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2) -- bind服务介绍及配置文件语法格式
[TOC]
1. bind服务
1.1 bind概述
BIND 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开发并且维护的,BIND是一个开源、稳定、且应用广泛的DNS服务。
- 开源:指 BIND 服务源代码是开放的;
- 稳定:指 BIND 服务运行非常稳定;
- 广泛:政府企业、单位机构、学校、等;
BIND提供域名解析服务、权威域名服务、DNS调试工具:
- 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 权威域名服务:能从该服务器查询到完整域名对应的IP地址,则这台服务器就算权威解析;
- DNS调试工具:主要提供DNS客户端调试工具,供客户端使用;
1.2 bind程序包结构
安装bind
[root@dns01 ~]# yum install bind bind-utils [root@dns01 ~]# rpm -q bind bind-9.11.4-16.P2.el7.x86_64
其中:
bind-utils:bind客户端程序集,例如dig, host, nslookup等;
bind:提供的dns server程序、以及几个常用的测试程序;
bind-libs:被bind和bind-utils包中的程序共同用到的库文件;
bind包文件:
bind的system的unit文件:
/usr/lib/systemd/system/named.service
bind主配置文件:
/etc/named.conf
主程序文件:
/usr/sbin/named
bind子配置文件:
/etc/named.rfc1912.zones
区域解析数据库文件,也就是IP地址与域名的对应关系存放的目录:
/var/named
bind的日志文件默认存放在/var/log/messages文件中。
1.3 bind配置文件详解
1.3.1 bind配置文件
1.3.1.1 bind主配置文件
主配置文件组成部分::
- options :全局选项(监听端口、数据文件存储位置、缓存位置、权限等)
- logging :服务日志选项
- zone . :自定义区域配置
- include :包含其他的文件
主配置文件注意事项
- 语法非常严格;
- 文件权限属主 root ,属组 named ,文件权限 640;
配置文件各个字段意义:
[root@dns01 ~]# cat /etc/named.conf options { #监听的地址和端口,localhost表示监听在本机所有地址上; listen-on port 53 { localhost; }; listen-on-v6 port 53 { ::1; }; #区域数据库文件存放的目录; directory "/var/named"; #dns解析过内容的缓存文件 dump-file "/var/named/data/cache_dump.db"; #静态解析文件(几乎不用) 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stats.txt"; #内存的统计信息 mem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mem_stats.txt"; recursing-file "/var/named/data/named.recursing"; secroots-file "/var/named/data/named.secroots"; #允许谁向本台DNS发起查询请求(localhost|ip|any); allow-query { any; }; #本DNS是否提供递归请求服务,yes表示提供,no表示不提供; recursion yes; dnssec-enable yes; dnssec-validation yes; /* Path to ISC DLV key */ bindkeys-file "/etc/named.root.key"; managed-keys-directory "/var/named/dynamic"; pid-file "/run/named/named.pid"; session-keyfile "/run/named/session.key"; }; #控制日志输出的级别以及输出的位置 logging { channel default_debug { file "data/named.run"; severity dynamic; }; }; #默认可以对任何域名提供解析服务;因为named.ca中存储的是全球根域服务器; zone "." IN { type hint; #区域配置文件名称; file "named.ca"; }; #包含的其他文件; include "/etc/named.rfc1912.zones"; include "/etc/named.root.key";
1.3.1.2 bind区域配置文件
可以使用bind来解析自定义的的域名,需要配置自定义的区域解析文件。
自定义域分为如下两类:
- 主机域:
- 1.主机域其实是一个假域;
- 2.主机域其实是不能解析到互联网上;
- 3.主机域它只对局域网(内网)提供服务;
- 业务域:
- 1.业务域一般都是真实可用的;
- 2.业务域则为一个真正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域名;
首先要自定义区域配置文件,指明区域解析文件的名称:
区域 zone 文件定义在 /etc/named.conf 配置;
也可以配置在自定义的其他文件里,并在 named.conf 里 include;
注意文件的权限,属主 root 属组 named 文件权限 640;
zone "example.com" IN { type master|slave; #自定义区域类型 file /path/to/zonefile;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allow-update {ip|none}; #允许哪个ip可以使用nsupdate动态更新 区域文件 };
1.3.2 区域解析文件
自定义的区域数据库解析范例以及编写注意事项:
- 1.严格注意语法书写,其格式非常严格;
- 2.记录不准许折行书写;
- 3.单行记录开头不准许空格或tab开头;
- 4.文件权限属主 root ,属组 named ,文件权限 640;
资源记录语法格式
区域数据库解析文件是由资源记录RR组成的,不论哪种记录都包含五项元素,其语法格式如下:
语法:name [TTL] IN rr_type value 元素说明: name 指示拥有资源记录的 DNS 域名,该名称与资源记录所在的控制台树节点的名称相同 TTL 缓存的时间,生命期,以秒为单位,可定义为类似变量$TTL 86400,那么以下各条相同时间的资源记录就可以省略 IN 代表Internet,保留下来不动就可以 rr_type 资源记录类型,例如SOA,表示起始授权记录 value 记录特定数据,描述资源的信息
注意:
@代表当前区域的域名,可以用来引用当前域名,例如@ IN SOA;
同一个名字可以通过多条记录定义多个不同的值;此时DNS服务器会以轮询方式响应
同一个值也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定义名字;通过多个不同的名字指向同一个值进行定义;此仅表示通过多个不同的名字可以找到同一个主机;
1.3.2.1 SOA记录
SOA记录位于解析文件的开始,每个解析文件都有唯一一个SOA记录,用于描述这个区域的整体信息,格式如下:
$TTL 86400 <==定义整个记录的TTL时间为86400
|example.com. | IN | SOA | ns.example.com. | nsadmin.example.com.| (
| name | IN |TYPE| value 1 | value 2 |
2021071501 ;serial <==value 3
2H ;refresh <==value 4
10M ;retry <==value 5
1W ;expire <==value 6
1D ) ;negative answer ttl <==value 7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当前区域的名字,例如“example.com.” com后的点必须写,不然系统会自动将域名再补一次,变成"example.com.example.com." |
type | 资源类型为SOA类型 |
value1 | 主DNS的名称,例如ns.example.com. |
value2 | DNS服务器的管理员邮箱,注意:因为@在资源记录中有特殊含义,这里用点来代替,例如nsadmin.example.com. |
value3 | 序列号(serial number) 十进制表示,不能超过10位,通常使用日期时间戳,例如2021071501;其作用是主从同步,当主DNS服务器的解析文件发生变化时,管理员需要手动更新此序列号的值,主服务器比对主从的序列号不一致,会立刻进行主从同步操作,否则会等待刷新时间到了才由从服务器同步主服务器数据。 |
value4 | 刷新时间,表示从服务器从主服务器请求同步解析的时间间隔,默认以秒为单位,支持1h、1d表示,例如:2H。 |
value5 | 重试时间,表示从服务器请求同步失败时,再次尝试同步的时间间隔,应该比同步间隔小 ,例如10m。 |
value6 | 过期时间,表示从服务器联系不到主服务器时,辅助DNS在多长时间内认为其缓存是有效的, 例如1W。 |
value7 | 否定答案的TTL值,表示不存在的记录缓存时长, 将不正确的域名缓存起来,直接返回结果给用户,不需要查询。 |
1.3.2.2 NS记录
NS记录的格式如下:
| name | TTL | IN | TYPE | value |
|example.com.|86400| IN | NS | ns1.example.com.|
|example.com.|86400| IN | NS | ns2.example.com.|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当前区域的域名 |
type | 类型为NS |
value | 当前区域的某DNS服务器的域名,例如ns1.example.com. |
注意:
一个区域可以有多个NS记录,表示主从关系;
相邻的两个资源记录的name相同时,后续的可省略;
对NS记录而言,任何一个ns记录后面的服务器名字,都应该在后续有一个A记录,用于告知客户端DNS的地址。
ns1.example.com. 86400 IN A 192.168.169.5 ns2.example.com. 86400 IN A 192.168.169.6
1.3.2.3 A记录和AAAA记录
A 记录可实现将域名解析为 IPV4 地址,AAAA记录可实现将域名解析为 IPV6 地址,两者格式相同:
www.example.com. IN A 1.1.1.1
www.example.com. IN A 1.1.1.2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FQDN,即域名 |
type | 类型为A或AAAA |
value | 某IPv4地址或IPV6地址; |
1.3.2.4 CNAME记录
CNAME为别名记录,格式如下:
www.example.com. 86400 IN CNAME www.example1.com.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FQDN,即域名 |
type | CNAME |
value | 真正名字的FQDN |
注意:
涉及到名字,也需要在A记录中增加对应的解析记录,例如:
www.example1.com. 86400 IN A 101.200.188.230
1.3.2.5 PTR记录
PTR记录为逆向解析记录,由IP地址解析域名,示例:
#表示把1.2.3.4的IP地址解析为www.example.com.域名
4.3.2.1.in-addr.arpa. 86400 IN PTR www.example.com.
#注意:网络地址及后缀可省略;主机地址依然需要反着写
4 86400 IN PTR www.example.com.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IP,有特定格式,把IP地址反过来写(例如1.2.3.4,要写作4.3.2.1);然后加特定后缀:in-addr.arpa.;所以完整写法为:4.3.2.1.in-addr.arpa. |
type | PTR |
value | FQDN |
1.3.2.6 MX记录
MX为区域的邮件记录,一个区域内MX记录可有多个,示例如下:
example.com. 86400 IN MX 10 mail.example.com.
86400 IN MX 20 mail2.example.com. <==name相同,下面的记录可以忽略此元素
#涉及到名字,需要在A记录中增加对应解析项:
mail 86400 IN A 3.3.3.3 <==mail为简写,其后没有加[ . ],会自动补上域名
mail2 86400 IN A 3.3.3.4
以上的元素意义如下:
元素 | 意义 |
---|---|
name | 当前区域的名字 |
type | MX |
value | 当前区域的某邮件服务器(smtp服务器)的主机名,由2部分组成:1.服务器的优先级,由数字(0-99)表示,表示此;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2.服务器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