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的一种。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处理请求的模式,它让多个处理器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直到其中某个处理成功为止。每个处理器都包含对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从而形成链式结构。责任链模式把多个处理器串成链,然后让请求在链上进行传递。
财务审批就是一个责任链模式。拦截器(Interceptor)、过滤器(Filter)也是一种责任链,不但允许每个Handler有机会处理请求,还允许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Handler。
责任链模式经常用在拦截、预处理请求。
责任链模式通常有以下组成部分:
-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并提供设置下一个处理者的方法,一般是抽象类或接口。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实现了处理请求的逻辑。根据条件决定是否处理请求,或者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 客户端(Client):创建并组装责任链,发出请求。
假设有一个系统需要处理不同级别的用户请求(例如普通用户、经理、总监)。每个级别的处理者只处理它能够处理的请求,无法处理的请求将传递给更高级别的处理者。
1、抽象处理者
2、具体处理者
3、客户端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请求与处理者解耦:客户端无需关心请求是由哪个处理者处理的。
- 灵活性高:可以动态组合处理者链条,扩展处理者非常方便。添加新的处理器或者重新排列处理器非常方便。
- 职责划分明确:每个处理者专注于自己的职责,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缺点:
- 链条可能过长:如果链条过长,可能会影响性能。
- 调试困难:链式结构可能使请求的流向不容易追踪。
行为型模式主要涉及算法和对象间的职责分配。行为型模式可以描述一组对象应该如何协作来完成一个整体任务。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深海里奋力泅渡。-- 烟沙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