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大学之路

Posted on 2016-02-21 20:50  20155217杨笛  阅读(14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我看了吴军博士有关的视频,在《大学之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吴军博士两次提到,“物理学上,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由此讲到我们需要开放与包容的观念和胸怀。而在一个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时代,提倡观念的开放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做到观念的开放真的那么简单吗?观念的惯性是强大甚至是顽固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开放的去审视外在世界的时候,其实还是在头脑里的原地打转转。

      为了突破观念或是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外力的碰撞,一种包含了大量真实鲜活材料的冲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正是这样一种外力,在我们的头脑中掀起一场风暴。他在书的前言中就开宗明义的指出,“这既不是一本升学指南,或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大全”,作者要讲述的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直指我们观念的核心。
      全书的开篇,吴军博士首先简要回顾了古代大学的历史与近代大学发展,讨论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大学的办学理念等基本而又核心的问题。紧接着,作者重点介绍了注重通才教育的纽曼式大学和强调专才教育的洪堡体系,并将对这两种体系的对比和讨论贯穿全书。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在本科四年中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对我们很多人“即通又专”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只有正视这种冲击,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才可能找到学习和调整的方向。正是通过对美国近代大学发展的观察,作者为我们审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视角。结合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吴军博士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方式,讲述了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并用多个章节全方位介绍了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英美名校,其内容之丰富远超过通常意义的升学指南,而是准确把握了不同院校的特点,同时注重对“大学之道”的探索和更多观念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在对比分析中慢慢思考好的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大学之路应该通往何方。
      行文过程中,吴军博士的视野始终是开阔的,将对许多现象的论述和分析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例如在回顾剑桥大学建设过程时,作者将剑桥大学和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指出他们的一个秘诀是“不断通过缓慢的改良而进步,很少搞跳跃式或颠覆式变革”。在谈到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结构时,作者首先讲到的时美国这个社会的结构都是地方自治的,因此很多时候组织之间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书中许多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吴军博士在本书中,有着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中美两个不同教育体系的亲历者,对两个体系之间的异同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悟。其次,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是高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此外他还广泛接触了中外许多大学的教授学生和各级管理者,对中美高等教育特点和大学的管理方法有深刻的了解。最后,他是一位父亲,在子女应该接受什么样高等教育的问题上,没有生硬的向女儿传递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女儿一起实地考察了英美两国的许多高校,通过交流和女儿达成某些一致。这三重身份的交融,加上吴军博士一贯逻辑严密的讲述,优美流畅的笔触,带给我们的是一部可信可读的《大学之路》。

      正如吴军老师所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只要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坚持的足够久,就一定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