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六)--《唐诗鉴赏(3)》

六 杜甫(五言、七言古诗)

6.1 综述

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
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高度的统一。
他的诗歌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前贤认为,所谓”诗史“就人而言,是说杜甫像是用诗歌形式来修史的太史公;而就诗而言,是说杜甫的作品像是用诗歌形式写成的历史书。政治、军事事件,社会的凋敝情况,其内容“皆有据依”,可靠性是很强的,它可看做是历史的佐证,并可以订正、补充一些历史记载的缪(miù 错误)误和不足。
(1)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对每个皇帝都有尖锐的批评;
(2)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是杜甫爱国思想的突出表现;
(3)描绘山水,题画咏物。
(4)咏物诗继承了托物言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杜甫还有一些咏物诗讽喻时事。
(5)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友朋谊深。

6.2 艺术特点

杜甫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深挚,又有饱经忧患、壮志难酬的坎坷遭遇。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诗、书、画的审美要求是写真传神。杜诗写时代之实、道性情之真,传事物之神。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以议论为诗,杜诗众体皆备,但七律成就尤高。
(1)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薄:靠近的意思)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苏:指苏武)、李(李:指李陵),气吞曹(曹:指曹植)、刘(刘:指刘桢),掩颜(颜:指颜延之)、谢(谢:指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指徐陵)、庾(庾:指庾信)之流丽,尽得今古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元稹
(2)子瞻谓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宋.陈师道
(3)观宗忠简临终诵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文信国在燕狱中集杜至两百首,且曰:“凡吾所欲言者,子美先代为言之。”则杜诗之为百世师者,岂徒在文辞格律间哉。---清.乔亿
(4)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道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 rú )道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清.刘熙载

6.3 赏析 《赠卫八处士》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shēn 二十八宿之一。参商指的是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驱儿罗酒浆:一说 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写作背景
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二年春从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老友卫八处士,久别重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赋此诗以赠。

赏析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这四句的意思是人生不能相见,就和天上的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一样;今天晚上是什么日子,我们能够聚在这烛光下相谈。
诗中流露出悲喜交加的情绪,暗示局势动荡不定。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通过两处细节写重逢后的惊讶和感慨。
第一:“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第一眼看到岁月流逝中的容颜衰老。想当初分别时,作者与卫八都还青春年少,如今已是鬓发斑白了。
第二点:彼此间询问亲朋好友的下落,不料竟有一半都已经去世,不禁让人痛心伤感。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二十年后能彼此相见的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两人分别时,卫八还未成家,二十年过去了,已是儿女成行。其中蕴含着岁月流逝、迟暮已至的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热情朴实的样子。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这两句写卫八处士的热情款待:有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有新煮的掺有黄米的米饭。最普通的农家饭体现了老朋友间亲密、真挚的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以上四句,描绘了主客欢饮的情形。
故人重逢很不容易,主人非常激动,接连喝了十大杯。十大杯也未醉,“感子故意长”,点出了对今夕的眷恋之情。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末两句悲叹明日之别,相会无期。
联想昔日二十年分别才能今日相会,明日分离,相隔万里,不禁伤感万分。

小结
杜少陵《赠卫八处士》一篇,久别倏(shū)逢,曲尽人情,想而味之,宛然在目。---宋.陈世崇
此诗之妙,查初白云: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涉一毫客气,变成两橛(jué:是指树或庄稼的残茎)。吴星叟云:相见寻常,却说得骇异,此人人胸臆所有,人自不能道耳。---清.郭曾炘( xīn:热气盛。)
这首诗写老朋友间的相会,情绪转换很快。从开始的慨叹,到相见时的激动喜悦,再到追怀忆旧的痛楚伤感。更用朴素的农家饭刻画出真挚的情谊,在主人频频劝酒之中流露出离乱的感慨。结尾句用前程未卜的慨叹,奠定了整诗苍凉沉郁的基调。

七 杜甫(格律诗)

7.1 五言律诗的成就

(五言律诗)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明.胡应麟
杜少陵独开生面,寓纵横颠倒于缜密中,故应超然拔萃。---清.沈德潜

7.2 《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鄜州:fū 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初娴贼时。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劫,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点题,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透露出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紧扣上联的“独”字,更进一步以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闺中妻子的独看、独忆。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着力描写想象中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语丽情悲。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逢的心绪。

小结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云:“怀远诗说我忆彼,意只一层;即说彼忆我,意也只两层;唯说我遥揣彼忆我,意便三层。又遥揣彼不知忆我,则层折无限依。此公陷贼中,本写长安之月,却偏写鄜州之月,本写自己独看,却偏写闺中独看,已得遥揣神情。三、四又脱开一笔,以儿女不解忆,衬出空闺之独忆,故’‘云鬟湿’、‘玉臂寒’而不知也。沉郁顿挫,写尽闺中深情苦境。“
清人纪昀:”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后四句又纯为预拟之词,通篇无一笔着正面,机轴奇绝。“

7.3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一雁:孤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对弟弟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诗一起即突兀 (tū wù:意思是猝然;突然;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不平。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
《杜臆》卷三: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亿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无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的意象:如更鼓、孤雁本身就给人一种沉重孤寂之感。而”断行“则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道路为之阻隔。这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氛围。
若做”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清.张谦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露的夜晚,寒意逼人。”月是故乡明“亦写景之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在炼句上很见功力,将”露“和”月“词序提前,突出重点,加强了抒情的意味。
杜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峻而体键,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宋.王得臣
以上四句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是用环境描写衬托诗人的情怀,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从而引出望月怀乡之意。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上句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在诗人的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含蓄蕴藉,发人深省。
亲人们四处逃难,平时寄书信尚且收不到,更何况战事频仍,情况就更难预料。

小结
全诗层次分明,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从边地的衰败景象入手,引出思乡之情;从望月写到”亿舍弟“;从”无家“的慨叹到现实细节的刻画,”寄书不达“、生死未卜,无不透漏出悲凉沉郁之意。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所以能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沉郁顿挫。

7.4  七言律诗的成就

七律成熟于杜甫
七言律诗始成于初唐咸亨、上元间,至开、宝而作者日出。少陵崛起,集汉、魏、六朝之大成,而融为今体,实千古律诗之极则。同时诸家所作,既不甚多,或对偶不能整齐,或平仄不相黏缀,上下百余年,止少陵一人独步而已。---清.钱良择
明胡应麟把杜甫的《登高》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到夔州后写的一些长篇排律和联章诗,如《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以它独特的风貌,标志着他对这些诗体的创造、运用已达到全新的境界。

7.5 登楼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7.6 《登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写作背景
此诗诗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认为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
颈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只见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叶子;俯视,只见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此连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秋景图,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
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要之当令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绝。---宋叶梦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抒情,突出”悲秋“二字,由漂泊异乡写到孤独多病。
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发身世的感慨。
”独“字突出了悲秋中的孤独。诗人把久客流淌的悲愁和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浓缩为悲剧之美。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做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宋.罗大经
诗人的羁旅愁和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绵延不绝,达到情景完全交融的境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总结了自己矛盾的心理。
诗人饱尝潦倒之苦,艰难的处境使自己的白发增多;因病又断了酒,心中的悲愁自然就更无法排遣了。悲凉之意,溢于言表。
小结
杜甫这首诗以”悲“字为中心。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抒怀,又不觉触景伤情,原来还能借酒消愁,如今因病停杯,更增伤感。从”悲秋“到伤时,景与情相互映衬,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清.方东树

 

题外话

建议中文系学生要背九本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要全会背;《老子》要会背;另外四本书--《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LHE4FNVF1&mid=HHEPJUJTR

posted @ 2023-08-12 20:42  东山絮柳仔  阅读(15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