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def #define #endif #ifdef 避免重复引用
一:在什么阶段处理 ?
预处理 预处理 预处理
首先注意这四个头文件保护符
是在预处理阶段由系统默认的预处理器
(Linux操作系统上默认是cpp)来处理的。它们的含义如下:
#define XXX // 将XXX声明为一个预处理变量
#ifndef XXX // 当且仅当XXX没有被定义为"真"
#ifdef XXX // 当且仅当XXX被定义时为"真"
#endif // 遇到endif结束
二:怎么使用?
给个重复定义的例子如下所示:
A.h
class A {
public:
A() = default;
A(int i) {
id = i;
}
int id;
};
B.h
class A {
public:
A() = default;
A(int i) {
id = i;
}
int id;
};
main.cpp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h"
#include"B.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A a(9);
std::cout << a.id << std::endl;
return 0;
}
编译报错如下所示:
它提示”class A”被重复定义了,既然它的处理过程是在预处理阶段,那我们可以gcc -E
生成预处理之后的文件看看。
$ g++ -E main.cpp -o main.i
看看main.i
的内容,发现果然class A的内容被引入了两份
。
在编译的时候就会报错(cc1是Linux下默认编译器):
三:怎么改?
很容易,使用头文件保护符就好了。使用套路如下所示:
#ifndef XXX //如果没有定义XXX
#define XXX //那就定义XXX,直到遇到endif
#endif //遇到endif表示结束定义
去修改我们的A.h
和B.h
如下所示:
之后再次预处理下看看:
发现class A
只有一份了吧!并且编译正常通过。
四:总结
其实这几个头文件保护符
应该作为我们的一种编程习惯,而不是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才使用。这样保证了我们工程的健壮。至于它们别的作用,条件编译等等,也是对这几个符号的属性不同的利用场景罢了,我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