。
- 是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有,小组讨论解决,技术人员拥有主要话语权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没有
- UML文档比之前设计的少了一些功能,删除了一些认为对用户帮助不大的功能
- 是
4.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前后端交互功能产生的bug最多。因为这一块的代码逻辑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方面也比较多,而且不熟练,BUG很多。
- 测试版中出现了后台服务未能保活的bug
- 对项目的难度估计错误
5.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代码复审由审查者评审代码的格式、风格、命名是否符合规范。
- 否
- 应严格执行代码规范
- 严格执行代码规范,对代码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
测试/发布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 有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否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 否
4.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并没有测量和跟踪软件的效能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并未能发布,仍有较严重的问题未能解决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 根据每人自身的技术水平决定自身角色
- 基本做到人尽其才
2.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 互相帮助的情况经常出现
3.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 还没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大家都互相帮忙,合作得挺愉快的。
总结:
1.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 CMMI一级,成员依赖基础所制定的计划完成,缺乏经验
2.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 磨合阶段
3.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 各方面得到小幅度提升
4.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 自身技术水平
5.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 都做得不是很好
成员 | 贡献比 |
---|---|
李承泽 | 13% |
林斌祥 | 13% |
柯禧帆 | 13% |
叶琦熠 | 12% |
周丽榕 | 11% |
吴雅虹 | 11% |
张昊 | 12% |
刘英杰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