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ket层在哪里
2 socket是什么
Socket又称"套接字",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使主机间或者一台计算机上的进程间可以通讯。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3 套接字家族
基于文件类型的套接字家族:AF_UNIX
Unix一切皆文件,基于文件的套接字调用的就是底层的文件系统来取数据,两个套接字进程运行在同一机器,可以通过访问同一个文件系统间接完成通信
低级别的网络服务支持基本的 Socket,它提供了标准的 BSD Sockets API,可以访问底层操作系统Socket接口的全部方法
基于网络类型的套接字家族:AF_INET
所有地址家族中,AF_INET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python支持很多种地址家族,但是由于我们只关心网络编程,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么只使用AF_INET
高级别的网络服务模块 SocketServer, 它提供了服务器中心类,可以简化网络服务器的开发
4 套接字工作流程
- 服务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与端口绑定(bind),对端口进行监听(listen),调用accept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
- 客户端初始化一个socket,然后连接服务器(connect),如果连接成功,这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就建立了
- 客户端发送数据请求,服务端接收请求并进行处理,然后把回应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 客户端读取数据,最后关闭连接,一次交互结束
5 socket()函数
python中,我们用socket()函数来创建套接字,语法格式如下:
socket.socket([family[, type[, proto]]]) #family:套接字家族可以使用AF_UNIX或者AF_INET #type: 套接字类型可以根据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非连接分为SOCK_STREAM或SOCK_DGRAM #protocol: 一般不填默认为0
例子:
import socket tcp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获取TCP/IP套接字 udp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获取UDP/IP套接字
6 socket对象(内建)方法
函数 |
描述 |
服务器端套接字 |
|
s.bind() |
绑定地址(host,port)到套接字, 在AF_INET下,以元组(host,port)的形式表示地址。 |
s.listen() |
开始TCP监听。backlog指定在拒绝连接之前,操作系统可以挂起的最大连接数量。该值至少为1,大部分应用程序设为5就可以了。 |
s.accept() |
被动接受TCP客户端连接,(阻塞式)等待连接的到来 |
客户端套接字 |
|
s.connect() |
主动初始化TCP服务器连接。一般address的格式为元组(hostname,port),如果连接出错,返回socket.error错误。 |
s.connect_ex() |
connect()函数的扩展版本,出错时返回出错码,而不是抛出异常 |
公共用途的套接字函数 |
|
s.recv() |
接收TCP数据,数据以字符串形式返回,bufsize指定要接收的最大数据量。flag提供有关消息的其他信息,通常可以忽略。 |
s.send() |
发送TCP数据,将string中的数据发送到连接的套接字。返回值是要发送的字节数量,该数量可能小于string的字节大小。 |
s.sendall() |
完整发送TCP数据,将string中的数据发送到连接的套接字,但在返回之前会尝试发送所有数据。成功返回None,失败则抛出异常。 |
s.recvform() |
接收UDP数据,与recv()类似,但返回值是(data,address)。其中data是包含接收数据的字符串,address是发送数据的套接字地址。 |
s.sendto() |
发送UDP数据,将数据发送到套接字,address是形式为(ipaddr,port)的元组,指定远程地址。返回值是发送的字节数。 |
s.close() |
关闭套接字 |
s.getpeername() |
返回连接套接字的远程地址。返回值通常是元组(ipaddr,port)。 |
s.getsockname() |
返回套接字自己的地址。通常是一个元组(ipaddr,port) |
s.setsockopt(level,optname,value) |
设置给定套接字选项的值。 |
s.getsockopt(level,optname[.buflen]) |
返回套接字选项的值。 |
面向锁的套接字方法 |
|
s.setblocking(flag) |
如果flag为0,则将套接字设为非阻塞模式,否则将套接字设为阻塞模式(默认值)。非阻塞模式下,如果调用recv()没有发现任何数据,或send()调用无法立即发送数据,那么将引起socket.error异常。 |
s.settimeout(timeout) |
设置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期,timeout是一个浮点数,单位是秒。值为None表示没有超时期。一般,超时期应该在刚创建套接字时设置,因为它们可能用于连接的操作(如connect()) |
s.gettimeout() |
返回当前超时期的值,单位是秒,如果没有设置超时期,则返回None。 |
面向文件的套接字的函数 |
|
s.fileno() |
返回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s.makefile() |
创建一个与该套接字相关连的文件 |
7 基于TCP协议的简单套接字通信
服务器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创建服务器套接字 ss.bind(('127.0.0.1',8000))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s.listen(5) #监听连接 conn,client_addr = ss.accept() #接受客户端连接 print(conn) #套接字链接,<socket.socket fd=272, family=AddressFamily.AF_INET, type=SocketKind.SOCK_STREAM, proto=0, laddr=('127.0.0.1', 8000), raddr=('127.0.0.1', 54418)> print(client_addr) #客户端的ip和port,('127.0.0.1', 54418) data = conn.recv(1024) #接收TCP数据,指定要接收的最大数据量为1024字节 print(data) #接收的数据,b'hello' conn.send(data.upper()) #发送TCP数据 conn.close() #关系客户端套接字 ss.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客户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创建客户端套接字 ss.connect(('127.0.0.1',8000)) #连接服务器 ss.send('hello'.encode('utf-8')) #发送TCP数据 data = ss.recv(1024) #接收TCP数据,指定要接收的最大数据量为1024字节 print(data) #接收的数据,b'HELLO' ss.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8 加上通信循环与连接循环
服务器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bind(('127.0.0.1',8000)) ss.listen(5) while True: #接收连接循环,可以不停的接收客户端请求 conn,client_addr = ss.accept() print(client_addr) while True: #通信循环,可以不断的通信,收发消息 try: data = conn.recv(1024) print(data) if not data:break #针对linux系统 conn.send(data.upper())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防止已连接的客户端突然断开,recv便不再阻塞,死循环发生 break conn.close() ss.close()
客户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connect(('127.0.0.1',8000)) while True: #通信循环,可以不断的通信,收发消息 msg = input('>>>:').strip() if not msg:continue ss.send(msg.encode('utf-8')) data = ss.recv(1024) print(data.decode('utf-8')) ss.close()
在重启服务端时可能会遇到下图的情况,这个是由于服务端仍然存在四次挥手的time_wait状态在占用地址
解决方法一:
#加入一条socket配置,重用ip和端口 phone=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phone.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在bind前加 phone.bind(('127.0.0.1',8080))
解决方法二:
发现系统存在大量TIME_WAIT状态的连接,通过调整linux内核参数解决, vi /etc/sysctl.conf 编辑文件,加入以下内容: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然后执行 /sbin/sysctl -p 让参数生效。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fin_timeout 修改系統默认的 TIMEOUT 时间
9 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的功能(自定制报头)
服务器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bind(('127.0.0.1',8000)) ss.listen(5) while True: conn,client_addr = ss.accept() print(client_addr)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if not cmd:break #执行客户端发来的命令,拿到执行结果 obj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_res = obj.stdout.read() stderr_res = obj.stderr.read() #计算数据大小,制作报头,发送报头 total_size = len(stdout_res) + len(stderr_res) conn.send(struct.pack('i',total_size)) #发送真实数据 conn.send(stdout_res) conn.send(stderr_res)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break conn.close() ss.close()
客户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connect(('127.0.0.1',8000)) while True: #发送命令 cmd = input('>>>:').strip() if not cmd:continue ss.send(cmd.encode('utf-8')) #接收报头 header_struct = ss.recv(4) total_size = struct.unpack('i',header_struct)[0] #接收命令执行的结果 cmd_res = b'' recv_size = 0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recv_data = ss.recv(1024) cmd_res += recv_data recv_size += len(recv_data) print(cmd_res.decode('gbk')) ss.close()
10 粘包现象
上例代码,客户端输入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的结果是既有正确stdout结果,又有错误stderr结果,出现了粘包现象
基于tcp的socket在运行时会发生粘包,基于udp的socket在运行时永远不会发生粘包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那也不是空消息,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
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两种情况下会发生粘包: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了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拆包的发生情况: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11 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的功能(自定制报头高级版)
我们可以把报头做成字典,字典里包含将要发送的真实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json序列化,然后用struck将序列化后的数据长度打包成4个字节(4个自己足够用了)
发送时:
先发报头长度
再编码报头内容然后发送
最后发真实内容
接收时:
先手报头长度,用struct取出来
根据取出的长度收取报头内容,然后解码,反序列化
从反序列化的结果中取出待取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去取真实的数据内容
服务器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bind(('127.0.0.1',8000)) ss.listen(5) while True: conn,client_addr = ss.accept() print(client_addr)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if not cmd:break #执行客户端发来的命令,拿到执行结果 obj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_res = obj.stdout.read() stderr_res = obj.stderr.read() #制作报头 header_dic = { 'filename':'a.txt', 'total_size':len(stdout_res)+len(stderr_res), 'md5':'xxxxxx' } head_json = json.dumps(header_dic) head_bytes = head_json.encode('utf-8') #发送报头长度 conn.send(struct.pack('i',len(head_bytes))) #发送报头 conn.send(head_bytes) #发送真实数据 conn.send(stdout_res) conn.send(stderr_res)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break conn.close() ss.close()
客户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s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connect(('127.0.0.1',8000)) while True: #发送命令 cmd = input('>>>:').strip() if not cmd:continue ss.send(cmd.encode('utf-8')) #接收报头长度 header_struct = ss.recv(4) header_size = struct.unpack('i',header_struct)[0] #接收报头 head_bytes = ss.recv(header_size) head_json = head_bytes.decode('utf-8') head_dic = json.loads(head_json) #接收命令执行的结果 cmd_res = b'' recv_size = 0 total_size = head_dic['total_size']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recv_data = ss.recv(1024) cmd_res += recv_data recv_size += len(recv_data) print(cmd_res.decode('gbk')) ss.close()
12 基于udp协议的套接字通信
udp是无链接的,先启动哪一端都不会报错
udp协议不会出现粘包现象
服务器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utf-8 -*- from socket import * server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 server.bind('127.0.0.1',8000) # server.listen(5) #udp没有 # server.accept() #udp没有 # while True: #udp没有连接,更不可能有连接循环了 # server.accept() #udp没有 while True: msg,client_address = server.recvfrom(1024) print(msg) server.sendto(msg.upper(),client_address)
客户端代码:
#!/usr/bin/python # -*- coding:utf-8 -*- from socket import * client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 # client.connect(('127.0.0.1',8080)) #udp没有连接 while True: msg = input('>>>:').strip() client.sendto(msg.encode('utf-8'),('127.0.0.1',8080)) msg, server_addr = client.recvfrom(1024) print(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