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6): 通货膨胀与紧缩 / 货币政策

chapter 10 通胀与紧缩

10.1 通胀inflation

Q:西红柿价格涨了就是通货膨胀吗?

定义: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持续上涨。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导致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通胀的要点:

(1)通胀是纸币流通下的产物:金本位制下,通胀的概率不高,金币银币可以自由融化的!

(2)通胀与物价相关联,纸币贬值,商品劳务的价格就会上升。

(3)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只有衣服涨价了不算,涨了一下下也不算!)

通胀的测量标准

一个杯子原来5元,现在10元。物价的变动率

物价指数有三种:CPI,PPI,GDP deflator 。

CPI : 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指标。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照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 一组固定商品按照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CPI告诉我们买同一组商品,今天比过去多花了多少倍的钱。

一般定义超过3%,说明有通胀;超过5%,严重通胀。之前我国通胀大于5%,就加息,提高利率,抑制通胀。

按照国际惯例,房地产不算入CPI,因为房子要使用70年,不能把使用70年的东西算入当年的CPI,合理的方法应该把70年进行平摊,但是这样复杂,因此吧rent 纳入CPI的计算。

CPI缺点:(1)只包括了居民消费,没有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2)很多价格上升是品质的提高,CPI没有反应这些;(3)调查偏差大,多数是针对城镇居民的。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反应企业购买一揽子商品劳务的价格变化指标。

PPI缺陷:只反应了企业的原材料等,本身批发价格就便宜, 变动小。

GDP deflator: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基期价格计算的GDP=名义/实际。

优点: 各个行业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范围广泛!

缺点:涉及面广,计算复杂,国家一年公布一次,不像CPI,PPI每个月都公布。

Q:GDP deflator 是CPI、PPI的加权吗? Not  really!

实例:2015年一季度,我国GDP deflator=-1.1%, CPI=1.2%,这意味着通胀缺口升到了2.3%?。如果GDP deflator 被低估,那么实际的GDP增加就被夸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季度的实际GDP增速为5~6%,我不是7%。(7%中扣除2.3%?)。

通胀的段子:老爸想给儿子存一笔上大学学费,等到取出来的时候只能买个蛋糕。

10.2 通胀的原因

弗里德曼: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需求拉动型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从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需求一增加就会通胀?

凯恩斯:如果社会没有达到充分就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但是不会导致通胀,因为此时有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只有达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无法再增加,才会导致通胀。

但是现实中,无论是否充分就业,只要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都可能导致通胀。因为总需求的增长是不受限制的,但是总供给收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AD 的增加,价格上升,CD段已经充分就业了。AD越往右,产出的速度越小于价格的上涨速度。

需求过剩:我国1988年抢购风潮。攀比--投资饥渴症

成本推动型 cost-push inflation: 总需求不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商品价格=不变成本(机器设备)+可变成本(工资)+利润。

上方的右图:假设用AS表示总成本的上升,导致产量减小且价格上升。这种通胀最差劲!

原因:工资推动(老龄化,劳动人口减少,年轻人都要求涨工资!)、利润推动(特别是垄断企业)。

1970通胀主要原因是石油危机,石油是垄断的,西方国家工业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石油,导致成本上升,物价上升。

现实中,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都会有(混合型通胀)。推中有拉:工人工资高了,购买了增加,拉动需求。拉中有推:需求增加了,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推动成本上移。

结构型通胀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均衡情况下,由社会经济结构因素引起的通胀。

 (1)需求结构转移型:总需求不变,但是对A的需求转移到了B,而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及时转移到B。导致B产出不够,B价格上升。且A的价格没有下降,导致总体价格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A部门(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农业),照道理A的工资增长率应该比B快,但是实际中B像A看齐,A 、B两者的工资增长率相同,B工资高产出小那么B的商品价格高(成本推动),整体物价上涨。

(3)输入型通胀:不同国之间的物价变动不同,通胀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传导给了其他国家。

*价格途径:价格较低的国家出口多,导致国内供应少,价格上升;价格高的国家进口多,导致国内同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这就是价格高的国家将通胀输出到了价格低的国家)。

*需求途径:出口国家出口多,需求大,刺激国内生产,当国内生产不能再增加时,物价上涨。

*国际收支:一国贸易顺差(出口多),外汇增加,为了收兑外汇,投放了大量本国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物价上涨。1994年,CPI=31%,外汇改革,人民币大量贬值,出口增加,大量汇兑!

10.3.1 通胀的社会经济效益

(1)收入再分配效应

通胀导致社会各阶层收入的重新分配。

固定收入领取者(打工仔):工资增长不及通胀,导致实际收入下降;(损失)

非固定收入领取者(企业主):可以根据通胀及时调整收入所得,保证一定的利润。(获利)

那么政府怎么样?税收是累进制的,政府也是受益者!

(2)财富再分配效应

通胀后,各阶层拥有的财富价值也变化了。

实物资产与通胀同步变动(房子);

金融资产较为复杂,有利于债务人(少还钱了),不利于债权人。

  

张某净财富的变动为(820-320)/320=156%>100%通胀水平。原因在于货币存款小于货币贷款!

 在通胀期间,你能借到钱就去借,你是划算的!

如果货币存款大于货币贷款(是净货币债权人)

    

李某的净财富变动(1050-550)、550=90.91%<100%。

10.3.2 通胀的经济增长效应

促进论

(1)凯恩斯:需求不足时,通胀会刺激需求(不去存钱了,钱不值钱了),形成对经济的正效应。政府收入增加,用于实际投资,增加资本形成。

(2)提高储蓄率:通胀会从此非固定收入者的收入,他们会更多的储蓄,从而可用的投资多;

(3)货币幻觉:企业角度--物价上升,企业但是对工人的工资还没提高,企业的利润大,会增加投资;工人角度--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他们傻乎乎的认为就是实际工资涨了,就增加消费支出,扩大需求。

促退论

(1)带来低效率,政治动荡,人心不安;

(2)通胀的信号失贞,导致资源错配(你看到醋价格上升了,你趁早去囤原材料,自己加工做醋想去卖醋,但是后来醋的价格一直没上去);

(3)诱发过度的借款需求:很多人都想去借钱,导致过多的资金借贷!

(4)长时间的通胀,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与成本,资本都去投机了,流不到实体经济。

中性论

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对物价上涨会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最终各种效应会抵消。

10.4通货紧缩 deflation

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而减少,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经济衰退)

Q: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现象?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谁因谁果?

判断deflation : (1)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下跌;(2)货币供给量的减少;(3)购买力不足;(4)失业率上升。

通货紧缩的原因

(1)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过剩!

(2)企业过度负债:在经济增长末期,利率很高,债务成本上升,企业没钱还-->被迫低价变卖(商品价格低)-->  降低企业的利润-->银行钱贷不出去,贷款收缩 -->货币供给减少了,通货紧缩加剧!

通货紧缩的危害大于通胀!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1930大萧条)

通货紧缩缺口: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差额。根据城市理论,会导致收入的大幅下降。

   

(3)弗里德曼认为通货紧缩和inflation 一样,也是一种货币现象。过低的货币供给。

 通货紧缩的危害

(1)使得真实债务增加(实际还的钱变多了),抑制投资,失业上升,经济衰退。

(2)物价下跌,需求疲软,债务人失去偿还能力,导致银行坏账。

为啥物价跌了,需求疲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买涨不买跌,买了怕还会跌更多,自己现在买就亏了,就这么一直waiting),产生经济的恶性循环。

 

补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我国的出口在08年后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下降了,投资也因为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也大幅度减少,所以现在就靠消费了!

10.5 治理通胀与紧缩的对策

1.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利率、税收

2.收入政策:“工资”--价格政策,物价上涨与要求涨工资的恶性循环如何切断?

3.改善供给政策:减低税收(企业可以扩大再生产,工人收入多了,消费需求大);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让那些福利领取者走向工作岗位,增加产出)。

应对紧缩:可以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供给总量;鼓励大家创业。

chaper 11 货币政策

11.1.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稳定物价;(4)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就业情况一般通过失业率来反应(失业的人少,好调查),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在4.5-6%较好。

4个目标之间的冲突: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降低失业率,则需要增加货币投放,物价上升;反之为了控制物价上升,减少货币投放,工厂没钱,贷款难,失业率变大。

(2)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一般经济增长伴随着通胀。

(3)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本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则需要大量汇兑,投放很多本国货币,物价上升。

(4)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初期,出现收支逆差;经济增长完成之后,会出现国际收支的顺差。

其中,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目标是一致的!

11.1.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其中插入了中介目标(过渡性指标-观测指标),就像大海中的航海灯。

中介目标的作用:

(1)反应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2)提供一个追踪检测的制表;

(3)便于随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direction;

如何选择中介目标?这么多指标。。。

原则: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它变化了可以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其变化了)、适应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的适应性)。

近期中介目标: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

远期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数量调控)、利率(价格调控);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完善,央行对利率可控性强。M1=流通货币+银行存款。

注意: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不能同时作为中介目标的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以稳定利率为目标,则必然要允许货币供应量存在波动;如下图:垂直的线是货币供应量,如果流通领域的货币需求增加,L1移动到L2,则利率从i1 升到了i2, 此时为了稳定利率,需要扩大货币供应。

同样的,为了稳定货币供给,则就要允许利率的不稳定。

现在多用利率作为远期中介目标(价格调控)。但是我国还是数量调控(准备金等,降准)。

利率调控的前提需要利率市场化!我国还没有达到利率市场化。

11.2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下有三种。

(1)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 r 的调整。r 上升,通过货币乘数发挥作用。效果太明显,对国币供给有显著影响!不宜作为常用工具。提高r 对小银行的冲击更大。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d 的调整。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央行进行融资,央行收取的利率。d 上升,贴现成本增加,商业银行不愿意去!这也不是常用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国库券)。正回购(先卖再买--回笼货币,先抑制流动性)逆回购(先买再卖--投放货币,先释放流动性)。常用工具,央行占据主动地位,“主动出击”。操作可以连续,对市场冲击小,很灵活。

1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货币供给量引起利率变化! (利率变化传导机制)

前提条件:利率是可以自由浮动的,投资对利率是敏感的。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不完善,利率不能作为我国的主要中介目标。

2.弗里德曼:货币供给量才是重点。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由恒久收入决定,恒久收入是稳定的。

3. 资产价格传递渠道。托宾q 理论: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股价来影响投资支出,从而影响国民收入。我国的股市基本上就是流动性惹的祸,央行放水了,股价就会涨。

Q :那么股价变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支出?

定义了q 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 企业的重置资本。

q>1, 企业的市值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扩大生产,因此企业的投资增加。q<1, 重置成本高,投资减少。

4.财富效应渠道。调节货币供应量会改变经济主体的实际财富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意愿,影响企业的产出。

5.汇率渠道。当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占比很高,可以通过汇率变化影响产出。(经济开放,实行浮动汇率)。 紧缩的货币政策,r 上升-->  外资进来,本币升值-->出口下滑,产出减少。

11.4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的启动、实施、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降低利率,个人企业不会马上增加投资的。不像财政政策那么快(税收很快就能实施)。

2.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经济发生变化到启动政策之间,政府要开会讨论);外部时滞(一旦启动了,比如降准,银行可用的贷款多了,但是企业不会马上就去贷款,很慢)。

我国的失败经验:因为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多次增加货币投放,结果在1988年发生了抢购风潮。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3.微观主体的预期会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

任何人都何以预测未来,并作出行动。

比如现在央行觉得经济低迷,想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投放,这个被人们预期到了,他们知道物价要涨价了,要求涨工资,等到央行真正降低利率了,企业多的钱都被拿去涨工资了,没钱投入生产了。工人钱多了去消费,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导致通胀。

有一次,央行通过招标方式发行中央票据,但是没有商业银行买,第二周央行就公布提高存款准备金。其实这个提高准备金已经被商业银行预测到了,我幸亏没有买你的央票,买了我就更没钱交存款准备金了。

所以,货币政策想要实现预期的效果就得有“欺骗性”, 搞突击!

posted @ 2019-03-07 16:51  xy小崽子  阅读(11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