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三国往事

摘要:信中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占有益州三分之二土地的刘备,粮食供应充足,得到方方面面吏民的拥护,且有孙权派兵作为后援,而刘璋方面则屡吃败仗,士无 斗志,“坚城皆下,诸军并破”,且供给匮乏,民不堪命。官僚们则是没有远见,各谋私利的阿谀奉承之徒。非常明显,刘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众叛亲离的地步, 坚持顽抗绝不会有好下场,只有开城归顺才是“保尊门”无恙的唯一出路。 这封软硬兼施的信,恫吓与规劝并举,诈惑与欺负欺哄齐下,在外部军事压力的配合下,刘璋不能不好好思量一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了。 事实上,按照刘璋当时的实力,还没到不堪一击的地步。而且,他的手下还是主战派居多,他的侄子刘湘就是一个代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6 10:43 蚂蚁拉车 阅读(296)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有探马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刘备,刘备“闻而恶之”,这不正是打到了我的七寸上了吗?我要的就是速战速决啊,这么耗着,我耗不起啊。 这时候,法正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按照他对刘璋的了解,他断定刘璋“终不能用,无可忧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正对刘璋的性格可谓了如指掌,果不其然,刘璋对其部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只听说过打击敌人来保护百姓的,还没听说过惊动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刘璋不仅没有采纳郑度的正确建议,反而将其罢了官。 从重用张松,到罢免郑度,不辨贤愚的刘璋把他政治上的所托非人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人不失败不垮台简直天理不容啊。 这件事也从侧面衬托出法正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6 10:40 蚂蚁拉车 阅读(450) 评论(0) 推荐(0)
摘要:而庞德公的影响也波及到了庞统。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管窥一二---- 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今天这个聚会,可是真让人高兴啊。 庞统却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你这是侵略人家啊,不是干的什么好事啊。这有啥高兴的? 刘备这时候也喝多了,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不但为自己找了一个典故当借口,还认为庞统出言不当,把他给轰出去了。 于是庞统起身而退。但刘备冷静下来之后,马上后悔了,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军师呢?又让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 庞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6 10:36 蚂蚁拉车 阅读(271) 评论(0) 推荐(0)
摘要:张松被满门抄斩,而刘璋直到这时候才幡然醒悟。 再回头这么一回忆,从张松举荐刘备,一直到现在,一共是四年时间。身边潜伏了一个这样的间谍和特务,自己竟然没发现,还那样厚待他,刘璋不由得吓了一身白毛汗。 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候,庞统也给刘备献了三条计策,供刘备选择: A,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 B,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 C, 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刘备想了想,就选B吧。A太仓促,C太迟缓;B不迟不疾,可以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5 20:26 蚂蚁拉车 阅读(38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我们也追随着刘备的脚步,看看他的这次微服私访---- 百忙之中的刘备今天要到农村,看看那些为当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生活的怎样,一些受灾地区的群众有何困难,还有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村干部有何需求。 这一次,沿着雨后泥泞崎岖的山村小道,刘备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细问寒暖。在一个老人家的家里,刘备详细了解了她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今年受灾情况。 这个老人虽然已经93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她说:“虽然今年受灾了,但有刘皇叔你的关心,我们不缺吃也不缺穿,感谢政府,我们才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刘备称赞说:“老人家如此乐观开明知足,我们非常感动。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切实负起责任,决不让一户受...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9:35 蚂蚁拉车 阅读(200) 评论(0) 推荐(0)
摘要:入蜀之后,糊涂的刘璋居然没有问一问自己的四千兵跑到哪里去了,孟达又跑到哪里去了。他反倒领了三万步骑自成都到达涪县迎接刘备。 就在欢迎宴会前,法正和庞统就联手向刘备建议,干脆直接把刘璋弄死算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一下,就把西川搞到手了! 刘备的回答是:“此事不可仓卒!” 怎么说都劝解不了刘备,法正和庞统私下里一合计,就自作主张,让魏延在欢迎宴会上假借舞剑助兴,趁机把刘璋除掉。 但刘璋愚钝,他手下人可不傻。魏延一撅屁股,刘璋的大将张任就看出他要拉什么屎了。你不是舞剑吗?我来跟你对舞,这多热闹啊。 这哪里是对舞啊,分明是对打。舞着舞着俩人就恼了,使出浑身解数,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9:32 蚂蚁拉车 阅读(172) 评论(0) 推荐(0)
摘要:家贼难防,张松法正不遗余力,精心策划的阴谋正在一步步实施。表面上看是他们出卖了刘璋,其实罪魁祸首还是在刘璋这个蠢货身上。 从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的争论来看,益州官员和豪强地主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松、法正为首的拥护派,一派是以黄权、王累、严颜、刘巴为代表的反对派。这两派在当时的益州政坛都是身居高位,但是政见迥然不同,说明益州官员和豪强地主的势力已经完全分化。 究其缘由,问题还是出在刘璋身上。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提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由于刘焉、刘璋父子在统治益州期间,未能很好的处理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9:30 蚂蚁拉车 阅读(15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法正从刘备那里回来,和张松彻底达成共识,咱这辈子就跟着刘皇叔吧。 虽然还在刘璋手下当差,但此时的法正就像换了一个人。在他眼里,成都的天已经是革命的天,他的心中好喜欢。 这段日子,法正虽然还领着刘璋的俸禄,但他已经开始干些吃里扒外的事情。说的更通俗一点,他现在已经是三国时《潜伏》版的余则成了。 他身兼数职,特务,间谍,密探,他都干。 所谓特务,本指特殊任务,如特工、特务工作;作为人称代词,指特工人员,做特务工作的人员; 所谓密探,是说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人员。 所谓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9:27 蚂蚁拉车 阅读(166) 评论(0) 推荐(0)
摘要:马伏波说的好:“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臣亦择君也。”从此来看,三国时期的职场就已经是双向选择的时代。三贱客骑马找马,伺机跳槽,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松回到刘璋那里就把曹操大骂了一通,同时,又把刘备夸成了一朵鲜花,仿佛刘皇叔就是当代的活雷锋。 刘璋这厮就是一个人家把他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吃货,他也不想想,他一共派人三次出使曹操,为什么前两次人家都好吃好喝好招待,单就这回把张松给打回来了?而且,老张家的兄弟俩都去找过曹操,为什么反差就这么大呢?按理说刘璋也该把张家老大张肃招来问问啊,怎么就那么相信张老二呢? 反正,当时刘璋就听了张松的一面之词。换句话说,就是只听取了客观原因,没寻找主观原因。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7:25 蚂蚁拉车 阅读(262) 评论(0) 推荐(0)
摘要:对于张氏兄弟失和这件事,八卦人士和狗仔队们进行了许多各不相同的推测。但是有一点研究者们却看法一致,那就是,他们的断交,不是出于政治立场和为人原则不同之类的大问题,而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却又纠缠不清的家庭矛盾所致。 但是,失和之后,有些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后来张松的性命都断送在了张肃手中。这是后话。 眼看着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懦弱的刘璋只好舔着脸拼命巴结。这回,他派出的大使是张松。两个亲哥俩的两次出访,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也许是张松长的太不上台面,也许是曹操刚刚大破了马超,正志得意满,不可一世,所以张松在曹操眼里根本不入流。 曹操一见张松就跟他来了个下马威,劈头问道:你们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7:22 蚂蚁拉车 阅读(446) 评论(0) 推荐(0)
摘要:卢氏也卖弄起了风骚: 我做每件事情都有目标,健身当然也不例外。我每天都要保证20分钟的锻炼时间,如果时间宽松,还要更长。主要方式就是跑步和划船,跑步可以保持体态的轻盈,划船则可以锻炼臂部和臀部的线条。健身的同时,我会听音乐,令身心同时得到有效的放松,也使锻炼的时间充满乐趣。 和卢氏面对面地相视,刘焉已经被她的美艳彻底的征服和震撼。特别是她那双标志性的眼睛,清澈明亮,光彩奕奕,从她的眼中是无法读出年龄的。 卢氏笑吟吟地对刘焉说: 大人啊,如果你愿意的话,臣妾愿意为你煲汤、排毒,这才是真正的养生秘诀啊。我就爱喝含有维生素B、蛋白质的汤,这样可以提升身体新陈代谢的质量。同时,还爱喝含有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7:18 蚂蚁拉车 阅读(378)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机会说来就来,这当然要感谢一个叫张鲁的人。说张鲁,就要先说说他那个活了123岁的爷爷张道陵。张道陵,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字辅汉,沛国丰人(江苏丰县人),是一个充满传奇经历和神奇色彩的道教领袖。他一生致力于创设中国道教,并得道成仙,123岁仙化而去。被后人尊为“祖天师”和道教教主。 有关张道陵的记载,散记于各种方史、家谱、道书中,有些记载难以考证。 张道陵一生,不息修炼,凭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追求修道济世的远大目标,创立道教,得道成仙,从中表现出的美德和精神,赢得后人无比的崇敬。他开创的中国道教基业,成为中国宗教史上的一支独秀,成为世界宗教史上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国道开业宗师、中国道教第一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17:15 蚂蚁拉车 阅读(382) 评论(0) 推荐(0)
摘要:正所谓臭味相投,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法正,张松和孟达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他们凑在一起,就破口大骂,指责刘璋当局的种种不作为---- 法正说,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开始评选每月的最佳员工了,但那种手段是哄小孩呢,不发奖金,只给三项奖励,一,张榜表彰;二,在橱窗内展示个人画像;三,发放流动红旗。他们以为我们是傻子啊,净做些表面功夫,糊弄傻子啊? 孟达说,我比你更惨啊,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上班了,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这工作时间早就超过八个小时了,还不给加班费,只算调休,也是啊,加班的时间比正班的时间还长呢,给钱他们也给不起啊,这是什么世道,就是赤裸裸的剥削和压榨。 张松叹一口气,哀叹道,...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4 09:08 蚂蚁拉车 阅读(200) 评论(0) 推荐(0)
摘要:就这么混吃等死,时间长了,法正慢慢当上了官新都令、军议校尉。这也就是些虾兵蟹将的小兵小卒的官衔。 法正很不满意,都说英雄莫问出处,况且我还是有来路的人,这刘璋怎么就瞎了眼,不肯用我这个送上了门的人才呢? 看看人家刘备,三顾茅庐,到乡下去请一个农民出山,那个走了狗屎运的乡巴佬叫什么来着?诸葛亮吧?连农民工的利益都有人保护,我怎么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都是姓刘的,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豪情万丈而来,但法正的梦想很快被现实的残酷冲击成了肥皂泡。 每天上班也闲得无聊,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聊聊天,扯扯淡。 下了班,也不过是和孟达这样的酒肉朋友一起泡泡吧,蹦蹦迪,洗洗澡,按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1 12:56 蚂蚁拉车 阅读(317) 评论(0) 推荐(0)
摘要:刘焉在蜀中开创基业之初,作为一个外来者,显然对这些状况缺乏了解,也就没能因时制宜地处理好与益州豪强的关系,这样一来,刘焉的政权自然摇摇晃晃,动荡不安。 既然无法和当地豪族打成一片,刘焉就开始招纳外族。 益州的地理环境,为刘焉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为这个地区是“汉蛮杂揉,”具有边区的性质。 自东汉中业开始,益州一直是羌人入侵及内迁的目的地。到了刘焉时代,已有不少羌人在当地居住,他们和刘焉一样,都是外来者,同样的感受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 都遭白眼,都受排挤,都受欺负,自然就产生了同病相怜休戚与共的心态。 这种心态,为双方提供了靠拢和合作的基础。刘焉收纳青羌的时间不过一年,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26 蚂蚁拉车 阅读(249) 评论(0) 推荐(0)
摘要:虽然张仲景医术高超,但也不可能医治百病。 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爆发了5次,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发起了国难财。 这一年,自立山头的刘备和袁述兵戎相见,争夺起了徐州。手下只有关张兄弟的刘备哪里是人家的对手,战败之后,只好投降于吕布。 就这样打来打去,刘备又投降了曹操,曹操给了他一个豫州牧的职位。 这一年,法正20岁了。他的老家也闹起了饥荒,不要说生活,就是吃饭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法家已经走向落魄,只能另谋生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23 蚂蚁拉车 阅读(263) 评论(0) 推荐(0)
摘要:凉州是在东汉王朝边境的一个大州,与疏勒王国接壤。 孟佗做了凉州刺史,正碰上疏勒国内叛乱,与汉朝形成对立,孟佗就想借机立功,表现一下自己,他动员当地人马,又联合其他几个小国军队,前往讨伐疏勒国,结果一打起来,虽然获得了疏勒王“面缚归死”的战果,但几万人的军队在四十余天的时间里也不能攻克疏勒国的桢中城。 这时候,孟佗才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是无法和酿酒技术媲美的。于是便撤退下来,从此以后,汉王朝再也不过问疏勒国的事情了。 扯远了,再回来说孟达和法正。 自小生长在家产丰殷良田千顷的环境里,孟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当然比法正的落魄家门好多了。 孟达也闲得慌,没人玩,就跟法正整天混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19 蚂蚁拉车 阅读(276)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些宦官当中,中常侍张让在当时的势力和影响,不次于曹节、王甫、侯览等人。 张让的父亲去世,棺柩运回颖川老家,全郡的人几乎都来参加了丧礼。在张让府中当一名奴仆,其地位也高得不得了,也能振臂一呼,一呼百应。 孟达的父亲孟佗,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想在张让这棵大树下乘凉。 再说了,不就是钱吗?孟佗什么都没有,就是钱多的花不完。 孟佗为了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做的当官的梦,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总算想了一个招数。 他看上了宦官的势力,并看上了张让府中的一个负责掌管家务的奴仆,当然,这个奴仆在张让府中是有些地位和权力的。 于是,孟佗倾尽所有,倾囊相赠,总算巴结上了那个家伙。 无功不受禄啊,那个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16 蚂蚁拉车 阅读(244)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三国时代人口剧减,一是由于战争伤亡,二是由于灾荒,三是由于瘟疫疾病。仅法正出生前后的几年,史书上就记载了很多灾害---- 公元177年四月,发生旱灾引起七个州蝗害。 公元178年,二月九日,发生地震,震央不详。 公元178年,四月七日,发生地震,震央不详。 公元179年,瘟疫四处暴发。同年,京兆发生地震。 公元180年,酒泉发生地震。 公元182年,瘟疫四处暴发。同年四月,发生旱灾。 公元183年,发生旱灾。同年秋季,金城郡(甘肃省陇西县)的黄河暴涨,大水泛滥成灾,淹没黄河两岸二十几里。同年,五原郡发生山崩。 少年时期的法正经历着动荡不安和多灾多难的社会,在最需要营养补充身...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13 蚂蚁拉车 阅读(598) 评论(0) 推荐(0)
摘要:由于法雄的官职和法真的声誉,法正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宅门里的少爷。但轮到法正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是群雄争霸,军阀四起,民不聊生,不要说享受生活,就算吃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求。 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指望乱世出枭雄了! 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汉。 公元176年,法正在东汉扶眉(今陕西眉县)呱呱落地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婴儿在若干年后会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他让刘璋咬牙切齿,追悔莫及;他让刘备如鱼得水,欣喜若狂;他让诸葛亮自叹不如,退避三舍。而曹操的一句话,或许最能说明法正的价值----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也是这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20 21:09 蚂蚁拉车 阅读(160)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