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总结】研二下学期的成长与收获

汇总贴:

北邮读研期间的打怪升级

研二下学期的总结

春招求职(收割offer)

年初的时候,一起在百度实习的同学,面试跳去了字节。大佬30分钟撕了4道题的战绩,令人汗颜。
受其鼓舞,为了应对后面的春招、秋招,从年初开始,基本上连续两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家都会在LeetCode刷几道题,前后总共刷了一百多道。

3月份刚开始春招的时候,后知后觉,并没有投。主要是当时更想留在百度,而且已经在百度做出来了一些成绩,转正不成问题,所以没有投别的公司,准备直接秋招再找。
4月份女友拿到了成都的offer,准备跳槽,于是合计了一下,与其秋招再卷,不如直接找实习去成都转正。
后来证明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成都这儿hc极少,秋招几乎不招人,都是通过内部实习转正,如果当时春招没有来实习,等到秋招再找,恐怕是没有机会的。

4月份海投了简历,拉勾网、BOSS直聘上的小公司,大多数投递之后都杳无音讯,估计是只屯简历不招人的。倒是在官网投递的几个大公司,基本都约了笔试面试。
前后总共笔试面试了9家(笔试6场,面试19场),除了字节抖音笔试后未捞以外,其他的8家面试都通过了。
这8家里,除了华为海思通过后一直在泡池子,企业微信C++岗HR面后流程莫名终止以外,其余6家都表示了录取意愿,直接拒了2家小公司,最后拿了蚂蚁、京东、美团、知乎的offer。

成都一共没几家大公司,就只有这几个算法岗位,春招全拿了offer,自己也很震惊。
简单考虑了一下,京东成都据传是养老部门,美团成都薪资要打85折,知乎团队太小,最后选择去了蚂蚁。
不过后来在蚂蚁实习的时候,有同事从京东、美团过来的,经过了解,其实也是很不错的,过几年有机会了再考虑。

回顾来看,几场笔试都是做的不错的,也受到了华为和蚂蚁面试官的夸赞。不过距离自己心中bug-free的大神还是有很大差别,目前连AK都做不到,还需要继续努力。
面试来看,因为准备比较充足,面试经验也丰富,所以一般的题目都见过,倒也都答得还可以,不过一些比较难的,比如公式推导、画模型结构图之类的,并不熟悉,幸亏目前基本没遇到,以后还是得加强。

实习经历(很顺利)

在实习期间,刚开始学了两周的课程和内部工具,后来师兄安排搞因果推断,为此洗了一段时间数据,不过后来发现数据质量太差,并不能短时间搞出成果,于是转去做一个分类任务。
当时距离转正答辩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因此进度比较赶,这个任务主要集中在一周多的时间内搞完了。
那段时间很忙,几乎每天迭代一版,第二天就去和业务方对,听取意见。白天在处理数据,每天晚上回家还会跑模型到两三点。
这个任务是项目中很重要的一环,受到了高P的重视,后来成果得到了业务方的认可,几层领导都有所耳闻,我在答辩之前就听说了我转正肯定给过。
后来果不其然通过了,并且转正后没几天,就发了意向书,应该是第一批收到意向的学生。

当时实习阶段,倒是也没有特别紧张,因为知道阿里的转正率向来很高,所以后来转正答辩心态也比较随意。
后来才发现实际上是有末位淘汰的,听说隔壁组清华硕士算法同学转正挂了之后,才感觉到严肃性,庆幸自己能够留下来。

不过最后开奖的时候,成都这边都被HR压到了最低价开,结果并不太理想,很多做开发的评级B+同学,最后都去了别家。
不过算法还好,因为评级至少是A,所以开的也还可以,在成都算是很高的,很满意了。
不得不庆幸当时面蚂蚁,在CTO部门那边面C++挂掉了,后来被支付宝捞了去做算法了。要是当时去做开发,以我的C++水平,肯定是B+,估计每年会少很多钱。

秋招求职(几乎放弃)

因为已经有了蚂蚁的实习转正,有了保底offer,所以秋招只投了算法。不像春招那会儿那样,各种岗位乱投。
成都这儿算法机会太少,秋招几乎是全面放弃了,只面了2个公司,共面试3场。

投了京东,被转去了CV岗面试,因为不想做CV,于是主动关闭了流程,放弃了。
投了华为,后来想想,不太想去非互联网的公司,于是也关了流程,放弃了。
投了百度,百度第一年在成都校招招技术岗,本来很期待的。面试发现也要做CV,而且主要偏工程,需要在移动端写很多的C++底层代码,心理比较失望,面试表现不积极,二面被挂了。
美团是之前实习拿过offer,所以直通车被捞了,只有一轮面试。不过被告知成都没有hc,只能去北京上海,于是也放弃了。
投了腾讯天美,面试被告知只有C++岗,成都没有算法,于是也放弃了。
字节成都没有算法岗,没有投递。

加上蚂蚁,成都只有这几家大公司,拿了转正offer后,秋招直接宣告结束了。

今年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硬件厂,尤其是做芯片的,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超过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出现了繁荣景象。这种政策导向的风口,能否长久,令人担忧。
此外,今年互联网涨薪普遍较少,美团直接不涨,互联网公司大多摆烂,加上最近一年大环境的剧变,互联网的前景也令人担忧。

求职感悟(算法or开发)

之前至少有一年的时间里,受外部舆论的影响,我都在纠结是做开发还是做算法。
因为前几年人工智能的热潮,太多人转做算法,导致找工作特别内卷。没有顶会论文,基本上很难找到大厂算法工作,所以整体的舆论环境是劝退的。
上届的师兄师姐,同届的同学,大多数基本上都转了开发。开发毕竟市场需求大,至少找到工作不成问题。
所以,我在年初的时候,其实也学了一点儿开发的知识,有过打算,秋招找不到算法工作就转去做开发。
不过好在今年转开发的人太多了,反而算法不那么卷了,不需要顶会论文,只要有大厂实习经历,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
所以很幸运,我也最后秋招成功上岸了,而且在非常卷的成都找到了工作。
(成都非常卷,周围很多同学,在成都连白菜都没得拿,在北京一投一个准,很多甚至还是sp)

之前准备开发的时候学的一些东西,也派上了用场。
在面试的时候,因为自己本科不是计算机,所以有两三个公司的面试官还问了很多网络、操作系统的知识以检验基础,好在都准备过,答得也还可以。
此外,现在除了纯算法研究,很多应用算法的岗位,都需要做一些开发的杂活,所以面试对开发方面,至少是编程能力这块,是有要求的。
好在之前刷过一些LeetCode,这块倒也还行。

在拿到了很好的offer之后,就不再纠结做开发还是做算法了,以后当然是继续做算法的。
毕竟本身其实更喜欢算法的,受《数学之美》的影响,很早就对这些东西充满了兴趣。

实习最大的收获(如何做好算法工作)

对数据的理解是算法工程师的分水岭。
无论是特征工程、模型设计,还是结果验证,都需要对业务数据有深刻的理解以及敏感的直觉,否则是不会有好的产出的。
而这种理解以及直觉,需要有很多的积累。
特别认可的一个逻辑是,学习技术要先广后精,需要对于一个行业技术了解地够多,才会有够多的思路,做好眼前的工作,才能做出成果,做精。
一味地钻研某个技术,空想创新是没有用的。

实习体会(公司文化)

百度的文化很轻松惬意,很学院派,平时同事相处轻松舒适,良师益友,技术氛围很浓厚,感觉和学校一样。
我所在的部门,技术国内第一,每次部门季度会都会展示学术成果,发了多少的论文,拿了多少的专利,在多少的比赛中排名前列,让人非常有自豪感。
各种节假日,以及日常的调研问卷抽奖,百度经常会发各种小礼品,拿过很多,很有意思,很有归属感。
不太好的一点是,邮件流程较多,工作汇报需要准备的数据指标很多,公司整体偏谨慎保守,虽然技术创新很多,但是业务发展较慢。

阿里的文化比较彪悍,很江湖气,平时同事相处更加活泼,交流频繁,有点职场的味道了。
平时饭局很多,经常出去下馆子,outing(团建)啥的,也很多,可以说来了没几个月,组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都有过交流,都喝过酒。
在阿里,成长确实比较快,很快就学会了遇到事情该怎么说话,平时工作也会有对业务更多的思考。
不太好的一点是,上面给的自由度很高,很多事情都是下面自己想出来,然后和上面的大目标对齐,再从其他部门找合作,所以会议很多,内部沟通成本很高。

posted @ 2021-11-05 13:15  Yanqiang  阅读(4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