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前言

    书中有一章是介绍“辅助阅读”的,其中有段话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原因是: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二,“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建议阅读到这里可以停止了,您可以去快速的浏览这本书,再决定是否要花点时间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如果您已经读过这本书了,非常感谢您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问题,非常诚恳的希望可以得到你的赐教。

    原计划1月5号到2月4号之间阅读这本书,定义时间为1个月,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更复杂,内容要精彩,所以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基本上比预期花费了超出一倍的时间,不过这一切我感觉是值得的。

目录

前言

书评

实施点

总体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

序言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

第十二章辅助阅读

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书评

    首先让我们回答一下作者在书中说的阅读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我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这四个问题做成了表格,便于比较四个问题在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的时候的变化,现在刚好,让我用这个表格来回答一下作者的四个问题。

编号

问题

回答

问题一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这本书讲述了四种阅读层次,并逐个说明了每个阅读层次所需要使用的方法。并且又单独讲述了不同类型的书需要使用到的阅读的方法。

问题二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1,  主动阅读。

2,  基础阅读,阅读的准备。

3,  检视阅读:快速阅读,知道自己到底想不想读,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掘这本书中想要的东西。

4,  带着问题阅读,作者对于阅读任何书都需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做了总结。并且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止这四个。

5,  分析阅读:讲解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的规则。

6,  分析阅读:诠释一本书的规则。

7,  分析阅读: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8,  主题阅读:海量阅读同一主题下的有价值的相关书籍。

问题三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有道理,对于阅读实用性作品讲解的更为详细,也更适用。

问题四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寻找“财富”的指南,可以让我按照这本书提供的科学的、可行的、理性的方法寻找出更多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想摘录几个句子,先领略一下这本书:

  1. “主动阅读: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2. “蒙田书:‘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3.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4.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5.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6. “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7. “不过如果你接受这个目标,也同意这些方法是适当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来努力阅读了”。
  8. “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对于这本书的感受:

    稍显繁琐的行文,锻炼使用文章中的方法。在这本书中,很多地方的介绍都显得有些啰嗦。不过这点到可以锻炼使用作者介绍的阅读的方法。

    篇有篇结,章有章结。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十分清楚,分篇、分章,篇有篇结,章有章结,这点特别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清楚。

    作者知识面非常之广。在我阅读的初期,我一直好奇是怎么的一位牛人可以写出如此之广博的书籍,看了作者的介绍,作者曾经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慎选书。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的书籍并不多,所以选择书籍的是值得花点时间的。阅读一本书是有成本,除过时间成本、买书的经济成本之外,因为读的书是不好的书而错过了好书的机会成本,以及因为读了错误的书而相信了它的理念所带来的成本。

    执行力。怎么将作者说明的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实际操作,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如同书中写的:“不过如果你接受这个目标,也同意这些方法是适当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来努力阅读了”。

    理念的反复强调。这本书中有一些理念是反复出现的,比如:带着问题读书、主动阅读、对于不同的书籍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等。

实施点

一、主动阅读: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二、如何进行略读(检视阅读第一步)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脑海中将书籍进行归类。
  2. 研究目录。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理解。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宣传文案是有价值的。
  5. 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和后记。

三、如何粗浅的阅读(检视阅读第二步)

  1.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2. 阅读的速度: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3. 逗留与倒退

        1)不能“半出声”、避免逗留和倒退

        2)矫正眼睛逗留: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的越来越快。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四、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五、做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六、分析阅读的几个阶段:

    1.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第六章、第七章)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第八章、第九章)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说明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3.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第十章、第十一章)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七、主题阅读精华摘要:

    1.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3.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总体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

序言

【1】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2】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笔记:

【2】真正的阅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3】主动阅读

    1.第一提醒读者,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

    2.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1】笔记:

【2】四个层次的阅读

    1.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2.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

    3.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

    4.第四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1】笔记: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1】笔记:

【2】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略读或粗度:

  1. 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
  2. 你想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有限

【3】如何进行略读(检视阅读第一步)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脑海中将书籍进行归类。
  2. 研究目录。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理解。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宣传文案是有价值的。
  5. 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和后记。

【4】粗浅的阅读(检视阅读第二步)

  1.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2. 阅读的速度: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3. 逗留与倒退

        1)不能“半出声”、避免逗留和倒退

        2)矫正眼睛逗留: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的越来越快。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笔记:

 

【2】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3】做笔记

    1.做笔记的好处:

       1)保持清醒

       2)主动阅读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言语表达出了。

       3)记录感想,有助于记住作者的思想。

    2.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3.三种笔记:

      1)结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框架,而不是内容

      2)概念笔记

      3)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4.习惯

     1)按照规则、不断练习、培养习惯

     2)为了忘记单一动作,一开始必须先分别学习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1】笔记

 

【2】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1. 特别适合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3】如何知道读的是哪一类的书?

  1. 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看看序、摘要介绍及索引、书衣、出版者的宣传文案。
  2. 仔细理解书名
  3. 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

【4】分类

    1.两大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性的书籍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两者从科学与数学中区分出来。

    2.论说性作品定义: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主要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3.论说性作品分为: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

    4.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的区别:

       1)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2)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5.实用性作品:

       1)指南

       2)某种艺术的学习技巧

       3)任何一个领域的使用手册,像工程、医药或政治问题的书

       4)一些通常教导我们如何认知经济生活环境(个别的或社会整体的),教导我们该做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等,则是实用的书。

       5)演说

    6.理论性作品:

       1)种类:

         a)历史,

         b)科学:心理学、几何学和物理学

         c)哲学

       2)区别和联系:

         a)历史书的秘诀就在书名。历史的本质是口述的故事。历史就是纪事,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b)科学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他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c)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

         d)如果一本书理论的书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书。

    7.学习分类的目的:

       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1】笔记

【2】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3】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1. 一个好的作者会经常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
  2. 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

【4】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1.通用公式: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个为Y,第三个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为A,第二个重点为B,第三个重点为C,第四个重点为D。

    2.理性读书:不一定读每本书都要用上同样的力气。选择少数相关的几本书。

    3.属于自己的架构:你不用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结构可能比你区分的纲要要好,但也可能比不上你的纲要。无论如何,你得自己你纲要就对了。

【5】规则二和规则三的区别与联系:

  1. 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规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2. 当你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但是这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因此第三个规则所谈的,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

【6】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1】笔记

【2】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1.含义:

       1)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

       2)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2.步骤:

       1)处理语言的问题

       2)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3】找出单字

    1.解日常用语

       1)并不是作者使用的所有字都重要

       2)理解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日常用语的特殊含义

    2.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1)注意作者强调的某些特定的字。

       2)每个知识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门用语

       3)知道这什么种类的书,整本书在谈什么,有哪些重要的部分,书名,章节的标题,前言等,有助于读者寻找专门用语。

       4)有些领域有一套完整的专门用语。

       5)在哲学领域,作者喜欢使用自己的特有的用语

       6)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一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4】找出字义

    1.要关键字的含义:

       1)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

       2)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

    2.了解这些关键字的方法:

       1)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2)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3)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3.如何掌握这些不同的意思?

       1)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2)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定义的例子。

       3)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一些字义来运作这个过程

    4.一些复杂情况:

       1)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

       2)注意同义字问题

       3)片语(成语)问题。

    5.举例:

       为了对于“阅读”这个字打成共识,作者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情况作了说明:

       1)阅读

       2)启发性的阅读

       3)如何运用你的心智来阅读一本书,也就是如何让自己从不太理解到逐渐理解的一个过程。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

【1】笔记

 

【2】句子与主旨

  1.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2. 句子与主旨不是一一对应的
  3. 并不是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主旨
  4. 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是主旨,一个叙述句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
  5. 一个复合句也可以用论述方式表达许多不同的主旨
  6. 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句子来说明

【3】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1.找出关键句

       1)关键句在哪?

         a)你第一眼看到这些句子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句子。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b)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c)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d)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2)作者一般会怎么提示你?

         a)字句底下划线

         b)用不同的印刷字体将主要的句子凸显出来

         c)将主旨写在前面

         d)用特殊的话提示,比如“我的回答”。

    2.找出主旨

       1)找出关键句所阐述的主旨

         a)借助前后相关的句子来了解那个关键句

         b)关键句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

       2)检验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a)用自己的话来说

         b)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的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举例说明

【4】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1.论述在哪?

       1)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

       2)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构架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a)在书的空白处作上编号,再加上其他记号,把一些应该排序而读的句子标示出来。

         b)注意作者的使用方法,比如有的作者,一个段落就是一个论述。

         c)注意作者可能会在整章的结尾为你作摘要整理,或是摘在某个精心设计的部分。

         d)浏览全书会帮助我们,如果有摘要,会知道摘要在哪里。

         e)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让大脑不断地活动,能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到他的主旨,那么你就能看出他的论述是什么了。

    2.如何更好地找出基本论述的方法:

       1)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如果你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就找找看这些理由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2)其次,要区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3)第三,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5】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1】笔记

 

【2】公正地评断一本书的几个前提:

  1.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了这件事。
  2. 真正重要的是遵守思维的礼节。
  3. 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4.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5. 光是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判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6. 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

【3】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出:“我了解了。”

【4】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5】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

【1】笔记

 

【2】赞同或反对作者的前提:

  1.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2. 只有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时,关于事实或方向的议题才是真实的。

【3】理想化的辩论的三个条件(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

  1.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论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
  2. 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3. 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4】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评论一本书:

  1. 你的知识不足
  2. 你的知识有错误
  3.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5】你的知识不足

    作者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

【6】你的知识有错误

  1. 缺乏相关的知识,就不太可能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或支持某一种结论。
  2. 错误的知识却会引导出错误的结论,与站不住脚的解答。

【7】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推论荒谬的两种形态:

  1. 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
  2. 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

【8】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什么是分析不够完整?就是说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义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第十二章辅助阅读

【1】笔记

 

【2】定义

  1. 内在阅读: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不是相关的
  2. 外在阅读: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3】外在阅读的几个来源

  1. 相关经验
  2. 其他的书
  3. 导论与摘要
  4. 工具书

【4】相关经验

    1.分类

       1)一般经验

       2)特殊经验

    2.经验与阅读的关系

       1)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

       2)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

       3)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一般经验及特殊经验都有关

    3.如何检验自己是否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读懂一本书?

       在你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5】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1.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相互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
  2.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

【6】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1.少用导读和摘要的原因:

       1)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2)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

    2.内在阅读规则和外在阅读规则

       1)内在阅读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

       2)外在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a)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这类诠释或导读手册,而不是在之前看。如果你已经看过全书,知道这些导读如果有错,是错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导读就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但是如果你完全依赖这样的书,根本没有读过原书,你就隶属于导读手册了。

         b)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导读,必须先尽力读完一本书,然后还有些问题在干扰着你时,你才运用这些导读来解答问题。

【7】如何运用工具书

    1.明智地运用工具的四个条件:

       1)首先要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换句话说,你一定要能对工具书问一个明智的问题。

       2)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3)你必须要知道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4)还要能确定该书的编者或作者知道哪个答案。

    2.如何使用字典

       1)文字是物质的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3)文字是符号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3.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1)事实是一种说法

       2)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3)事实是真相的反映

       4)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4.字典是关于文字的,而百科全书是关于事实的

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1】笔记

 

【2】第三篇所谈的内容是:既然我们谈的是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我们会强调基本要问的不同问题,以及会获得什么样的不同的回答。

【3】如何对待实用性的书?

  1.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2. 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3. 由于每个行动具有其特殊性,没法照一般的反应来行动。
  4. 实用性的书多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读者一定要能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中。

【4】实用性书的分类:

  1. 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
  2. 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

【5】实用性书的评判:在评判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6】如何接受实用性书籍的说服?

  1. 了解:每一本实用性的书中都混杂着雄辩或宣传
  2. 原因:因为你对他作品最终的评判是来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与他提议的方法,所以每一本实用性的书中都混杂着雄辩或宣传
  3. 如何知晓哪些是雄辩:一个人如果真正读懂一本实用性的书,他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共识、主旨、论述是什么,就能觉察出作者的雄辩。
  4. 如何对待雄辩:一个读者如果完全不接受所有内容的诉求,那就不必阅读实用性的书了。
  5.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了解作者的人格、生活与时代背景

【7】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的变化:

编号

原问题

变化之后的问题

问题变化程度

问题一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二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这本书的意义或内容是什么?

问题三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内容真实吗?——变化大

问题四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本书与我何干?如果赞同,就要采取行动

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1】笔记

 

【2】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1.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2.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3】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1.架构性规则:

       1)你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

       2)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3)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2.诠释性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熟知每个事件与人物的细节。

      2)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知道一切事件的进行,就像你亲临现场,身历其境。变成其中的一个成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运用同情心与洞察力参与事件的发生,就像你会为朋友的遭遇所做的事一样。

      3)场景或背景,社会的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而情节的披露是动态的联系。

    3.评论性规则:

       1)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也就是要能真正努力过并欣赏作者才行。所谓欣赏,指的是欣赏作者接着你的情绪与想象力,为你创造的一个世界。

       2)客观指出书中某事件造成你的反感。

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1】笔记

 

【2】第四个问题的差异

     严格说起来,分析好了小说、戏剧或诗之后,是用不着采取什么行动的。在你采取类似的分析阅读,回答前面三个问题之后,你身为读者的责任就算尽到了。要把这些文学作品读通,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与体验。

【3】如何阅读故事书

    1.建议:

       1)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

       2)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

       3)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你是否把这个故事读通了。

    2.好处:小说可以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

    3.关于史诗的重点

       阅读任何一部重要的史诗对读者来说都有额外的要求——要求你集中注意力,全新参与并运用想象力。

【4】如何阅读戏剧

    1.建议

       1)读者必须自己提供那样的演出,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2)在阅读剧本时最好一气呵成,才能掌握住整体的感觉。

    2.关于悲剧的重点

       1)记住悲剧的精髓在时间,或是说缺乏时间。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2)在读旁白的部分时,你要想象这些台词是跟你一般身高的人所说出来的话,而在读悲剧人物的台词时,你要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大人物的口中,他们不只是形象上,在实际身高上也高出你一截。

【5】如何阅读抒情诗

    1.定义:

       1)无论我们心中如何激荡着原始的诗情,但是诗仍是由文字组成的,而且是以条理分明,精巧熟练的方式所组合出来的。

       2)诗(主要是抒情诗)如果不是赞美,或是唤起行动(通常是革命行动),或者如果不是以韵文写作,特别是运用所谓“诗的语言”来写作,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诗。

    2.前提:

       1)首先,抒情诗,任何现代诗,只要你肯拿起来读,你就会发现并不像你想的要花那么大的工夫。

       2)其次,那绝对是值得你花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

    3.规则:

       1)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2)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3)你发现任何有关作者生活与时代的资讯,只要是确实的都有帮助。但是关于一首诗的大量背景资料并不一定保证你能了解这首诗。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去读它——一遍又一遍地读。

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

【1】笔记

 

【2】历史的定义:

  1. 历史的形式:所谓历史书有很多种书写记录的方式。收集特定事件或时期的相关资料,可以称作那个时期或事件的历史。口头采访当事人的口述记录,或是收集这类的口述记录,也可以称作那个事件或那些参与者的历史。另外一些出发点相当不同的作品,像是个人日记或是信件收集,也可以整理成一个时代的历史。历史这两个字可以用在,也真的运用在几乎各种针对某一段时间,或读者感兴趣的事件上所写的读物。
  2. 狭义定义: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间、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
  3. 广义定义:强调历史的基本是叙事的,所谓的事指的就是“故事”。

【3】历史书的特点:

  1. 难以捉摸的史实
  2.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因为历史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3. 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4. 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4】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

编号

原问题

变化之后的问题

问题一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到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

问题二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一定要知道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他将整本书依照年代、时期或世代分为不同的章节?还是按照其他的规则定出章节?他是不是在这一章中谈那个时期的经济历史,而在别章中谈战争、宗教运动与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哪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如果我们能从他的故事章节中发现他最重视的部分,我们就能更了解他。

问题三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批评历史有两种方式:

1,  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

2,  作者误用了资料

问题四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历史书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所做的事,也经常引导我们做改变,尝试表现出更好地自我。一般来说,政治家接受历史的训练会比其他的训练还要收获良多。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的人已经做过的事。既然是做过的事,就可能再做一次——或是可以避免再做。

【5】如何阅读传纪与自传

    1.分类

       1)定案本: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

       2)授权本:由继承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负责。因为他们的写作态度很小心,因此这个人所犯的错,或是达到的成就都有经过润饰。

       3)介于定案本与授权本之间的传记

    2.问题

       1)是否有人真的写出一本真实的 ?即使作者想要掩盖一些事实,自传还是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作者的真面目。

       2)没有人能让自己摆脱自己的作品

       3)无论这类书,尤其是自传,揭露了多少有关作者的秘密,我们都用不着花上一推时间来研究作者并未言明的秘密。

       4)传纪,就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引导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

【6】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1.在阅读当前事件的报导时,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提出下问题: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1】笔记

 

【2】本章讨论范围

  1. 在我们传统中,伟大的科学与数学的经典之作
  2. 现代科普著作

【3】阅读科学经典名著的建议

    1.科学作品:在某个研究领域中,经过实验或自然观察得来的结果,所写成的研究报告或结论。

    2.两个主要难题:

       1) 一个是有关论述的问题。科学基本上是归纳法,基本的论述也就是经由研究查证,建立出来的一个通则。

       2)另外一些论述是运用演绎法来推论的。这样的论述是接着其他已经证明过的理论,再推论出来的。

    3.第一个困难:

       1)出现的原因:为了了解科学中归纳法的论点,你就必须了解科学家引以为理论基础的证据。

       2)解决办法:自己亲身体验以获得必要的特殊经验。

    4.第二个困难:数学问题

       1)出现的原因

  • 符号盲:无法放下对实体的依赖,转而理解在控制之下的符号转换。
  • 一些未被告知或未被早点告知的事实:

        a)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我们可以像学习自己的语言一样学习它。

        b)数学是如何优美、如何满足智力的一门学问。因为真正有范围限制的问题,作出真正逻辑的解释。

       2)解决办法:

  • 你至少可以把一些比你想象的基础程度的数学读的更明白
  • 如果你阅读数学书的企图是要了解数学本身,当然你要读数学,从头到尾——手上还要拿支笔,这会比阅读任何其他的书还需要在书页空白处写些笔记。但是你的企图可能并非如此,而是只想读一本有数学在内的科学书,这样跳着略读反而是比较聪明的。
  • 你的责任不是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要去了解相关的问题。

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

【1】笔记

 

【2】哲学问题分类

    1.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

       1)定义: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

       2)包含:

  • 如果思辨或理论型的哲学主要在探索存在的问题,那就属于形上学。
  • 如果问题与变化有关(关于特质与种类的演变,变化的条件与原因)就是属于自然哲学的。
  • 如果主要探索的是知识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认知,人类知识的起因、范围与限制,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那就属于认识论,也称作知识论。

    2.规范哲学部分:

       1)定义: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的哲学。

       2)包含:

  • 如果是关于如何过好生活,个人行为中善与恶的标准,这都与伦理学有关,也就是理论哲学领域。
  • 如果是关于良好的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行为问题,则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的范畴,也就是规范哲学的领域。

【3】区分第一顺位问题和第二顺位问题

  1. 第一顺位问题:让我们把世上存在及发生了什么事,或人类该做该追求的问题当作“第一顺位问题”。
  2. 第二顺位问题:关于我们在第一顺位问题中的知识,我们在回答第一顺位问题时的思考模式,我们如何用语言将思想表达出来等问题。

【4】阅读哲学的方法

    唯一能做的事思考问题本身,简单来说,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他物。

【5】哲学的风格

  1. 哲学对话:代表柏拉图的《对话录》。
  2. 哲学论文或散文:代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3. 面对异议:代表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4. 哲学系统化:代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
  5. 格言形式:代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6】哲学的提示:

  1. 柏拉图的一个中心思想原则:有关哲学主题的对话,可能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
  2. 亚里士多德:在他所有作品中,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彼此相关的。
  3. 康德的一个中心思想原则:人类心智的局限

【7】哲学问题的特点:

  1. 哲学问题是要去解说事物的本质
  2. 哲学家跟科学家一样,有一些专门的技术用语,但他们表达思想的词句通常来自日常用语,只是用在很特殊的意义上。
  3. 就是你有自己相反的假设,也不妨看看作者的假设是如何引导下去。假装相信一些其实你并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训练。
  4. 哲学作品几乎没有不陈述一些作者认为不证自明的主旨。这种主旨都直接来自经验,而不是由其他主旨证明而来。

【8】对待哲学问题的思路

    哲学问题最大的特色就在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采用别人的观点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在逃避问题而已。你的回答一定要很实在,而且还要有理论根据。

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1】笔记

 

【2】什么是社会科学?

     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都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家都会将这些学科归纳进来,此外,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作品,也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3】阅读社会科学的困难处

  1. 读者担心,如果承认自己与作者意见不合,而且客观地质疑自己阅读的作品,是一种对自己投入不忠的行为。
  2. 社会科学中熟悉的术语及观点,同时也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为社会科学并不能数学化,另一个理由是在社会或行为科学中,要说明用语比较困难。
  3.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作品是混杂的,而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每一本书的混杂方式都不一同,读者在阅读时必须先确定他在阅读的书中混杂了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同一本书中就有所变动,也可能在不同的书中有所变动。要区分清楚这一切,并不容易。

【4】如何阅读

    1.分析阅读:

       1)如果能够说出他所阅读的这本书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他就能更进一步理解这本书了。

       2)虽然作者无法将自己的用语规则说明清楚,不过,还是可以对关键字有些概括性的了解。

       3)从词义看到主旨与论述。

    2.主题阅读:阅读这类书时,更需要同时阅读许多相关书籍。

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1】笔记

 

【2】主题阅读的前提规则:

  1.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2. 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3】主题阅读的矛盾

    在做主题阅读时,会出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虽然这个层次的阅读被定义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两种以上的书,意思也是指在阅读开始之前,这个主题就已经被确认了。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个主题也是跟着阅读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来的。

【4】检视阅读所扮演的角色,在主题阅读中

    1.收集好书目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

       1)作用一,它会让你对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几本书做分析阅读时,会大有助益。

       2)作用二,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5】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1)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两步检视阅读:

  • 确认哪些是相关的书籍
  • 确认哪些是相关的章节

       3)记住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二这可能与作者本身写作目的相去甚远。

    2.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1)在这时候就是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2)建立一种共通的词汇,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我们不只要能够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还得愿意面对可能没有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事实。

    3.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

       1)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2)问题:

  • 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
  • 第二个问题可能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
  • 第三个问题是与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
  •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6】客观的必要性

  1. 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主题阅读所追求的这种特质,可以用这句话来作总结:“辩证的客观”。
  2. 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3. 做的客观的方法:尽量多加利用,那就是他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中立语言是总结一个作者的论述时,一定要用这套中立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语言。

【7】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

    1.主题工具书的帮助:

       1)启动阅读

       2)建议阅读

       3)指导阅读

    2.第一,读者阅读的章节所涉及的主题,能够给他一个诠释这些章节的方向。

    3.第二,针对同一个主题,从许多不同的作者与书籍中收集出来的章节,能帮助读者强化对各个章节的诠释能力。

    4.如果主题阅读运用在许多不同的主题上,当你发现同一个章节被主题工具书引述在许多不同主题之下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指导阅读的效果。

    5.主题阅读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的主题阅读,一种是与主题工具一起并用。后一种可以当作是构成前一种阅读计划的一部分,一开始由这里着手,是最聪明的做法。

【8】对主题阅读不可实现的反驳

    1.反对意见:

       1)作者的词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阅读一本书不能“脱离上下文”。

       2)作者各自区隔并且独立。

       3)基本的风格与性质也不同。

    2.回答反对意见:

       1)关于词汇的问题:否认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说,就像否认一种语言可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2)让一本书经由翻译(也就是主题阅读的读者)与另一本书的作者“谈话”,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这需要很谨慎,而且你要把双方的语言(也就是这两本书的内容),了解得越透彻越好。

3)风格问题,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也照着做了,这根他如何说这句话一点关系也没有。

【9】主题阅读精华摘要:

    1.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3)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4)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5)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6)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7)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3.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1】笔记

 

【2】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地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3】更高层次的书,在你重读时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

【4】心智就更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21

posted @ 2016-03-02 14:05  赞恩  阅读(15645)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