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11):入川
刘焉在蜀中开创基业之初,作为一个外来者,显然对这些状况缺乏了解,也就没能因时制宜地处理好与益州豪强的关系,这样一来,刘焉的政权自然摇摇晃晃,动荡不安。
既然无法和当地豪族打成一片,刘焉就开始招纳外族。
益州的地理环境,为刘焉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为这个地区是“汉蛮杂揉,”具有边区的性质。
自东汉中业开始,益州一直是羌人入侵及内迁的目的地。到了刘焉时代,已有不少羌人在当地居住,他们和刘焉一样,都是外来者,同样的感受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
都遭白眼,都受排挤,都受欺负,自然就产生了同病相怜休戚与共的心态。
这种心态,为双方提供了靠拢和合作的基础。刘焉收纳青羌的时间不过一年,成就就已相当显著,青羌已成了他麾下一支可靠的兵力。
但是,刘焉毕竟是汉人,和羌族在沟通上,习惯上还是存在差异。
在刘焉看来,羌族人缺乏常性,缺乏强固的政治组织,不能长期保持一贯的对外政策,经常给人叛服不常的印象。
羌族帮助刘焉讨平叛乱后,有了闲工夫,又开始窝里斗,自己跟自己干起来了。
刘焉头疼啊,这可怎么办啊?毕竟,要用武力巩固自己的权利,必须要有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核心部队啊。
这时候,有人主动上门投奔来了。
公元190年,袁术夺取了南阳。此人在当地奢淫肆欲,徵敛无度,搜刮民财,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就开始四散逃难。
去哪呢?去益州吧。南阳离益州可不进啊,为什么要去益州呢?
这是因为刘焉曾在南阳做过太守,在当地口碑不错。据说,当他从南阳去益州上任时,还有不少南阳人千里相送。
所以,南阳人有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焉。即使相隔千山万水,我也要追寻着你。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这唱的是“北京人在纽约”。而刘焉显然是不会不在意,而且大喜过望。
从那时起,南阳人开始源源不断的前往益州,多达百万人。这些难民被收编成军队,他们构成了刘焉政权中最重要的“东州势力”。
公元194年,刘焉死了,刘璋继位。这时候,东州势力已经在益州占据主导地位。
但刘璋也有顾虑,刘氏政权纵使有东州兵作为武力后盾,在军事上可以压倒本州人。但强龙要压地头蛇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
当地的土著虽然迭经挫败,但对于地方事务仍然拥有强大的支配力。他们仍旧牢牢地掌握著全蜀士民的向背。益部的治乱与否,都取决于这批大姓对刘氏政权的态度。
怎么办?还是要和他们搞好关系啊。
刘璋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只有让那些蜀中大姓团结在以我为核心的中央政权下,他们才可能和我产生休戚与共的心态。益州境内的安定繁荣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
于是,刘璋积极与土著大姓改善关系,改变以往的用人政策,将当地精英纳入权力架构之中,令他们感到与刘氏政权的利益一致,彼此不分你我。
刘璋经常和当地人拍胸脯:放心吧兄弟,有我一口肉吃,就肯定有你一口汤喝。
这些既得利益的代表人物是----
1.王景,新城人,仕刘璋为从事。
2.李邈,郪人,牧璋时为牛鞞长。
3.严颜,巴郡人,巴郡太守。
4.张裔,蜀郡成都人,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
5.杨洪,犍为武阳人,历部诸郡。
6.费诗,犍为南安人,为竹令。
7.杜微,梓潼涪人,辟为从事。
8.黄权,巴西阆中人,召为主簿。
9.王元泰,汉嘉人,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
10.何彦英,蜀邵郫人,为犍为太守。
11.王国山,广汉郪人,为州书佐。
12.盛衡,巴西阆中人,为州书佐。
13.程畿,巴西阆中人,为汉昌长,后迁为江阳太守。
14.张肃,蜀郡人,别驾从事。
15.张松,张肃弟,益州别驾。
16.张任,蜀郡人,仕州为从事。
17.李恢,建宁俞元人,仕郡督邮。
公元196年,法正入蜀,此行可谓姗姗来迟。
因为正赶上刘璋重用和提拔当地人的风口浪尖上,他这个外来人受些冷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东汉中业开始,益州一直是羌人入侵及内迁的目的地。到了刘焉时代,已有不少羌人在当地居住,他们和刘焉一样,都是外来者,同样的感受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
都遭白眼,都受排挤,都受欺负,自然就产生了同病相怜休戚与共的心态。
这种心态,为双方提供了靠拢和合作的基础。刘焉收纳青羌的时间不过一年,成就就已相当显著,青羌已成了他麾下一支可靠的兵力。
但是,刘焉毕竟是汉人,和羌族在沟通上,习惯上还是存在差异。
在刘焉看来,羌族人缺乏常性,缺乏强固的政治组织,不能长期保持一贯的对外政策,经常给人叛服不常的印象。
羌族帮助刘焉讨平叛乱后,有了闲工夫,又开始窝里斗,自己跟自己干起来了。
刘焉头疼啊,这可怎么办啊?毕竟,要用武力巩固自己的权利,必须要有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核心部队啊。
这时候,有人主动上门投奔来了。
公元190年,袁术夺取了南阳。此人在当地奢淫肆欲,徵敛无度,搜刮民财,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就开始四散逃难。
去哪呢?去益州吧。南阳离益州可不进啊,为什么要去益州呢?
这是因为刘焉曾在南阳做过太守,在当地口碑不错。据说,当他从南阳去益州上任时,还有不少南阳人千里相送。
所以,南阳人有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焉。即使相隔千山万水,我也要追寻着你。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这唱的是“北京人在纽约”。而刘焉显然是不会不在意,而且大喜过望。
从那时起,南阳人开始源源不断的前往益州,多达百万人。这些难民被收编成军队,他们构成了刘焉政权中最重要的“东州势力”。
公元194年,刘焉死了,刘璋继位。这时候,东州势力已经在益州占据主导地位。
但刘璋也有顾虑,刘氏政权纵使有东州兵作为武力后盾,在军事上可以压倒本州人。但强龙要压地头蛇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
当地的土著虽然迭经挫败,但对于地方事务仍然拥有强大的支配力。他们仍旧牢牢地掌握著全蜀士民的向背。益部的治乱与否,都取决于这批大姓对刘氏政权的态度。
怎么办?还是要和他们搞好关系啊。
刘璋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只有让那些蜀中大姓团结在以我为核心的中央政权下,他们才可能和我产生休戚与共的心态。益州境内的安定繁荣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
于是,刘璋积极与土著大姓改善关系,改变以往的用人政策,将当地精英纳入权力架构之中,令他们感到与刘氏政权的利益一致,彼此不分你我。
刘璋经常和当地人拍胸脯:放心吧兄弟,有我一口肉吃,就肯定有你一口汤喝。
这些既得利益的代表人物是----
1.王景,新城人,仕刘璋为从事。
2.李邈,郪人,牧璋时为牛鞞长。
3.严颜,巴郡人,巴郡太守。
4.张裔,蜀郡成都人,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
5.杨洪,犍为武阳人,历部诸郡。
6.费诗,犍为南安人,为竹令。
7.杜微,梓潼涪人,辟为从事。
8.黄权,巴西阆中人,召为主簿。
9.王元泰,汉嘉人,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
10.何彦英,蜀邵郫人,为犍为太守。
11.王国山,广汉郪人,为州书佐。
12.盛衡,巴西阆中人,为州书佐。
13.程畿,巴西阆中人,为汉昌长,后迁为江阳太守。
14.张肃,蜀郡人,别驾从事。
15.张松,张肃弟,益州别驾。
16.张任,蜀郡人,仕州为从事。
17.李恢,建宁俞元人,仕郡督邮。
公元196年,法正入蜀,此行可谓姗姗来迟。
因为正赶上刘璋重用和提拔当地人的风口浪尖上,他这个外来人受些冷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学什么;----别问,学就对了; 浮躁的人容易问:JS有钱途吗;----建议你去抢银行; 浮躁的人容易说:我要中文版!我英文不行!----不行?学呀! 浮躁的人分两种:只观望而不学的人;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浮躁的人永远不是一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