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持久化配置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式:RDB和AOF。具体差别跟优缺点可参考redis数据的两种持久化方式对比,本篇只介绍这两种方式怎么配置
RDB配置方式
默认情况下,是快照RDB的持久化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是dump.rdb
redis.conf默认配置: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配置含义: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300秒内,如果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60秒内,如果1万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默认配置不方便看效果,可将快照频率设大一点,在redis.conf中增加一行:
save 10 1
保存后,启动redis服务端和客户端。在客户端输入命令:
输入完,发现dump.rdb文件的修改日期变了,并且redis服务端增加了保存日志:
接下来,重启redis服务端和客户端,看数据是否真的持久化了:
妥妥的~,说明使用RDB快照持久化成功了
AOF 配置方式
redis.conf默认配置:
appendonly no
配置文件中的appendonly修改为yes,开启AOF持久化。开启后,启动redis服务端,发现多了一个appendonly.aof文件
使用AOF做持久化,每一个命令以 Redis 协议的格式来保存,新命令会被追加到文件的末尾。 Redis 还可以在后台对 AOF 文件进行重写,使得 AOF文件的体积不会超出保存数据集状态所需的实际大小。实际上,AOF持久化并不会立即将命令写入到硬盘文件中,而是写入到硬盘缓存,在接下来的策略中,配置多久来从硬盘缓存写入到硬盘文件。所以在一定程度一定条件下,还是会有数据丢失,不过你可以大大减少数据损失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配置含义:
always: 每次操作都会立即写入aof文件中
everysec: 每秒持久化一次(默认配置)
no: 不主动进行同步操作,默认30s一次
当然always一定是效率最低的,个人认为everysec就够用了,数据安全性能又高。Redis也允许我们同时使用两种方式,再重启redis后会从AOF中恢复数据,因为AOF比RDB数据损失小嘛
配置好后,启动redis客户端,输入命令:
最后的flushall是清除所有的键值。打开appendonly.aof文件,可以看到:
去掉最后面的flushall(也可以按照redis协议增加命令),重启客户端和服务端,看数据是否真的持久化了:
妥妥的~,说明使用AOF持久化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