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 组合模式

“数据结构”模式
常常有一些组件在内部具有特定的数据结构,如果让客户程序依赖这些特定的数据结构,将极大的破坏组价的复用。这时候,将这些特定的数据结构封装在内部,在外部提供统一的接口,来实现与数据结构无关的访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典型模式  组合模式、职责链模式、迭代器模式

组合模式

动机

  • 在软件在某些情况下,客户代码过多地依赖于对象容器复杂的内部实现结构,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而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客户代码的频繁变化,带来了代码的维护性,扩展性等弊端。
  • 如何将“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耦?让对象容器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复杂结构,从而使得客户代码就像处理简单对象一样来处理复杂的对象容器?

模式定义

  •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Composite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稳定)。  —— 《设计模式》GOF

结构

 

 

总结

  •  Composite模式采用树形结构来实现普遍存在的对象容器,从而将“一对多”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的关系,使得客户代码可以一致性(复用)处理对象和对象容器,无需关心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组合的对象。
  • 将“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耦是 composite的核心思想,解耦之后,客户代码将于纯粹的抽象接口——而非对象容器的内部实现结构——发生依赖,从而更能应对变化。
  • Composite模式在具体实现中,可以让父对象的子对象反向追溯;;如果父对象有频繁的遍历需求,可以使用缓存技巧改善效率。

 

posted @ 2021-11-05 15:40  朱果果  阅读(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