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外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员工必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称其可与《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相媲美。这些都是他人之词,只有自己看过之后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

    书本一打开便是日本战国初期各大名势力的画分图,这对第一次接触日本战国和对书中所提及的事件会有很大的帮助。《德川家康》共有10册,每册40章左右,每章不多就5,6页左右,作为小憩时的读物蛮适合的。初初看了10章,对故事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故事是从天文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元康)当上一家之主时开始的(他父亲还是只有14岁,他母亲嫁过来还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让我对天文初年的历史有了些许的了解(我们所熟知的织田信长还是个叫“吉法师”的八岁顽皮小儿)。看到前十章我对文中已出现五个女性角色:华阳院,於大,阿久,於国,阿俊。在这我用我自己的话简短介绍一下:

    华阳院:德川家康的祖母,又称阿富之方、阿留之方。永正六年(1509)嫁给三河国刈谷城主水野忠政做正室,十八岁生下三男一女后,由于松平清康的强(家康的爷爷)势之下改嫁松平清康,生下一男(松平信康)一女(酒井忠次之妻)。是当时的绝世美女。松平清康死后后来出家称为华阳院源应尼。

    於大:家康之母,经过一番波折嫁到松平氏,以结成政治联盟。初始受到广忠的冷落,但从不发脾气,当侍女抱怨时她的回答是:“杜鹃花从来没说过自己美丽,花香迷人,可为什么鸟儿还是会成群而来呢?”之后终得广忠的理解,成为恩爱夫妻,不幸的是由于哥哥水野信元投靠了织田家被迫与夫儿离别...个人觉得於大是个聪明、从外到里都十分美丽的战国女子,她也有普通女子的嫉妒之心,却将这种心里埋与深处,将一族的团结放在第一位。於大之后命运还有待于小说的后续章节。

    阿久:松平乘正(松平广忠的叔叔)之女,十五岁时便嫁予广忠作为侧室(广忠十三岁)。从小父亲给她的使命便是“好生伺候城主”。当於大来到之后,由于正侧之别,地位大大下降。在寅年寅时与於大同时同刻分娩,但是无人问津,非常不满;父亲松平乘正来劝说,为求自保不能与正室相争,阿久的孩子将从小出家为僧以表示放弃争权,这让已经伤心欲绝的阿久更是在伤口上洒上一把盐。在於大离开的那天是阿久抱着竹千代(家康的乳名),“她的表情苍白僵硬,只有双眸子散发光芒”作者是这样描写的。这是阿久夫人故意嘲笑於大吗?我认为不是,更多的是在那个大环境下女人的惺惺相惜。

    於国:熊村一带的土豪,熊若宫神官竹之内波太郎的妹妹。作者对她的形容是楚楚动人,自身散发出令人神往的体香。作为本应保持处子之身,一心供奉神灵的神女,却与水野家公子、於大的哥哥,水野信元私通。当她还狂热地爱着信元时,信元却设计让自己的弟弟信近来顶他与城外女子私通之事(当时城主与城外女子私通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想借机杀了阻扰自己与织田家较好政策的弟弟,并想一石二鸟使於国蒙羞自尽。最终计谋并未得逞,却让伤心欲绝的於国神志不清:一看到男人便会叫着信元的名字扑过去,成了一个疯癫女子。

    阿俊:作为於大出嫁时的替身被织田信秀所捕获,面对反复无常,诡计多端,目光令人毛骨悚然的织田信秀的盘问名字、年龄时,她用嘲笑的眼光看着信秀回答道“我是於大”。其勇气令人敬佩。后被於国的哥哥熊若宫神官竹之内波太郎带去作为神女。在遇到被迫害而流浪的水野信元的弟弟信近后,两个同时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便一起私奔了。

    后两个女子在这里出场应该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为原本乏味的历史故事增添一些只有在爱情小说里才出现的元素。其实我甚至认为阿久在之后的故事中也会很少出场(理由是自从於大走后广忠再也没有去过阿久的房间)。个人认为书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很成功的而且还附加了更多环境的渲染,(大多数章节都是以环境描写作为结尾的)让读者自己来想像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

    由于抗日战争的关系,中日关系一直飘忽不定,网上也经常出现谩骂声与叫嚣声,我觉得这些都是愚人的行为,如果你追根溯源的话会发现中国与日本是如此的相似:德川家康几乎全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科举制度,他写中国汉字、作中国汉诗、吃中国汉药、崇拜朱熹、崇拜朱元璋。问题是,朱熹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朱元璋则是一个愚昧的暴君,德川王朝终于颁布“锁国令”,中日两国遂开始共同命运,直到十九世纪,但结果却大大相异。十九世纪几声舰炮,日本解除枷锁后,短短时间,迅速成长,而中国在受到更多炮击后,迄今还无力建立一个现代化完整国家。遂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川家康的精神使日本复兴,中国却胜得凄惨,应验了古谚:爬得高、跌得重。

    虽然有这么多的相似但中国人却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两国在应对外来挑战实现现代化的表现中的巨大差异,甚至,对于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的邻国,我们的了解也是相当肤浅表面,朋友去日本时,在日本的书店赫然发现有日本人着书研究中国的当代民谣,而在中国,能将明治维新的历史讲个八九不离十的知识分子也是不多。地缘和历史的因素决定了中日两国既应当长期友好,也决定了中日两国的长期竞争,在了解对手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经常在报刊杂志上提到过和日本商人做生意,都会发现,日本商人精密的计算,往往只留给你仅够你活下去的利润,使你既不愿接受,又不敢拒绝,于是茫然失措。在《德川家康》中,我们会了解,这正是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你只有在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中才可以找出破解之道。

    最后引用柏杨先生的一句话“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不是阅读学院派的经典著作”《德川家康》就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一千余万字的,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   

 

PS:1、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2、文笔辞藻都不是很华丽实在抱歉,如果您认认真真的从头读完全文,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3、随着阅读的深入还会写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posted on 2009-06-22 22:22  赤色彗星  阅读(83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