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研发部在注重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引入了敏捷的概念,并在刚刚做完的一个小项目中做了初次的尝试。
同时,最近自己在看《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研究关于敏捷的东西,有一些基本的想法,在此分享。
角色:
1、客户:定义产品的特性并排列这些特性优先级的人或者团体。
2、开发人员:响应客户的需求,实现这些特色的人或者团体。
个人认为敏捷开发中适宜采用的几个方式为:
一、和客户在一起工作,让客户融入团队。
彼此知晓对方所面临的问题,并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
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面对面的交谈。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我们项目中做的就是:固定的每天早晨有一个小型的、简短的、但是保证有效的沟通例会,
共同的任务:先跟踪前一工作日若干问题的解决情况,并标注那些尚未能解决问题的原因、并提高其优先级。
产品人员:提出对需求的新的想法、对已有功能的修改要求以及一些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解释的疑问等。
开发人员:确认对变化的理解,并给出对应的响应。然后提出在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疑惑,或者说是不看明确的地方,由产品人员确认。最后,给出具体的计划。
二、尽早的、频繁的交付软件,哪怕是未成形的,存在着很多bug的初级版本。
根据XP理论,初期交付的系统包含的功能越少,最终交付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个人理解,这句话是提醒我们,应该尽早的让客户完全融入到系统的形成流程中来。
由于项目较小,迭代周期保持在三到四个工作日。初期未形成可堪使用的图形界面时,开发人员用图表、简易图的方式向开发人员尽量描绘清楚设计的基本框架,
并得到双方确认。图形界面开发出来后,及时提供给产品人员,与之前的心里预期进行比对,并在每次晨会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在项目完结时,我们提供的产品是倾注了开发、产品人员的共同思考的,基本是符合双方心理预期的。
三、欢迎需求的变更
需求的变更,一直是被开发人员所深恶痛绝的事情,但是,随着客户对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甚至开发人员对需求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都有可能带来需求的变更。躲不掉!
而XP的精髓,恰恰是,欢迎变更需求,敏捷过程的参与者不惧怕变化。因为那些改变意味着团队已经学到了很多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知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保持软件结构的灵活性(这个正在研究,以后补充)
欢迎,并不是意味着毫无原则,而是,和客户一起来分析变更的需求,评估变更所带来的预算、工期等一系列影响,制定变更与否、甚至变更程度的计划。
待续......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