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自中华网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book/masterpiece/305/20011221/10176410.html
顾城死了,因为英儿。
雷米死了,因为顾城。
那个曾经纠缠在顾城、雷米(谢烨)和英儿之间的复杂的爱情故事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
要不是那天偶然从书架上看到那本几乎泛着黄色的旧书《英儿》,我也无论如何想不起这样一个曾经的故事。
几年前从遥远的新西兰的一个小岛传来顾城和谢烨双双死去的消息时,着实的吃了一惊。
那时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文弱的诗人举起斧头砍向心爱的妻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烈情景,就是现在,触及如此的文字都感到难受....
八十年代,当朦胧诗的热潮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兴起时,我正在北京读书。当时的校园里象北岛、顾城、舒婷等“新派”诗人的名字可以说“如雷贯耳”,单纯而充满青春热情的学生们几乎一本本的摘抄着几位诗人的作品,成为当时首都高校一道特殊的风景....
现在回想难免觉得学生时代的幼稚可笑,但在那个时候是不自觉的跟着“潮流”在走。
(这也是多少年来中国的一大特色现象)知道英儿是从诗人离去之后。
如果说顾城和谢烨是因为一次旅行中的偶然邂逅结成姻缘的话,那么英儿和顾城则完全是“诗歌惹的祸”。英儿和顾城是在一次“新诗潮研讨会”上相遇,从此拉开了一场悲剧的序幕....
在面临朦胧诗遭到非议,工作单位又解散的情况下,顾城和谢烨双双移民到新西兰的一个小岛过着一半讲学、一半隐居的生活。在那儿他们有了儿子(叫小木耳)。
生活原本可以这样静静的过下去。
然而英儿从国内来了,一种“异样”的家庭生活从此开始。很难想象,一夫二妻的生活在在这里竟然达到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平衡”。雷米用超乎常人想象的宽容大度接纳了英儿并且照顾顾城和英儿俩人的生活....
英儿和顾城互相“遥想”的时候,那种思念的感觉也许真的很美好,然而当俩人为了偿付彼此的恋情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诗人身上原本的“光环”渐渐消失殆尽。单单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许都能忍受,顾城在小岛上过的却是一种近乎“野人”的原始生活。终于英儿选择了离家出走,跟着别人走了....
顾城痛苦难忍,快要发疯了,然而最不能忍受的是这时一向忍辱负重的雷米也出于报复,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德国留学生。顾城绝望了。
失去理性的顾城向妻子举起了斧头....然后自缢而死。
一个曾经充满才情的浪漫诗人就这样告别了尘世。他的悲剧就在于他的那种怪异的幻想,“他渴望爱慕他的两个女子相互爱慕,这异样的幻影最终驱使他走向毁灭。”
这就是他,曾经的顾城。这就是那个写下那样优美的文字的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你
一会看云
一会看我
我觉得
你看云时很近
看我时很远”
······
如果不是顾城留下这篇小说《英儿》,那我们便无法详知这样一个失落的爱的故事。他的死也将是十分的隐秘和沉寂。可叹的是,这不是一部普通作品,而是真实的故事,悲哀的故事。更可叹的是,这部小说是在谢烨的全力帮助下完成的。无法想象一个女子如何面对一个自己爱着的男人,并和他一起去“重复”和“品味”他和自己以及另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在小说的后记《爱的宽容》里,那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出品人写到----“愿生命停止了,灵魂在前进的人,如秋叶般静美;愿生命在前进,灵魂也在前进的人,如夏花般灿烂。”
是这句总结给原本悲戚的小说《英儿》增添了几分凝重和思索。
失落的爱,无处找寻……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book/masterpiece/305/20011221/10176410.html
顾城死了,因为英儿。
雷米死了,因为顾城。
那个曾经纠缠在顾城、雷米(谢烨)和英儿之间的复杂的爱情故事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
要不是那天偶然从书架上看到那本几乎泛着黄色的旧书《英儿》,我也无论如何想不起这样一个曾经的故事。
几年前从遥远的新西兰的一个小岛传来顾城和谢烨双双死去的消息时,着实的吃了一惊。
那时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文弱的诗人举起斧头砍向心爱的妻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烈情景,就是现在,触及如此的文字都感到难受....
八十年代,当朦胧诗的热潮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兴起时,我正在北京读书。当时的校园里象北岛、顾城、舒婷等“新派”诗人的名字可以说“如雷贯耳”,单纯而充满青春热情的学生们几乎一本本的摘抄着几位诗人的作品,成为当时首都高校一道特殊的风景....
现在回想难免觉得学生时代的幼稚可笑,但在那个时候是不自觉的跟着“潮流”在走。
(这也是多少年来中国的一大特色现象)知道英儿是从诗人离去之后。
如果说顾城和谢烨是因为一次旅行中的偶然邂逅结成姻缘的话,那么英儿和顾城则完全是“诗歌惹的祸”。英儿和顾城是在一次“新诗潮研讨会”上相遇,从此拉开了一场悲剧的序幕....
在面临朦胧诗遭到非议,工作单位又解散的情况下,顾城和谢烨双双移民到新西兰的一个小岛过着一半讲学、一半隐居的生活。在那儿他们有了儿子(叫小木耳)。
生活原本可以这样静静的过下去。
然而英儿从国内来了,一种“异样”的家庭生活从此开始。很难想象,一夫二妻的生活在在这里竟然达到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平衡”。雷米用超乎常人想象的宽容大度接纳了英儿并且照顾顾城和英儿俩人的生活....
英儿和顾城互相“遥想”的时候,那种思念的感觉也许真的很美好,然而当俩人为了偿付彼此的恋情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诗人身上原本的“光环”渐渐消失殆尽。单单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许都能忍受,顾城在小岛上过的却是一种近乎“野人”的原始生活。终于英儿选择了离家出走,跟着别人走了....
顾城痛苦难忍,快要发疯了,然而最不能忍受的是这时一向忍辱负重的雷米也出于报复,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德国留学生。顾城绝望了。
失去理性的顾城向妻子举起了斧头....然后自缢而死。
一个曾经充满才情的浪漫诗人就这样告别了尘世。他的悲剧就在于他的那种怪异的幻想,“他渴望爱慕他的两个女子相互爱慕,这异样的幻影最终驱使他走向毁灭。”
这就是他,曾经的顾城。这就是那个写下那样优美的文字的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你
一会看云
一会看我
我觉得
你看云时很近
看我时很远”
······
如果不是顾城留下这篇小说《英儿》,那我们便无法详知这样一个失落的爱的故事。他的死也将是十分的隐秘和沉寂。可叹的是,这不是一部普通作品,而是真实的故事,悲哀的故事。更可叹的是,这部小说是在谢烨的全力帮助下完成的。无法想象一个女子如何面对一个自己爱着的男人,并和他一起去“重复”和“品味”他和自己以及另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在小说的后记《爱的宽容》里,那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出品人写到----“愿生命停止了,灵魂在前进的人,如秋叶般静美;愿生命在前进,灵魂也在前进的人,如夏花般灿烂。”
是这句总结给原本悲戚的小说《英儿》增添了几分凝重和思索。
失落的爱,无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