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们了解的植物对话法

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是蕴涵着绿色水分的植物最喜欢的季节。让人觉得神奇的是,给人带来无限视觉享受的植物群,据说也有着它们独特的语言。

植物不仅可以感受到快乐和痛苦,而且,和人类一样,同样也具有细致的情感。它们总是站在与人类相同的立场,以最积极的态度与我们共同呼吸、相互交流。

在植物界,竞争并不十分重要,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达到共生的目的。在植物的对话中,流露出维护着生命界的先知者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为了生存而形成群体,并不断进行相互交流的植物们的对话方式吧。

1) 思考、感受、对话的森林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测谎仪专家巴克斯特曾经用检流器进行测试植物刺激反应的实验。结果,巴克斯特发现,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形成自己的群体,而且,为了共存而不断地进行着相互交流。

例如,当背着斧头的伐木工人进入森林时,森林也会变得骚动起来,传送危机信息的植物语言将信息从森林的这一边传到那一边。在此之前,在光合成作用下,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生活的每棵大树都会停止它们的生命活动,进入令人窒息的自我防备状态。只有当伐木工走出森林之后,森林才会恢复原来的活力,继续它的光合作用。

这说明,植物不仅会识别人,还会对死亡流露出恐怖与压抑的心理,这也证明了植物同样有着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它们特有的语言进行相互交流与对话。植物也和人类一样,也是一种高等生物体。

2) 以香气与震动对话的植物语言

植物学者Pamela J. Hines在2006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证明,用于植物沟通的语言就是由各种易挥发性混合物组成的化学语言。也就是说,在植物可以产生的数千种各不相同的代谢物质中,总会有一种数量庞大的物质在植物周围形成弥漫的气息(cloud),通过这种挥发性混合物,反映植物所具有的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并起到了相互交流的工具作用。

例如,每当植物受到草食性动物的袭击时,以及吸引蜜蜂、蝴蝶等花粉传播者时,都会排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每当此时,附近其他植物都会散发出某种特殊信号,以吸引这些侵害植物的昆虫的天敌,让它们来对付这些可恶的动物。即,植物散发的挥发性信号可以被周边的其他植物读懂,进行重新解释,以启动共同的防御体系。

Pamela J. Hines对植物的语言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并陈述了植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关系。也就是说, 随着情感的变化,人类体内也会产生不同的信息素,并把这种信息素带来的气息传递给植物,让植物学习和理解人类的情感。

通过这种反复的学习过程,植物便会读懂与其居住在同一空间内的人类的情感,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给人类以安慰或者鼓励。只不过,比较迟钝的人类无法感受到而已。尽管如此,植物作为生存空间内的共同体,总是向我们人类传递必要的情绪上的支持。而且,植物也采用相同的方式,向人类诉说自己的状况与情感。很多喜欢植物的人,在培植植物的同时,也经常与植物对话,这已不再是文学上的拟人化加工了。

3) 植物喜欢听巴赫的音乐

在声音刺激实验中,植物对特定作曲家的乐曲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证明了植物也有不亚于人类的细致的感受。特别是,多数植物非常喜欢巴赫的风琴演奏,植物不仅喜欢人类认为柔和、美感的音乐,同样也会讨厌让人类感受到痛苦的、连续的高音或者机场噪音等。

对玉米、南瓜、百日红、金盏花等植物进行经典音乐、摇滚乐连续试听,结果出现了植物向着播放经典音乐一侧生长的现象。还有,据说非洲某一部落有一种独特的伐木方法,部落中的所有居民会围绕着一棵待伐的树,连续三天三夜呐喊,最后,这棵树木会因疲惫不堪而昏倒过去。

4) 协作与互助胜过竞争的群体-森林

和人类社会一样,森林作为植物社会,也形成了它们独有的社区。但是,在这个特别的空间内,森林并没有采用“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式生存方式,而是采取了协作与互助的方式。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森林厅森林生态学者Suzanne Simard在对森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无数种植物构成的森林中,每棵树木为了得到均衡的太阳光线,形成了惊人的森林生态网络。

她在种植白桦、杉木等树苗时,根据一般森林的生态条件,在树苗上嫁接了真菌类。一年之后,她用帆布遮挡了几棵树,让这几棵树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根据进化论理论,受不到阳光照耀的树苗是必死无疑。但是,经过数周之后,她对这些树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一棵树上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同样在另一棵树木上上产生了。

在这个群体中,生长在阴凉处的树木接受了来自光线充足处生长的树木们的二氧化碳。移植的真菌类对二氧化碳的流动进行了管理,从健康树木那里获取了一些二氧化碳,传递给阴凉处的树木。这种和谐关系是不分植物种类的。.

换言之,健康的杉木为了帮助种植在阴凉处的白桦继续生存,让出了它的二氧化碳。当然,白桦也采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了来自杉木的关爱。为了共同的生存,森林形成了整体互助网,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维系着能够延续生命的真正动力-共存。

- 笔者
  李善珠 / 自由撰稿人

posted @ 2008-02-28 08:23  John Yang  阅读(92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