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空间简记
一、命名空间:从名称到对象的映射,大部分的命名空间都是通过python字典来实现的。命名空间提供了在项目汇总避免名字冲突的一种方法,各个命名空间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一个命名空间中不能重名,但不同的命名空间是可以重名且无影响。
1、命名空间有三种:
1)内置名称(built-in names):Python语言内置的名称,比如函数名abs、char 和异常名称BaseException、Exception 等等。
2)全局名称(global names):模块中(.py)定义的名称,记录了模块的变量,包括函数、类、其它导入的模块、模块级的变量和常量。
3)局部名称(local names):函数中定义的名称,记录了函数的变量,包括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定义的变量。(类中定义的也是)
2、命名空间的查找顺序:局部->全局->内置。如果找不到所要查询的变量,就会放弃查找,并引发一个NameError异常:
NameError: name '变量名' is not defined。
3、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对象的作用域,如果对象执行完成,则该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就结束。因此,我们无法从外部命名空间访问内部命名空间的对象。但是相同的对象名称可以存在于多个命名空间中。
4、作用域:命名空间的起作用范围。python程序中,直接访问一个变量,会从内到外依次访问所有的作用域直到找到,否则会报未定义的错误。Python 中,程序的变量并不是在哪个位置都可以访问的,访问权限决定于这个变量是在哪里赋值的。
作用域分为四种:python访问命名空间时,会在作用域进行查找,顺序为: L–>E–>G–>B。
1)L(Local):最内层,包含局部变量,比如一个函数/方法内部。
2)E(Enclosing):包含了非局部(non-local)也非全局(non-global)的变量。比如两个嵌套函数,一个函数(或类)A里面又包含了一个函数 B ,那么对于 B 中的名称来说 A 中的作用域就为 nonlocal。
3)G(Global):当前脚本的最外层,比如当前模块(.py)的全局变量。
4)B(Built-in): 包含了内建的变量/关键字等。最后被搜索。
举个例子(demo.py):
g_count = 0 # Global
def outer():
o_count = 1 #Enclosing(关于外部内部域的说法,那么变量o_count相对变量i_count来说就是外部域,反之,i_count为内部域)
def inner():
i_count = 2 # Local (也可谓之为当前域吧,python程序访问变量命名空间时查找的第一域)
备注:内置作用域是通过一个名为builtin的标准模块来实现的,但是这个变量名自身并没有放入内置作用域内,所以必须导入这个文件才能够使用它。比较少用,这里就不总结了。
二、global和nonlocal关键字
1)global:当内部作用域想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时,需要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
eg:
num = 1
def fun1():
global num
print(num)
num = 123
print(num)
fun1()
print(num)
输出:1 123 123(忽略换行操作)
2)nonlocal:当要修改嵌套作用域(enclosing作用域,外层非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则需要 nonlocal 关键字进行声明。
eg:
def outer():
num = 10
def inner():
nonlocal num
num = 100
print(num)
inner()
print(num)
outer()
输出:100 100 (忽略换行操作)
3)通过函数参数传递,也可以进行修改全局变量:
eg:
a = 10
def test(a):#如果没有通过参数传递进来,那么test()内部的a是局部,也未定义,没办法修改,所以会返回局部作用域引用错误。
a = a + 1
print(a)
test(a)
输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