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没有终点的旅程》---谢家麟

  昨天晚上,从下班到睡觉,看完了本书。此书以时间为轴分两个部分回顾了两院院士——谢家麟教授的一生。在科研方面,他们那个时代的有志之士大多都是孤独的前行者,谢老先生的童年和青年都是在战乱中度过,后来在美国度过了8年,期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加速器的设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脉。1955年,中美谈妥滞美科研人员归国条件后毅然回国,开始主持制造我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在克服重重困难后(预算、体质、人才空白、国内制造业刚起步、国际对关键部件禁运等),将其研制成功。而后又再次基础上进行了其他加速器的研制和理论的完善,填补了我国在高精尖技术上的多项空白。

  读了谢老先生的历程,有以下几点感触:

  1、搞科研的,即使一些简单的工作也需要自己动手。很多国人持有“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的态度,喜欢那种高高在上、飘于云端的感觉,谢老先生曾要求科研人员自己来做一些部件的制造和组装,而很多人认为这是技工做的事情,这让老先生深感两国人员对科研态度的差异。国外的很多著名实验室的人员都相当精简,一般一两个带头人,一个秘书,几个研究生就是实验室的全部工作人员,大到理论的推演,小到机器部件的安装,都有这些人来完成。想到我国臃肿庞大的科研团队,及其有限的科研成果,不禁感概万分。

  2、谢老先生提倡因陋就简的精神。“做实验先从废纸器材堆中找到那些可用的部件,搭成装置,检验原理……”。现在我们很多科研团队立项时,报高经费,买先进设备,这样做无形加大了对设备的依赖,减少了也逐渐偏离了科研的意义。路走的少了,总会错过很多风景。

  3、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始终缺乏采用世界前沿、先进技术路线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信念,没有当年老一代科学家让中国从一穷二白到重归辉煌的激情,更谈不上献身科学的决绝。现在的新闻充满了啃老、土豪等字眼,媒体将娱乐长期至于头版头条,有着这种舆论走向,国家只能处于表面和虚假的繁荣,那些整天泡在网吧里嚷嚷着要灭某国的同志们,要么活在梦中,要么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posted @ 2013-11-15 10:20  蚂蚁拉车  阅读(2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