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总结

一共四章

§Chapter 1

爱因斯坦系数/激光产生条件/激光结构/激光优点


 

  1. 自发辐射: 上能级粒子,自发地从$E_2$能级跃迁到$E_1$能级,并辐射出光子
  2. 受激辐射: 上能级粒子,遇到能量等于能级差的光子,在光子激励下,粒子从$E_2$能级跃迁到$E_1$能级,并辐射出一个与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
  3. 受激吸收: 下能级粒子,遇到能量等于能级差的光子,在光子激励下,粒子从$E_1$能级跃迁到$E_2$能级,并吸收一个入射光子

三个爱因斯坦系数:

\[dn_{21}=A_{21}n_2 dt \,\,(自发辐射)\]

\[dn_{21}^{'}=B_{21}n_2 \rho_v dt \,\,(受激辐射)\]

\[dn_{12}=B_{12}n_1 \rho_v dt \,\,(受激吸收)\]

三个爱因斯坦系数的关系:

\[\frac{A_{21}}{B_{21}}=\frac{8\pi h \nu^3}{c^3}\]

\[B_{12}g_1=B_{21}g_2\]

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

\[\frac{dn_{21}^{'}}{dn_{12}}=\frac{g_1n_2}{g_2n_1}>1\]

受激辐射大于受激吸收,打破波尔兹曼分布。此时可称“得到增益”。而普通情况下,受激辐射/自发辐射较小(计算参看讲义)。

总结:产生激光的基本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分布和增大一方向上的光能密度”

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1. 工作物质:增益介质/粒子数反转/上能级为亚稳态
  2. 激励装置:能源/光/电
  3. 谐振腔:反馈/光强/模式

三能级系统:亚稳态寿命长,阈值高,转换效率低。如红宝石激光器

四能级系统:阈值低,连续运转,大功率。如He-Ne

激光器的优点:

  1. 相干性好:受激辐射的光具有相干性,相干长度$L_c=\frac{\lambda^2}{\Delta \lambda}$,相干时间$\tau=\frac{L_c}{c}$
  2. 方向性好:谐振腔
  3. 单色性好
  4. 亮度高:受激辐射的光强大

 

§Chapter 2

稳定性/模式分析/高斯光束


 腔的分类参考Ch2-P1

光腔的稳定性条件:傍轴模在腔内往返无限多次不逸出腔外,数学形式如下

\[g_1=1-\frac{L}{R_1},g_2=1-\frac{L}{R_2}\]

\[0\le g_1g_2\le1\]

按照稳定性得到三种腔

\[0<g_1g_2<1\,\,\,稳定腔\]

\[g_1g_2=0\,or\,g_1g_2=1\,\,\,临界腔\]

\[g_1g_2<0\,or\,g_1g_2>1\,\,\,非稳腔\]

                            ♥  ♥ ♥

                          ♥♥  ♥

                        bbx nnx

图解法判断腔的稳定条件Ch2-P2

用上述条件判断各种腔的稳定性,注意曲率R的方向"凹面向着腔内时(凹面镜),$R>0$;凸面向着腔内时(凸面镜),$R<0$"。题目参见Ch2-P5(两种类型:判断稳定性/根据稳定性构造腔)

纵模间隔:

\[\Delta \nu_q=\frac{c}{2nL}\]

n为介质的折射率,L为谐振腔长度

选模技术(简答题):

获得单纵模输出(选频)有两种思路,一是压缩激光器的增益带宽,二是增大纵模频率间隔。列举一下三种方法:

  1. 短腔法:纵模间隔与谐振腔腔长成反比,为了在激光增益曲线中获得单一频率的纵模,可通过缩小腔长来增大纵模频率间隔,使其在荧光谱线有效宽度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纵模振荡。但这种方法使得谐振腔受到限制
  2. 法布里-波罗标准具:法布里-波罗标准具由两个端面平行且镀有高反射的反射膜。由于多光束干涉的结果,对若干个很窄频率带宽的光有极高的透过率。通过调整F-P标准具的倾角,可以达到选频目的
  3. 三反射镜法:激光器一端设置三个反射镜,组成两个耦合的谐振腔,满足两个谐振条件的光能够输出,只要短腔足够段,就可以控制得到单纵模

选取横模要求基模衍射损耗小,有较大的功率输出;高阶横模的衍射损耗足够大。

  1. 调节反射镜:调整反射镜,使得它偏离轴线一个小角度,高阶横模损耗比基横模增加的快,可筛选出基横模
  2. 光阑法选取单横模:高阶横模的光束截面比基横模大,故减小增益介质的有效孔径,从而减小菲涅尔数N,就可以大大增加高阶横模的衍射损耗,以至于将它们完全抑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腔内靠近反射镜的地方放置一个光阑。

基模高斯光束

等相面半径:

\[R(z)=z[1+(\frac{\pi \omega_0^2}{z\lambda})^2]\]

光斑半径:

\[ W(z)=W_0[1+(\frac{z\lambda}{\pi W_0})^{\frac{1}{2}}] \]

共焦参数(瑞利长度):

\[f=\pi\frac{{\omega_0}^2}{\lambda}\]

远场发散角:

\[\theta_远=\frac{\lambda}{\pi \omega_0}=\sqrt{\frac{\lambda}{f\pi}}\]

高斯光束被会聚后,从无穷远到焦点,其等相面如何变化?(简答题)

  • 当$z=0$时,$R(z)\to\infty$,束腰所处的等相面为平面
  • 当$z=\pm\infty$时,$R(z)\to\infty$,表明在无穷远处的等相面是平面,曲率中心在束腰处
  • 当$z=\pm f$时,$|R(z)|=2f$,此时$|R(z)|$达到最小值
  • 当$0<z<f$时,$R(z)>2f$,等相面的曲率中心在$[-\infty,0]$区间上
  • 当$z>f$时,$z<R(z)<z+f$,等相面的曲率中心在$[-f,0]$区间上

高阶横模${TEM}_{mn}$的光斑尺寸:

\[W_m(z)=\sqrt{2m+1}W(z)\]

\[W_n(z)=\sqrt{2n+1}W(z)\]

高斯光束对应的稳定腔

1.双凹稳定腔,计算见Ch2-P17

\[ R_1=-R_1(z)=-z_1[1+(\frac{\pi \omega_0^2}{z_1\lambda})^2]=-(z_1+\frac{f^2}{z_1})\,\,\,\,镜1曲率\]

\[ R_2=R_2(z)=z_2[1+(\frac{\pi \omega_0^2}{z_2\lambda})^2]=-(z_2+\frac{f^2}{z_2})\,\,\,\, 镜2曲率\]

\[ z_1=\frac{l(R_2-l)}{(l-R_1)+(l-R_2)}\,\,\,\, 镜1位置\]

\[ z_2=\frac{l(R_1-l)}{(l-R_1)+(l-R_2)}\,\,\,\, 镜2位置\]

\[f=\pi\frac{{\omega_0}^2}{\lambda}\,\,\,\,共焦参数\]

\[l=z_2=z_1\,\,\,\,腔长关系\]

\[\omega_0^2=\frac{f\lambda}{\pi}\,\,\,\,腰斑半径\]

\[f^2=\frac{l(R_1-l)(R_2-l)(R_1+R_2-l)}{[(l-R_1)+(l-R_2)]^2}\,\,\,\,等价共焦腔的焦距\]

2.等价共焦腔

3.平凹腔

 

高斯光束的传播

高斯光束q参数:

\[q(z)=z+iz_0\]

\[z_0=\frac{\pi {\omega_0}^2}{\lambda}\]

\[\frac{1}{q(z)}=\frac{1}{R(z)}-i\frac{\lambda}{\pi\omega^2(z)}\]

高斯光束的聚焦

\[\omega_0^{'}=\frac{\omega_0 f}{\sqrt{(f-z)^2+z_0^2}}\]

分别改变参量$f$和$z$看变化关系。

高斯光束的准直

ABCD变换法则:矩阵方法描述高斯光束的传播和变换

计算参见CH2-P27-P31

 

谐振腔的损耗

\[I_1=I_0e^{-2\delta}\]

$\delta$为单程损耗因子

光强下降到初始值的$1/e$用的时间为

\[\tau=\frac{L}{\delta c}\]

腔的品质因数:

\[Q=2\pi\nu\frac{L}{c\delta}\]

腔的线宽根源是腔有损耗:

\[\Delta \nu_R=\frac{1}{2\pi\tau}=\frac{c\delta}{2\pi L}\]

\[Q=\frac{\nu}{\Delta \nu_R}\]

损耗种类:

  1. 镜的非完全反射引起损耗
  2. 平行平面腔斜向传播引起的几何损耗
  3. 衍射引起的损耗(菲涅尔系数越小(孔越小),损耗越大)

模体积:模式在腔内空间扩展的范围,模体积越大,对该模有贡献的激发态粒子越多。

 

§Chapter 3

光的增益/加宽/速率方程


 

增益系数:

\[G=\frac{dI(z)}{I} \frac{1}{dz}\]

线型函数:

\[g(\nu,\nu_0)=\frac{I(\nu)}{I}\]

\[I=\int I(\nu)d\nu\]

物理含义:归一化的光谱密度函数

增益系数的进一步推导可到(CH3-P4)

\[G=(n_2-n_1\frac{g_2}{g_1})\frac{A_{21}v^2}{8\pi\nu_0^2}g(\nu,\nu_0))\]

洛伦兹线型的描述:

\[g(\nu,\nu_0)=\frac{\Delta \nu}{2\pi} \frac{1}{(\Delta \nu /2)^2+(\nu-\nu_0)^2}\]

线性函数的最大值在$\nu_0$处取到:
\[g_n(\nu,\nu_0)=\frac{2}{\pi \Delta \nu_H}\]

谱线加宽对自发辐射的定义没有影响,证明在CH3-P2;对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而言,总粒子数多了一个谱线线型因子$g(\nu_1,\nu_0)$

 


 

补充光强的计算:

光强与能量密度的关系:$I=\rho \nu$

在量纲上,光强与能量密度差一个光速


 

加宽的种类

1.均匀加宽

a.自然加宽(气体/洛伦兹线型)  $\Delta \nu_N=1/2\pi\tau_N$

b.碰撞加宽(气体/洛伦兹线性)  $\Delta \nu_L=\alpha p$

c.晶格振动加宽(固体)  

2.非均匀加宽

a.多普勒加宽(气体/高斯线性)  $\Delta \nu_D$

b.晶格缺陷加宽

3.综合加宽  

\[\frac{1}{\tau}=\frac{1}{\tau_N}+\frac{1}{\tau_L}\]

\[\Delta \nu_H=\Delta \nu_N+\Delta \nu_L\]

 

增益需要达到一定阈值,根据增益系数和损耗系数的关系(阈值条件):

\[G\ge \frac{\delta}{l}=G_t\]

CH3-P12 关于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频率范围$\Delta \nu_q$计算

单基横模振荡条件题目在CH3-P13:

\[e^{Gl}\sqrt{r_1r_2}(1-\delta_{mn})\ge 1\]

增益饱和:随着光强增加,增益G下降,即出现增益饱和。增益等于损耗,光强不变,达到稳定状态。

自激振荡:往返传播叫做振荡,传播的初始光又是自身体系产生的,这样的过程叫做自激振荡。激光器即为“自激振荡器”

 

速率方程:

系数含义

W:受激

S:无辐射

A:自发

 

§Chapter 4


 

 

小信号稳态,是指光强很弱的情况。此时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很微弱,腔内光子也很少。可以得到小信号稳态时的粒子数反转密度:

\[\Delta n^0=n_0W_{03}\tau_2\]

$n_0$是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W_{03}$是抽运几率,$\tau_2$是上能级的寿命

均匀加宽的增益系数:

\[G_H^0(\nu_0)=\frac{\Delta n^0 v^2 A_{21}}{4\pi^2 \nu_0^2 \Delta \nu_H}\]

多普勒加宽的增益系数:

\[G_D^0(\nu_0)=\frac{\Delta n^0 v^2 A_{21}}{4\pi^2 \nu_0^2 \Delta \nu_D}(\frac{In2}{\pi})^{1/2}\]

结论是:谱线越宽,参与振荡的光子数越多,中心增益越小(无需很高)

 

均匀加宽的增益饱和

反转粒子数密度$\Delta n$的饱和:光强越大,反转粒子数密度越小。因为光强的增加来源于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增加必然消耗更多的上能级粒子,从而使得反转粒子数密度下降,出现饱和。反转粒子数密度:

  • 可见粒子数密度不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也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
  • 入射光频率$\nu$越偏离中心频率$\nu_0$时,饱和作用月弱。因为,中心频率$\nu_0$受激辐射几率最大,所以入射光造成粒子数密度$\Delta n$下降也最多

均匀加宽的增益系数:

$G_H$不仅是入射光频率的函数,也是光强的函数,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减小(增益饱和)。

当有强光存在时,弱光增益系数有所下降,下降的因子只与强光的频率光强有关。原因是:强光的存在使得粒子数密度下降,对均匀加宽介质来说,同一频率的光中有全部发光粒子的贡献。既然强光使得粒子数下降了,那么对其他频率的光做出贡献的粒子数也下降了,其他频率的光的增益也下降。

 

均匀加宽激光器中的模竞争(简答题)

为讨论方便,我们设定三种纵模$v_{q-1},v_{q},v_{q+1}$,假设$v_{q}$最接近中心频率$v_0$。开始时,三种模式的增益系数都大于阈值增益系数$G_t$,三个模式的光强$I_{q-1},I_{q},I_{q+1}$都增大。由于增益饱和效应,增益曲线随着光强增大而下降(原始增益曲线→1→2→3)。那么在增益曲线下降过程中,$v_{q-1},v_{q+1}$ 对应模式的增益系数相继小于阈值增益系数,$I_{q-1},I_{q+1}$下降。最终$v_{q}$的增益系数仍大于阈值增益系数,$I_{q}$达到稳定值。

结果就是靠近中心频率的模取胜。

 

空间烧孔(简答题)

上图分别为图(a) (b) (c)

  • 图(a)指当频率为$v_{q}$的纵模在腔内形成稳定振荡时,光场分布是驻波场,波腹光强最大。由于增益饱和,在图(b)可发现对应的反转粒子数密度(或者说增益系数)最小。种这种现象叫做空间烧孔“孔”是指增益曲线的下凹,“烧”是指此处的空是因为这里光强较强引起的。
  • 图(c)说明不同的纵模可以使用空间不同部分的反转粒子而同时产生振荡,这一现象叫纵模的空间竞争
  • 解决办法是用环形腔,避免驻波的存在

光谱烧孔(简答题)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对强度为$I_{\nu_A}$的$\nu_A$的准单色光,会引起在频率范围$\delta v=\Delta v_H \sqrt{1+I_{vA}/I_s}$内反转粒子数减小,从而反转粒子数曲线上会形成凹陷。由于增益正比于反转粒子书,所以在增益曲线上,由于强光作用会造成在频率$\delta v=\Delta v_H \sqrt{1+I_{vA}/I_s}$范围内产生增益饱和,从而使增益曲线出现凹陷(光谱烧孔)

多普勒加宽光谱烧孔(简答题)

对于强光入射的$I_{\nu_A}$,会在增益曲线以及粒子反转数曲线上产生关于中心频率$\nu_0$对称的两个烧孔。

原因是:某个纵模较强时,经过反射,腔内同时存在向前向后的分量,两个分量会使得两种速度的原子产生受激辐射。对称的两种速度原子的反转粒子数将会因为受激辐射减少,从而引起反转数两个烧孔。

 

稳频方法:

  1. 兰姆凹陷稳频
  2. 塞曼稳频-双频激光器稳频
  3. 饱和吸收稳频
  4. 无源腔稳频

 

脉冲激光器尖峰形成的原因(简答题)

 

本质是弛豫振荡
第一阶段$0-t_2$:光泵激励使得$\Delta n$增加,$t=t_1$时$\Delta n$达到阈值,开始产生激光。在$t_1<t<t_2$这一阶段,光泵激励使得$\Delta n$增加,受激辐射使得$\Delta n$下降,总体来说$\Delta n$增加
第二阶段$t_2-t_3$: 随着光子数密度N的增加,受激辐射逐渐增强,使得$\Delta n$下降的速率增加。在$t=t_2$时刻,$\Delta n$受激辐射减少速率的和光泵激励增加速率相同,因此$\Delta n$不再增加。$t>t_2$时,由于受激辐射仍然很强,使得N继续增大,$\Delta n$开始下降
第三阶段$t_3-t_4$: $t=t_3$时,$\Delta n=\Delta n_t$,N达到极大值。$t>t_3$时,$\Delta n<\Delta n_t$,增益小于损耗,依然存在受激辐射,N急剧下降,$\Delta n$下降速率也随之变缓
第四阶段$t_4-t_5$: 受激辐射减弱时,光泵激励作用占了上风,当光泵激励恰好等于受激辐射对$\Delta n$的影响,$\Delta n$又出现极小值。随后继续出现第二个峰值

 

调Q:调损耗(简答题)

先使光腔具有高损耗,激光器由于阈值高而不能产生激光,于是亚稳态上的粒子数便可以累计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再适当的时刻,使谐振腔的损耗突然降低,阈值也随之降低,此时反转集居数大大超过阈值,受激辐射即为迅速的增强。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上能级存储的粒子的能量转变为激光能量,在输出端有一个强的激光巨脉冲输出。

 

调Q的方法

电光调Q: 晶体在外加电场下折射率变换,从而使光的偏振面旋转

声光调Q: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使,会使得介质发生形变,从而导致介质的折射率周期变化

染料调Q: 染料的饱和吸收可以控制谐振腔的损耗

 

锁模的技术目标?(简答题)

锁模技术以在多纵模激光器中实现各纵模相位差恒定,模式锁定,纵模间隔严格相等,产生同步的受激辐射为基础,能够趋近测不准原理所确定的频宽与脉宽的傅里叶变换极限,接近激光介质增益线宽所决定的最小脉冲宽度。

 

fs脉冲激光及自锁模技术(简答题)

fs脉冲激光器要采用自锁模技术。自锁模激光器要求激活介质本身具有非线性极化效应,能够补偿色散,频率牵引和纵模跳变等无规则随机因素,能维持各纵模的等间隔分布,并且有确定的相位关系,实现满足锁模条件的超短脉序列的输出。

自聚焦效应:自锁模的fs激光介质,具有光克尔效应,即介质折射率的变化$\Delta n$与外场的平凡成正比,在光频范畴内,与光强$I(t)$成正比变化。对于玻璃等材料,$\Delta n(t)$可以实时跟着$I(t)$以fs量级的速度响应。从空间上看,高斯型的光束,横截面上的光强分布是中间大两端小,导致折射率梯度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会聚透镜。

光阑:高强度区对应短焦距。利用光阑或介质本身的自孔径选模作用,将脉冲前后沿对应的低强度光强空间“滤波”。

自聚焦效应+光阑相当于快弛豫饱和吸收体,而且峰值处的损耗最少,净增益最大,经过多次振荡,脉冲宽度被不断压缩,可获得fs级的超短脉冲

 

posted @ 2017-05-17 19:53  绿宝宝怪  阅读(7144)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
#site_nav_under,#ad_under_post_holder,#under_post_news,#google_ad_c2,#under_post_kb{ width:0; height:0; display:none; overflow:hidd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