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过来---谈禅修打坐】

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83474741.html

问:我在禅修过程中遇到障碍,每当我打坐只观察念头不参与,念头越来越少趋于无时,有时不免会出现一些定境,比如虽在黑暗中闭着眼却清楚看到出现比如象梅塔特隆立方体之类的东西在光芒中旋转,每当出现此类现象,我不知道是盯着看还是置之不理只观呼吸,一纠结定境马上就会消失,请指教。

 

 无论睁眼或闭眼,我们看到的,都只能是自己的心的映像。

 

心不安静时,即便睁着眼,我们可以眼睛“看见”了,但因心太忙而没“看见”;或虽闭着眼 -- 眼不见了,但脑海里翻江倒海,念头画面接连不断出现(其中画面的清晰度或念头的连贯性,取决于你对某个故事执着度),令人疲累。

 

心安静时,睁眼时,眼见心即见,面前一切,动静皆收心底;闭眼时,即便有念头或画面出现,但其如天空中轻盈的白云,缓缓飘过,痕迹不留。极静的心,甚至能“看到”或体验到与绝大多数人无缘的情境,但那依然是心自己的映象。

 

心的映象 -- 头脑里的画面、念头或故事,只能建立在其自己的概念之上,不可能超越。

 

禅修打坐,是让自己练习放松自然的体会:体会一种智能自智,非是我智;体会这具身体非我,也非我的;体会这颗心犹如空屋,其中各种现象来来往往,但中并无房主;体会其中各种现象只是各种现象,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在这样的体会过程中,超越个人的心 头脑,有了可能。

 

所以,可以说禅修打坐是一种体会。体会一种体会,熟悉一种体会。体会那种无我非我的体会,熟悉那种更加符合真相的体会。

 

在体会到这点之前,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观呼吸等,训练心变得安静专注,进入放松自然的状态。放松、自然,就像在进行一项科学观察之前,要摆正摆好显微镜一样。显微镜一旦被摆好,接下来我们就如实观察出现在显微镜下的一切现象。只是观察,它出现什么就出现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中间不加加减减我们个人的东西。我们的身体就似显微镜的支架,我们的心就似显微镜的镜头,禅修的目的,就是如实观察。

 

在如实观察里,你自然能观察到我们身心存在的一切,皆非我,非我所,一切智在知,非是我知;你自然能体会到无我,自然熟悉了那种无我、非我的感觉。

 

故,禅修观察的目的之一,体会无我、非我;之二是,认识无我智,熟悉无我智;之三,日后开始渐渐尝试用无我智生活。

 

无我之智,又称正智。当我们以正智而观察一切,不管头脑发出什么想法,你都任它放马过来,不避不让,不退不躲,也不争不斗。正确的禅修观察,任心现起一切,你既不离也不即,不逮也不放,任其如天空中的云彩,升起于无,轻柔飘过,尽散于无。

 

一念行者 

posted @ 2016-11-28 10:46  noboundary  阅读(7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