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五)--《唐诗鉴赏(2)》

3.4 赏析《燕歌行》

3.4.1 概说边塞诗

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chěng)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边塞风光;
(2)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5)厌战怨战。

3.4.2 《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家烟尘: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摐:chuāng,用棒撞击物体。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jīng pèi, 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腓:féi。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斗。【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3.4.3 鉴赏

高适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应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高适边塞诗的特点:质朴粗犷(犷:guǎng,粗野强悍,强壮凶悍),豪迈雄壮中含着悲壮,显得浑厚沉实,有思想分量。

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chěng)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边塞风光;
(2)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5)厌战怨战。

诗以张守珪平定契丹可突及其余党叛乱的几次战争为背景,热烈歌颂了守边将士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争的艰苦;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

赏析
诗中”天子非常赐颜色“句,指张守珪前次击败奚、契丹后,于开源二十三年春赴东都捷献,皇帝赐宴并作诗奖赏,升起官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给以极高的物质奖励且任其二子为官。并于幽州立碑纪功。
七八句写战端开启,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士“,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piāo)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词中”战士“只有在与”将军“对举时才专指士兵,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指”军人“、”将士“。这一联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也仅是反映将士们于苦中作乐。高适此前曾北上蓟州,亲自领略过守边将士的生活艰辛。他很赞赏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适当宴乐。这段文字是深悟边廷将士甘苦之辞。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乐府《燕歌行》往往写征人思妇的思念之情。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唯有”寒声一夜传***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
最后四句点出文章主题。前两句写战士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后两句,这里诗人抒发的是只要能报效祖国,哪怕像李广那样,众生不得封侯也甘心的爱国精神。”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

小结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表现了深刻的爱国情怀。
《燕歌行》中,诗人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全诗四句一换韵,也差不多四句一转意,而且平仄韵交替,又大量运用律句与对仗,故虽充满金戈铁马之声却音节流利酣畅,从而成为唐代边塞诗之”第一大篇“。

四. 李白(乐府古诗)

1.概览

(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是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2)李白的诗歌往往起句突兀(wù),一开始就以惊人的语句先声夺人;
(3)富于游仙的色彩。

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唐.任华《杂言寄李白》)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四溟:sì míng,意思是指全国、天下,四海,四方之海。】,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太白诗宗风骚,薄声律,开头成文,挥翰雾散,似天仙之词。而乐府诗连类引义,尤多讽兴,为近古所未有。迄今称诗者推白与少陵为大家,曰李杜,莫能轩轾云。【轩轾:xuān zhì,意思是指中国古代的车,前高后低的车为“轩”,前低后高的车为“轾”,喻指高低轻重。】 ----(明.胡震亨《李诗通》)
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清.沈德潜)
太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清.田同之《西圃诗说》)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道侠,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清.龚自珍)
李白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准。---郁贤皓

4.2《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高楼:古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4.3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赏析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湘君之魂游于洞庭之南,潇湘之边。王琦谓:此二句为倒装句法,谓生死之别,永无见期,其苦如海水之深,无有底止也。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惨惨:无光貌;冥冥:阴晦貌。
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李白如《远别离》云:”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如此等语,与《骚》无异。(宋.曾季貍)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此为紧缩句,即”尧当之也禅舜,舜当之也禅禹。“ 禅(shàn):帝失势后被迫让位。
《史记.五帝本纪》:尧年老德衰,为舜幽囚于平阳,并隔绝其子朱丹,使父子不能相见。
《国语》:舜征服南方有苗国,死于苍梧之野。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界,因九座山峰连绵相似,不易分别。相传舜葬于此。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帝子:指娥皇、女英。

小结
(1)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
(2)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帖自然。
那”断如复断,乱如复乱“的感觉,恰好体现出诗人纵横旷达,行云流水的风格,整首诗虽然充满着凄苦之情,然而气势磅礴,如同江河一泻千里。

 五 李白 (律诗)

5.1 李白五言律特点

青莲作近体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待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清.田雯。
太白五律,平易天真,大手笔也。---清.吴乔。
太白五言律,如听钧天之乐,心开目明,如望海上仙山,云起水涌,又或通篇不着对偶,而兴趣天然,不可凑泊。---清.管世铭。

5.2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开篇点题,指出对孟浩然的敬仰。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轩冕:古代卿大夫之车服,诗中借谓官爵俸禄。”红颜“对”白首“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年到晚年的生涯,不受荣华富贵诱惑,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中圣:古时嗜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谓贤人。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着意刻画孟夫子风流倜谠、潇洒傲岸的风格气度。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者直抒胸臆之语,表示对孟浩然高洁品行的敬仰。
小结
(1)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2)语言日然古朴。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用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仅仅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3)用典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4)在结构上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5.3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首联交代了诗人的旅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与杜甫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法相类,亦气势均敌。胡震亨以”杜“为胜,亦故为低昂耳。---清.纪昀
太白五律中,如“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齿颊之间,俱带仙气。---清.余成教。
颔联写山势和水势。这里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江水奔腾直泻,并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力透纸背,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拦地流向远方,空间开阔,打开了诗人的眼界,奔腾着诗人想象,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颈联写诗人在江中所见到的美景:江中一个月影,天上几片浮云。“下”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而“云生结海楼”是诗人看到天上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的无限想象。
颔联和颈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具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对这一切产生浪漫主义的情调,也正是像李白这样的年轻人的共同特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水:指岷江水,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古人误以为长江源头为岷江。苏轼《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
尾联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他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它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更显得自己的思乡深情。

小结
(1)曲折含蓄,波澜起伏。
此诗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有写夜晚对天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采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2)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想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5.4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七言律特点
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余首,七律只十首而已。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清.赵翼。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江:长江。】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赏析
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shū:表示,发表)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壮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zhì:屹立;耸立)。
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
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即当今江心洲。
颈联:写景。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shān rán :指流泪的样子)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耶?“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尾联:寄寓忧国伤时的怀抱。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诗朝廷的所在,是帝王的象征。陆贾:”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寓意言外,饶有余味。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小结
(1) 回荡着充沛、浑厚之气
”气“在中国文论中指作品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
《登金陵凤凰台》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
(2)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
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
(3)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
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学习资料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LHE4FNVF1&mid=BHEEGC1FU

posted @ 2023-08-09 09:59  东山絮柳仔  阅读(4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