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书笔记

作者刘未鹏他是计算机专业,但兴趣广泛,对心理学、管理等领域都有涉猎,并且根据自己生活工作的经验,连续写过七年的博客,将自己对于计算机科学,个人成长方面的认识与他人分享。他的大部分思想,可以从《暗时间》这本书中窥见。

  由于作者的专业背景,首先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类比: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也是一天,对于CPU而言,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大脑也是如此。他提出了思维时间的概念,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和生命。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意识到,时间的平等性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似乎别人过了一天,我自己也过了一天。大多的时间我们一起在玩为什么别人比我们学习到更多甚至更好。内心不竟提出一个疑问:自己有多久没有专注且连续长时间的做一件事了
  专注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自我专注。暑假自己可以一个假期都不出去玩,每天搞点小制作小玩意例如自制风车,连续的忘我沉浸。自我沉浸式专注,随便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可以。
  另一种是工作中需要与其他人配合的专注,专注的前提是专业分工,专业的企业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认为要把时间和经历多一些放到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上,要专注到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这类特质的工作上面。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苯的结构的提出: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苯的结构时,整日思考苯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对他来说,大脑的CPU将这件事定为了最高优先级,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一天他在书房打瞌睡时,梦到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然后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旋转不停。他猛醒过来,意识到了苯的环状结构。
如果你遇到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利用好我们的时间碎片去更好的完成我们的事情。

  

  

posted @ 2021-11-07 11:21  烟亦  阅读(6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