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测试面试题

1. 什么是SQL注入攻击?

SQL注入是一种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者通过在应用程序输入中插入恶意的数据库查询代码,从而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泄露数据或对数据库进行修改的能力。

2. 什么是XXS攻击?

XXS攻击是指攻击者在应用程序中注入恶意的脚本代码,使得这些代码被其他用户在浏览器上执行。同常分为3类:1、存储型XXS: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代码存储在应用程序中,当用户访问该代码的页面时,恶意代码会从数据库中取出并在用户浏览器执行,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2、反射型XXS:攻击者通过诱导用户点击包含恶意代码的恶意链接,将恶意代码附在URL参数中。服务器将恶意代码反射回用户的浏览器,用户点击链接后,恶意代码会被执行。3、DOM-based XSS:攻击者通过修改页面的DOM,将恶意脚本注入到页面中。这种类型的XXS攻击并不涉及服务器的反射,而是直接在客户端上执行恶意代码。

3. 什么是CSRF攻击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CSRF)是一种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者通过欺骗用户在已经登录的状态下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从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请求。这种攻击利用了用户的身份验证状态,通过操纵用户的浏览器,发送伪造的请求到目标网站。

4. 什么是文件上传漏洞

文件上传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上传恶意文件来利用应用程序漏洞,从而可能执行恶意操作、数据泄露或远程代码执行等。

5. DDOS攻击

DDoS攻击是通过多个设备协同发动大量请求,淹没目标服务器或网络,导致服务不可用。

6. OSI 的七层模型都有哪些?(负责通信与数据传输)

  1. 物理层:负责传输物理位,定义连接器、电压等硬件特性,处理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的细节。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提供点对点连接和可靠的数据传输,将原始比特流转换为帧,并负责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处理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负责网络拓扑、寻址、路由选择等,使数据能够跨越不同网络传输。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负责数据分段、流量控制、错误恢复等功能,同时也定义了不同协议的端口号。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管理数据交换的顺序和同步。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等,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交换能够被正确解释。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提供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之间的接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访问等。

7. 重要协议分布图

应用层:
    HTTP/HTTPS: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SMTP/POP3/IMAP: 用于电子邮件的协议,分别用于发送、接收和管理邮件。
   DNS: 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FTP: 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
   SSH: 安全外壳协议,用于加密远程访问。
表示层:
   SSL/TLS: 安全套接字层/传输层安全,用于加密通信。
   JPEG/GIF:图片压缩格式
会话层:
   NetBIOS: 用于在局域网中进行计算机间通信。
   RPC: 远程过程调用,用于在网络上调用远程计算机的程序。
传输层:
   TCP: 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无连接的通信。
网络层:
    IP: 互联网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数据包。
    ICMP: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用于错误报告和网络管理
数据链路层:
    Ethernet: 以太网协议,用于局域网通信。
    PPP: 点对点协议,用于串行通信。
物理层:
   网络硬件接口,如网线、光纤等。

8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ARP工作原理类似于计算机在局域网内寻找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通过广播询问和目标回应的方式,建立IP地址与物理硬件地址之间的映射,以便正确传递数据。

9. 什么是RARP?工作原理是什么?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过时的网络协议,用于将物理硬件地址(MAC地址)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工作原理为:
1.启动阶段:在启动计算机时,如果它没有配置IP地址,它会向本地网络广播一个RARP请求分配一个IP地址。
2. 分配IP地址:在网络中,有一个RARP服务器(也称为RARP解析器)专门用于为设备分配IP地址。当RARP服务器收到设备的请求帧时,它会查找设备的MAC地址,并分配一个对应的IP地址。
3. 配置IP地址:设备收到RARP响应帧后,将分配的IP地址设置为自己的IP地址,并可以开始进行IP网络通信。

10. dns是什么?dns的工作原理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命名系统,用于将人们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IP地址。工作原理为:\

  1. 本地查找:计算机首先检查自己的存储,看是否之前已经查过这个域名的IP地址。
  2. 询问本地DNS服务器:如果本地没有,计算机会询问你的网络供应商提供的本地DNS服务器。这个服务器可能有答案,也可能需要向其他服务器询问。
  3. 递归查询:本地DNS服务器开始向其他DNS服务器逐级询问,从根DNS服务器开始,然后到顶级域DNS服务器,再到权威DNS服务器。每一步都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目标域名的IP地址。
  4. 缓存:如果某个DNS服务器找到了域名的IP地址,它会将这个信息保存在缓存中,以便以后更快地回答类似的查询。
    最终,当正确的IP地址找到后,计算机就可以连接到对应的网站,实现互联网上的通信。

11. rip协议是什么? rip的工作原理

RIP是一种帮助路由器找到最佳路径传送数据的方法,它每隔一段时间告诉邻居路由器怎么去其他地方,距离短的路径被选为最佳路径。如果某个路径出问题,会告诉邻居不要走这个路径。这样路由器就能在网络中传递数据了。
工作原理:

  1. 路由表维护: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它能够到达的其他网络以及距离(通常以跳数表示)信息。
  2. 定期更新: 路由器周期性地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相邻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也是同一网络中的一部分。这样,每个路由器都可以知道周围网络的路由情况。
  3. 距离选择: 当路由器收到邻居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它会比较自己的路由表和收到的信息,选择距离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4. 毒性反转: RIP引入了"毒性反转"的概念,当一个路由器判断某个路径不可用时,会将该路径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16跳),然后通知相邻路由器。这样可以防止错误路径循环。
  5. 计时器和失效: 路由器维护计时器,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关于某个路径的更新,就认为这个路径不可用,从路由表中删除。
  6. 路由表收敛: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会交换信息,逐渐调整路由表,以找到新的最佳路径。这个过程叫做路由表收敛。

12. RIP的缺点

  1. 慢速收敛: RIP的路由表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更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或延迟。
  2. 有限的网络规模: RIP设计初衷是用于小型网络,因此在大型网络中,特别是复杂的拓扑中,其性能会受到限制,可能导致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结果。
  3. 跳数限制: RIP使用跳数(跳数越小表示路径越短)作为度量标准,但最大跳数为15,这意味着RIP无法适用于跳数超过15的网络。
  4. 低灵活性: RIP不支持多路径(等价路径)和不同度量标准,这限制了在复杂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5. 频繁的广播: RIP需要定期广播路由信息,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网络流量,尤其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影响网络性能。
  6. 安全性问题: RIP的广播和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机制较为简单,容易受到欺骗和攻击。
  7. 不适合大规模网络: 由于RIP的工作方式和限制,它不适合用于大规模的复杂网络,特别是要求高速和稳定性的企业级网络。

13. OSPF协议? OSPF的工作原理

  1. 慢速收敛: RIP的路由表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更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或延迟。
  2. 有限的网络规模: RIP设计初衷是用于小型网络,因此在大型网络中,特别是复杂的拓扑中,其性能会受到限制,可能导致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结果。
  3. 跳数限制: RIP使用跳数(跳数越小表示路径越短)作为度量标准,但最大跳数为15,这意味着RIP无法适用于跳数超过15的网络。
    低灵活性: RIP不支持多路径(等价路径)和不同度量标准,这限制了在复杂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4. 频繁的广播: RIP需要定期广播路由信息,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网络流量,尤其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影响网络性能。
    安全性问题: RIP的广播和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机制较为简单,容易受到欺骗和攻击。
  5. 不适合大规模网络: 由于RIP的工作方式和限制,它不适合用于大规模的复杂网络,特别是要求高速和稳定性的企业级网络。

14. TCP与UDP区别总结?

  1. 连接性: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在通信前,建立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数据在发送时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的,没有确认或状态维护。
  2. 可靠性:
      TCP:提供数据可靠性,确保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且不丢失。它使用确认、重传和流量控制等机制来实现。
      UDP:不提供数据可靠性,数据包可能会丢失、乱序,没有重传机制。适用于某些实时应用,如视频和音频流。
  3. 数据包:
      TCP:将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添加序列号,确保按序传递,需要维护缓冲区。
      UDP:将数据分割成数据报,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没有序列号,不需要维护缓冲区。
  4. 传输速度:
      TCP:由于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可能会引入较多的延迟,传输速度较慢。
      UDP:没有额外的确认和重传机制,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实时传输。
  5. 用途:
      TCP: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顺序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UDP: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音视频传输、在线游戏,以及一些不太重要的数据传输。\
  6. 开销:
      TCP:有较大的开销,包括建立和关闭连接、确认和重传机制等。
      UDP:开销较小,不需要建立连接和确认机制。

15.什么是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和四次挥手(Four-Way Handshake)是TCP协议中用于建立和终止连接的过程。
三次握手:
  第一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SYN(同步)标志的数据包,表示请求建立连接。
  第二步: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送一个带有SYN和ACK(确认)标志的数据包,表示同意连接,并确认客户端的请求。
  第三步: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后,再次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表示连接已经建立。
四次挥手(终止连接):
  第一步: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FIN(结束)标志的数据包,表示要关闭连接。
  第二步:服务器收到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表示收到关闭请求。此时服务器进入CLOSE_WAIT状态,等待关闭。
  第三步: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数据包,表示服务器也准备关闭连接。
  第四步: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确认收到服务器的关闭请求。此时客户端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一段时间,确保对方收到了ACK。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确保双方能够正常通信并同步初始序列号。如果只有两次握手,可能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

  1. 客户端发送了连接请求,但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服务器没有及时收到。如果服务器此时发送确认,客户端可能会误以为连接已建立。
  2. 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在网络中滞留,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送确认。但客户端并未收到确认,导致它一直等待。

通过三次握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双方都能够确认对方的能力和意图,避免无效的连接和资源浪费。三次握手中的每一步都起到了重要的确认和同步作用,确保连接的正确建立。

16. GET和 POST的区别

GET和POST是HTTP协议中的两种请求方法。GET通过URL查询字符串传递少量数据,适用于获取数据,但数据可见且有长度限制。POST将数据放在请求体中传输,适合提交大量数据,适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选择GET还是POST取决于数据类型、大小以及请求的目的。

17. Cookies和session区别

Cookies:
  1.是存储在用户浏览器中的小型文本文件,由服务器发送到浏览器并保存在本地。
  2.可以设置过期时间,在过期之前一直保持有效,即使用户关闭浏览器。
  3.用于在客户端存储少量的键值对数据,通常用于跟踪用户偏好、记住登录状态等。
  4.存储在浏览器中,对于跨设备或跨浏览器的应用状态维护不太方便。
  5.相对不安全,因为数据存储在用户的设备上,可能会被篡改或盗用。
Session:
  1.是服务器上的一种会话管理机制,通过在服务器上存储会话数据来跟踪用户状态。
  2.默认情况下在用户关闭浏览器时会话结束,但可以通过设置过期时间延长会话。
  3.用于存储较大、敏感或私密的数据,比如用户购物车、登录状态等。
  4.服务器上存储,对于跨设备或跨浏览器的应用状态维护更方便。
  5.相对安全,因为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用户无法直接访问或篡改。
总之,Cookies适用于存储少量的客户端数据,而Session适用于存储更大、更敏感的数据,会话状态管理更安全、可控,但需要更多的服务器资源来维护。选择使用哪种机制取决于数据的性质、安全需求以及应用的需求。

18. session 的工作原理?

  1. 会话创建: 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唯一的会话标识(Session ID)。
  2. 会话数据存储: 服务器会为每个会话维护一个关联的会话存储空间,通常在服务器内存或数据库中。会话数据可以是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内容等。
  3. Session ID传递: 服务器将生成的Session ID发送给用户的浏览器,通常以Cookie的形式存储在浏览器中。
  4. 请求时的Session ID: 用户每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浏览器会自动在请求头中携带之前获得的Session ID。
  5. 会话数据检索: 服务器根据请求中的Session ID,在会话存储中检索与该ID关联的会话数据。
  6. 数据处理与响应: 服务器处理请求时可以访问和修改会话数据,然后将响应发送给浏览器。
  7. 会话结束: 当用户关闭浏览器或会话超时(通过设置过期时间),会话结束。服务器可能会清除会话数据,释放资源。
  8. 跨页面保持状态: 由于浏览器在每个请求中都发送Session ID,服务器可以在不同页面之间保持用户状态。

19. 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过程

  1. DNS解析: 浏览器根据URL中的主机名,通过DNS解析获取服务器的IP地址。
  2. 建立TCP连接: 浏览器通过客户端的TCP/IP协议栈,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使用三次握手确保连接的建立。
  3. 发送HTTP请求: 浏览器将HTTP请求消息发送到服务器,包括请求方法(GET、POST等)、资源路径、协议版本、请求头等。
  4. 服务器处理请求: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资源路径和方法,处理请求,可能涉及数据查询、业务逻辑等。
  5. 服务器返回响应: 服务器将处理结果封装成HTTP响应消息,包括协议版本、状态码、响应头、响应体等。
  6. 数据传输: 服务器通过TCP连接将HTTP响应消息发送回客户端浏览器。
  7. 接收响应: 浏览器接收并解析HTTP响应消息,包括状态码、响应头等。
  8. 渲染页面: 浏览器根据响应中的HTML、CSS、JavaScript等资源,渲染和展示页面。
  9. 关闭TCP连接: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可能会在请求响应后关闭,释放资源,或在持久连接中保持以便后续请求。

20. HTTPS和HTTP的区别

HTTPS是在HTTP基础上加入了数据加密和安全性保护的协议,通过使用SSL或TLS协议加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相对于HTTP,HTTPS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安全,适用于需要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场景。

21. http长连接和短连接的区别

HTTP长连接和短连接是两种不同的连接机制,它们在连接的持续时间和重复使用方面有所不同:\

  1. HTTP短连接:
    每个HTTP请求都会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请求完成后,连接会立即关闭,不会保持连接状态。
    每个请求都需要重新建立连接,可能会引入较大的开销,特别是在多次请求时。
  2. HTTP长连接:
    在单个连接上可以发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
    连接在请求完成后不会立即关闭,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后续请求复用。
    可以减少连接的建立和关闭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适用于需要多次请求的场景,如复杂的网页、资源加载等。

22、TCP如何保证可靠传输?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确保可靠传输:

  1. 确认和重传: 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会发送确认(ACK)给发送方,表示数据已经正确接收。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就会认为数据丢失,会重新发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到达。
  2. 序列号和顺序控制: 每个TCP报文段都有一个序列号,接收方可以通过这些序列号来按正确的顺序重新组装数据。
  3. 流量控制: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数据流量,确保发送方不会发送太多的数据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接收方通过通告窗口大小来控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速率。
  4. 拥塞控制: TCP会监测网络的拥塞程度,如果网络拥塞,会降低数据发送速率,以防止网络的过度拥塞。
  5. 超时和重传: TCP使用定时器来检测数据是否丢失。如果发送方发送数据后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就会认为数据丢失,会重新发送数据。
  6. 连接管理: TCP建立和维护连接状态,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终止连接,确保连接的正确建立和关闭。
  7. 可靠性确认: TCP接收方会发送累积确认,表示所有已经成功接收的数据,以便发送方了解哪些数据已经被确认。

23、常见的状态码有哪些?

状态码 含义
1XX 信息性状态码
100 服务器已经收到请求的一部分,客户端应该继续发送剩余数据
101 服务器要求客户端切换协议
2XX 成功状态码
200 请求已成功,服务器返回请求的数据
201 请求已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4 请求已成功,但响应中没有数据
3XX 重定向状态码
301 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302 请求的资源临时移动到新位置
307 请求的资源临时移动到新位置,但是客户端应该继续使用原始请求的方式
4XX 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401 请求需要身份验证或授权
403 服务器拒绝请求访问
404 请求的资源不存在
405 请求的HTTP方法不被允许访问资源
429 请求过多,服务器限制了请求的频率
5XX 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501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功能
502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接收到无效响应
503 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请求,通常是由于过载或维护
504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未及时从上游服务器接收到响应

24、什么是SSL? https是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SSL是怎么工作保证安全的)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加密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它的继任者是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但术语SSL通常也用来指代TLS。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在HTTP基础上使用SSL/TLS加密的一种安全版本,用于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和完整性。
工作原理为:

  1. 握手阶段: 当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S请求时,服务器会返回自己的数字证书,证书包含服务器的公钥和相关信息。
  2. 证书验证: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证书的合法性,包括证书是否过期、签发机构是否受信任等。
  3. 密钥交换: 客户端生成一个随机的对称密钥,使用服务器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发送给服务器。
  4. 密钥协商: 服务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客户端发来的数据,获取对称密钥。
  5. 加密通信: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协商好的对称密钥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 数据传输: 在建立安全通道后,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会被加密,防止中间人窃听、篡改。

25如何保证公钥不被篡改?

确保公钥不被篡改是数字证书体系的关键,数字证书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数字签名”的机制来保证公钥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下面是数字证书的工作原理:

  1. 证书颁发机构(CA): CA是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实体,负责颁发数字证书。流行的CA包括机构如Let's Encrypt、Comodo、DigiCert等。
  2. 证书生成: 在服务器生成密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然后,服务器将公钥和其他信息组成一个证书请求(CSR),发送给CA。
  3. CA验证: CA会对证书请求进行验证,确保请求者对域名拥有控制权。一旦验证通过,CA会使用自己的私钥对证书请求中的公钥和其他信息进行数字签名,生成数字证书。
  4. 公钥发布: 数字证书发布到公开的目录或服务器,这个数字证书中包含了服务器的公钥以及CA的数字签名。
  5. 验证证书: 客户端在连接服务器时会获取服务器返回的数字证书。客户端使用CA的公钥来验证证书中的数字签名,以确保证书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通过数字签名,证书颁发机构将其信誉与服务器的公钥关联起来,确保公钥未被篡改。如果公钥被篡改,数字签名将失效,验证就会失败,从而避免了公钥被恶意篡改的情况。这就是如何确保公钥的完整性和可信性的机制。

26. php爆绝对路径方法?

  1. nmap:用于网络发现和端口扫描,帮助识别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
  2. Burp Suite: 一套用于Web应用程序渗透测试的工具,包括代理、扫描器、拦截器等。
  3. Wireshark: 用于网络分析和数据包嗅探,可以查看和分析网络通信中的数据。
  4. Metasploit: 一款广泛使用的渗透测试框架,包含多个模块和漏洞利用工具,用于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5. Nessus: 一款强大的漏洞扫描器,可用于扫描目标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6. Aircrack-ng: 用于无线网络渗透测试,支持破解WiFi密码和进行无线流量分析。
  7. John the Ripper: 用于密码破解,支持多种加密格式和哈希算法。
  8. Hydra: 用于暴力破解各种服务的密码,如SSH、FTP、HTTP等。
  9. Sqlmap: 用于检测和利用SQL注入漏洞,可用于测试Web应用程序的数据库安全性。
  10. Dirbuster: 用于暴力破解目录和文件名,帮助发现网站上隐藏的资源。
  11. Gobuster: 类似于Dirbuster,用于扫描目录和文件名。
  12. Netcat: 用于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可以在渗透测试中进行端口扫描、反向Shell等操作。

27. 鱼叉式攻击和水坑攻击

  1. 鱼叉式攻击:
    鱼叉式攻击是一种高度定向的钓鱼攻击,针对特定个人、组织或公司。
    攻击者通过收集目标个人信息,制作定制化的欺骗性电子邮件,通常伪装成合法的通信,诱使目标点击恶意链接、下载恶意附件或提供敏感信息。
    鱼叉式攻击通常利用社会工程学技巧,诱使目标在不怀疑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从而感染恶意软件、泄露敏感信息等。
  2. 水坑攻击:
    水坑攻击是一种针对特定群体的攻击,攻击者通过定向选择受害者通常访问的网站,将这些网站感染成“水坑”(恶意站点)。
    当受害者访问被感染的网站时,他们可能会被自动下载恶意软件,或者被引导到伪装成合法网站的恶意站点。
    水坑攻击利用了受害者的正常行为,即他们访问他们通常信任的网站,从而使攻击更具欺骗性。
    综上所述,鱼叉式攻击针对个体或组织,通过定制化的欺骗性邮件进行攻击。水坑攻击则针对特定群体,通过感染他们通常访问的网站来实施攻击。

28. 什么是虚拟机逃逸

虚拟机逃逸(Virtual Machine Escape)是一种安全漏洞,指的是在虚拟化环境中,恶意用户或攻击者利用虚拟机监控程序(Hypervisor)的漏洞,从虚拟机内部逃逸到宿主机或其他虚拟机的情况。

29.什么是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简称MITM攻击)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插入自己,以窃取、篡改或监听通信内容。攻击者通常能够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拦截和操作通信数据。

30.对于云安全的理解?

云安全是通过身份和访问管理、数据保护、合规性、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安全等措施,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应用程序和资源免受安全威胁,维护用户和组织的隐私、合规性和业务连续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云安全需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

31.了解过websocket吗?

WebSocket是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实现双向通信的网络协议,允许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实时交换数据,无需频繁地建立和关闭连接。它具有持久连接、低延迟、减少开销和跨域支持等特点,适用于实时应用程序,如聊天、实时游戏和通知等。

32.DDOS是什么?有哪些?CC攻击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缩写,是一种恶意行为,攻击者试图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流量或请求,超过其处理能力,导致服务不可用或性能严重下降。攻击者通常使用多个被感染的计算机或设备来共同发动攻击,形成一个“僵尸网络”(botnet),以增强攻击力。
DDoS攻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包括:
  1. UDP Flood: 攻击者发送大量的UDP数据包到目标服务器,消耗其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
  2. TCP SYN Flood: 攻击者发送大量TCP连接请求(SYN包),占用服务器的连接资源,导致其无法处理正常请求。
  3. HTTP Flood: 攻击者模拟大量HTTP请求,使服务器不堪重负,导致性能下降或服务不可用。
  4. ICMP Flood: 攻击者发送大量的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请求,对网络基础设施造成负担。
  5. Slowloris: 攻击者使用多个连接,但发送的数据速度非常慢,消耗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不可用。
  CC攻击(Cache-Control Attack)是一种特定类型的DDoS攻击,攻击者针对网站的缓存服务器发动攻击,通过发送恶意请求使缓存服务器响应变慢或失效,影响网站的性能和可用性。

33. land攻击是什么?

  Land攻击是一种早期的网络攻击形式,其名称来源于英文单词"land",意为“陆地”。这种攻击利用了一种特定的漏洞,当攻击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一些伪造的数据包,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都设置为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时,服务器可能会陷入死循环,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34. 你会如何进行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Passive Information Gathering(被动信息收集): 这包括搜索公开可用的信息,如公司网站、社交媒体、域名注册信息等。搜索引擎、WHOIS查询和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2. Active Information Gathering(主动信息收集): 这涉及使用特定工具和技术来收集目标系统的信息,如域名枚举、端口扫描、子域爆破等。工具如Nmap、Dig、Sublist3r等可以用于主动信息收集。
  3. 社会工程学: 通过与人员交流,收集有关目标组织的信息,这可能包括电话调查、钓鱼攻击和人员调查。
  4. 漏洞数据库查询: 使用漏洞数据库,如CVE数据库,查找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5. 网络拓扑分析: 分析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主机、服务和设备的分布,有助于了解潜在的攻击面。

35. 什么是CRLF注入攻击?

  CRLF注入攻击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利用了在HTTP头部中的CRLF(Carriage Return Line Feed,回车换行)字符的漏洞。这种攻击通常发生在应用程序未正确验证、过滤或编码用户输入时,导致攻击者可以在HTTP头部中插入CRLF字符,从而可能产生各种安全问题。
攻击者通过在HTTP头部中插入CRLF字符,可以实现以下几种攻击:

  1. HTTP响应拆分: 攻击者插入CRLF字符,分隔HTTP头部和主体,导致服务器在响应时发送两个独立的HTTP响应。这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如跨站脚本攻击(XSS)和会话劫持。
  2. HTTP响应欺骗: 攻击者可能通过插入CRLF字符来更改HTTP响应,从而可能欺骗用户或绕过安全机制,例如在响应中插入恶意重定向。
  3. HTTP请求劫持: 攻击者可以在URL中插入CRLF字符,试图劫持用户的请求,例如通过在URL中插入CRLF来构造恶意HTTP头部。
      防御CRLF注入攻击的关键是正确验证、过滤和编码用户输入,以防止特殊字符的插入。此外,使用安全编程实践,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的验证和处理,可以帮助防止此类攻击。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应该避免信任任何用户输入,特别是用于HTTP头部的输入,以防止CRLF注入攻击和其他类似的漏洞。

36. 如何防止XSS,从前后端两个角度考虑

前端角度:

  1. 输入验证和过滤: 在前端,对用户输入进行有效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脚本或标签被插入。使用合适的输入验证库或正则表达式,限制只允许特定类型的数据。
  2. 转义字符: 在将用户输入渲染到页面上时,确保对特殊字符进行正确的转义,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这可以防止恶意脚本被执行。
  3. CSP(内容安全策略): 使用CSP,可以指定哪些资源和内容是被允许的,从而减少恶意脚本的风险。\

后端角度:

  1. 输入验证和过滤: 不仅在前端进行输入验证和过滤,后端也需要对用户输入进行验证和过滤,以防止绕过前端控制。
  2. 输出编码: 在向页面输出数据时,确保对数据进行适当的编码,防止恶意脚本被执行。例如,使用HTML编码、URL编码等。
  3. HTTP Only Cookie: 对于敏感信息,将Cookie标记为HTTP Only,防止恶意脚本通过JavaScript访问Cookie。
  4. 内容安全策略: 在服务器端配置CSP,限制允许加载的内容,从而减少XSS攻击的风险。
  5. 输入长度限制: 在后端对输入数据进行长度限制,防止恶意脚本的过长注入。

37. 如何防护一个端口的安全?

  1. 防火墙配置: 在网络中使用防火墙,根据需要配置规则来控制特定端口的访问。只允许必要的流量通过,并阻止不必要的访问。
  2. 端口策略: 在系统级别或网络设备上设置端口策略,只开放必要的端口,将其他不需要的端口关闭。
  3. 限制远程访问: 如果端口不需要被远程访问,可以限制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这可以通过防火墙规则、IP过滤等方式实现。
  4. 使用安全协议: 对于需要远程访问的服务,使用安全协议(如SSH代替Telnet)来进行加密通信,以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
  5. 网络隔离: 将重要的服务或端口置于受控的网络区域,与外部网络隔离,减少攻击的风险。
  6. 定期更新: 确保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设备的软件都保持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7.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部署IDS和IPS,监测和阻止潜在的恶意流量和攻击,保护端口的安全。
  8. 端口扫描监测: 监控网络中的端口扫描活动,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攻击。
  9. 强密码策略: 对于需要进行认证的端口,实施强密码策略,防止恶意用户的未授权访问。
  10. 日志记录和监控: 启用端口活动的详细日志记录,及时监控和分析日志,以便检测和响应异常活动。
  11. 物理安全措施: 如果可能,限制物理访问到关键设备和端口,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连接。

38. webshell检测思路?

  1. 文件分析: 审查服务器上的文件,检查是否存在可疑的文件,特别是以常见的Web脚本文件扩展(如.php、.asp、.jsp)命名的文件。注意不正常的文件权限和时间戳。
  2. 文件内容检查: 检查文件内容,寻找可能的恶意代码、混淆代码或反向Shell代码。关注敏感关键词、函数调用和远程连接代码。
  3. 文件哈希比对: 对已知可疑Webshell样本的哈希进行比对,检查是否有匹配的文件。可以使用各种安全工具和数据库进行文件哈希比对。
  4. 异常行为检测: 监测服务器的行为,识别不正常的文件操作、网络连接或系统调用。异常行为可能是Webshell的指示器。
  5. 用户行为分析: 分析服务器上的用户活动,检查是否有非授权的用户登录、文件上传和执行活动,以及是否有未知的用户账号。
  6. 文件访问控制: 限制Web服务器的文件访问权限,确保只有必要的文件和目录可以被访问。禁止执行权限不必要的文件。
  7. 网络流量监测: 监测服务器的网络流量,识别异常的数据传输和外部连接,可能指示Webshell的通信行为。
  8. 文件上传检测: 对上传的文件进行检查,限制允许上传的文件类型和目录,并检查上传文件的内容。
  9. 实时监控和警报: 部署实时监控系统,检测可疑活动并生成警报,以便快速响应并隔离受影响的服务器。
  10. 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识别可能的Webshell入口点和其他安全漏洞。

39. web常用的加密算法有什么?

  1.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和保护。它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支持128位、192位和256位密钥长度。
  2. RSA(Rivest-Shamir-Adleman): 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用于加密数据和数字签名。它基于公钥和私钥的组合,可以实现加密和解密,以及数字签名和验证。
  3.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 是一系列哈希函数,如SHA-1、SHA-256、SHA-512等,用于生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常用于密码存储、数字签名和数据完整性验证。
  4.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 是一种哈希函数,用于生成128位的哈希值。然而,由于MD5已被证明不再安全,不建议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使用。
  5. bcrypt: 是一种密码散列函数,常用于存储用户密码。它使用盐(salt)和迭代来增加密码的安全性。
  6.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 是一种用于在不安全的通信通道上安全地交换密钥的协议,用于建立对称加密的共享密钥。
  7. 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椭圆曲线数学进行加密,提供与传统算法相当的安全性,但使用更小的密钥长度。
  8. TLS/SSL(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ecure Sockets Layer): 不是一个单一的加密算法,而是一套协议和算法,用于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的加密连接。

40. XSS除了获取cookies还能做什么?

  1. 篡改网页内容: 攻击者可以通过插入恶意脚本来篡改网页内容,显示虚假信息、恶意广告、恶搞或损坏网页的外观。
  2. 重定向用户: 攻击者可以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网站,用来进行钓鱼攻击、欺骗性内容或其他恶意行为。
  3. 窃取敏感信息: 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页面、创建恶意表单等方式,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支付信息等。
  4. 会话劫持: 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取用户的会话标识,从而获得对用户账号的访问权限。
  5. 点击劫持: 攻击者可以通过将一个透明的iframe覆盖在网页上,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一些意外的点击操作,如执行转账等。
  6. 执行操作: 攻击者可以利用用户身份执行恶意操作,如删除数据、发布不当内容等。
  7. 传播恶意软件: 攻击者可以通过注入带有恶意下载链接的脚本,诱使用户下载并安装恶意软件。
  8. 钓鱼攻击: 攻击者可以利用XSS来伪造合法网站的外观,以欺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

41. DNS欺骗是什么

DNS欺骗,也称为DNS劫持,是一种网络攻击方法,攻击者通过篡改DNS(域名系统)解析的结果,将合法的域名解析到恶意的IP地址上,从而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网站或服务器。这使得用户在访问正常网站时被引导到攻击者控制的恶意站点。

42. 缓冲区溢出原理和防御

缓冲区溢出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漏洞,发生在程序试图向缓冲区写入超出其分配空间的数据时,导致溢出并可能被恶意代码利用。攻击者可以通过溢出覆盖关键数据、改变程序流程或注入恶意代码,从而实现未授权的访问、执行任意代码或绕过安全控制。

43.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 预案制定: 提前准备应急响应计划,明确责任人、流程和资源。确保团队熟悉应急响应流程。
  2. 检测与确认: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日志分析等工具监测并确认潜在的安全事件。
  3. 隔离和切断: 隔离受感染的系统或设备,将其从网络中隔离,以防止攻击扩散。
  4. 收集证据: 收集有关事件的证据,包括日志、网络流量等,以便后续分析。
  5. 分析事件: 分析攻击的性质、来源、受影响的系统等,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威胁程度。
  6. 响应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包括阻止攻击、修复漏洞等。
  7. 通知当事人: 如适用,通知受影响的用户、员工或客户,告知他们可能受到影响。
  8. 修复漏洞: 针对被攻击系统中的漏洞进行修复,更新软件、补丁等。
  9. 恢复服务: 将隔离的系统重新纳入网络,并确保系统和服务恢复正常运行。
  10. 后续分析: 对事件进行彻底分析,确定漏洞、攻击方法和影响,以改进未来的安全策略。
  11. 沟通和报告: 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向管理层、客户、合作伙伴等报告事件情况。
  12. 持续监测: 在事件解决后,持续监测网络和系统,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44. 企业内部安全

  企业内部安全是为了保护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和资源免受内部威胁和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员工培训、监控与审计、网络隔离、设备管理、策略制定和应急响应计划等,旨在预防、检测和应对内部安全事件,确保敏感信息和业务的安全。

45. 业务上线前,怎么测试,从哪些角度测试

  在业务上线前,全面的测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用户满意的关键。这涵盖功能、性能、安全、用户体验、兼容性、回归、集成、灾备、数据一致性、扩展性、业务流程和文档验证等多个方面的测试。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系统上线后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良好用户体验。

46. 应用有漏洞,但是无法修复和停用,你怎么办

  1. 隔离和限制访问: 将受影响的应用隔离到独立的网络环境,限制访问权限,只允许受限的用户和设备访问。
  2. 使用WAF(Web应用防火墙): 部署WAF来监控和过滤应用的入口流量,尽量阻止恶意请求和攻击,减少漏洞的利用。
  3. 入侵检测和监控: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SIEM)来实时监控应用的活动,检测异常行为。
  4. 行为分析: 使用行为分析技术,监测应用的运行行为,识别潜在的异常活动。
  5.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在漏洞被利用时能够快速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6. 降低攻击面: 确保应用的攻击面最小化,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和功能。
  7. 监控用户活动: 监控用户在应用中的活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8. 定期备份和恢复: 定期备份应用的数据和配置,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
  9. 风险评估和管理: 确定漏洞可能带来的风险,与管理层共同决策如何处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10. 持续监测和改进: 持续监测应用的安全状况,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定期评估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

47. 文件上传绕过方法?

文件上传绕过是指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绕过应用程序的文件上传功能的安全限制,从而上传恶意文件或绕过文件类型、大小等限制,从而导致安全漏洞。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件上传绕过方法:

  1. 修改文件扩展名: 攻击者可能修改上传文件的扩展名,使其看起来像允许的文件类型,但实际上可能是恶意的可执行文件。
  2. 双重扩展名: 使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扩展名,例如malicious.jpg.php,以欺骗系统检测。
  3. MIME类型欺骗: 攻击者可能伪装文件的MIME类型,使其看起来是允许的类型,但实际上内容是恶意的。
  4. 绕过文件大小限制: 攻击者可能通过压缩文件、拆分文件等方法绕过文件大小限制。
  5. 绕过客户端验证: 攻击者可能通过修改客户端脚本或请求,绕过前端验证,上传不受限制的文件。
  6. 绕过服务器端验证: 攻击者可能修改上传请求、伪造请求等,绕过服务器端的验证,上传恶意文件。
  7. 上传在访问控制之外的目录: 攻击者可能上传文件到在访问控制之外的目录,从而绕过访问权限。
  8. 截断攻击: 攻击者可能尝试通过在文件名中插入特殊字符来截断文件名,绕过文件检查。
  9. 目录穿越攻击: 攻击者可能利用目录穿越漏洞,将上传文件保存到系统的其他目录中,执行恶意操作。
      为了防止文件上传绕过攻击,开发者应该实施严格的文件上传验证,包括验证文件扩展名、MIME类型、文件大小等,并在服务器端进行验证,避免依赖前端验证。同时,应该限制上传目录的访问权限,防止目录穿越攻击。定期更新和维护系统,修补漏洞也是防止绕过攻击的关键。

48.对cookie将要测试什么内容?

  1. 敏感数据存储: 确保敏感信息如用户身份、密码等不应明文存储在Cookie中,应使用加密或哈希处理。
  2. Cookie的HttpOnly属性: 检查是否将Cookie的HttpOnly属性设置为true,以防止客户端脚本访问Cookie。
  3. Cookie的Secure属性: 确保只在安全连接(HTTPS)中传输Cookie,防止信息在不安全的网络上泄露。
  4. Cookie劫持: 测试是否存在Cookie劫持风险,攻击者是否可以通过窃取或篡改Cookie获取用户权限。
  5. 会话固定攻击: 测试是否存在会话固定漏洞,攻击者是否可以通过劫持或篡改会话Cookie获取用户会话。
  6. 会话漏洞: 检查是否存在会话管理漏洞,如会话预测、会话固定等,可能导致未授权访问。
  7. Cookie的路径和域: 检查是否正确设置Cookie的路径和域,确保Cookie只在需要的路径和域中可用。
  8. Cookie的过期时间: 检查是否正确设置Cookie的过期时间,以防止长期有效的Cookie被滥用。
  9. Cookie的值验证: 验证应用程序是否在接收和使用Cookie值时进行了适当的验证,防止注入攻击。
  10. Cookie的注销: 测试注销操作是否能够有效地清除会话Cookie,确保用户在注销后无法再次访问。
  11. Cookie缓存: 检查在用户注销或过期后是否及时清除Cookie缓存,避免用户的敏感信息被保留。
  12. 多账户访问: 测试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浏览器时,不同账户的Cookie是否隔离,防止交叉登录问题。

49. 说出几个业务逻辑漏洞类型?

  1. 权限控制漏洞:攻击者利用漏洞绕过系统的访问限制,获取高权限的未授权的访问权限。
  2. 功能攻击漏洞:攻击者恶意篡改文件结构或系统信息,达到辅助操作的想要的效果。
  3. 越权漏洞:攻击者利用漏洞获取具有非授权访问权限的受保护的系统资源访问权限。
  4. 数据控制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篡改系统中一些受保护的数据和信息,更改其原有的用途。
  5. 虚拟化漏洞:通过攻击者获取被保护的虚拟机资源或访问被控制的专用虚拟机中的数据。
  6. 特权升级漏洞:攻击者以一般用户的身份登录,通过漏洞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
  7. 数据库漏洞: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注入、数据库暴力破解等手段访问系统的受保护的数据库信息。
  8. 覆盖签名攻击:攻击者篡改交互双方通信中的数据,伪造返回信号以达到冒充另一方的目的。
  9. 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者利用缓冲区内容溢出获取系统内存中的受保护数据。
  10. 会话固定漏洞:攻击者利用会话固定技术,获取其他用户的身份信息。

50.简述文件包含漏洞

  文件包含漏洞是一种在Web应用程序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它发生在应用程序未正确验证用户提供的输入时。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输入,可以让应用程序加载或执行未授权的文件,从而可能导致数据泄露、远程代码执行等问题。这种漏洞通常出现在需要动态加载文件的场景中,如包含模板、配置文件等。
文件包含漏洞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1. 本地文件包含(LFI,Local File Inclusion): 攻击者通过提供特制的路径或文件名,使应用程序加载服务器上的本地文件。这可能包括系统文件、配置文件等,攻击者可以获取敏感信息或执行恶意代码。
  2.远程文件包含(RFI,Remote File Inclusion): 攻击者通过提供远程URL,使应用程序从攻击者控制的远程服务器加载恶意文件。这使得攻击者能够执行恶意代码,通常导致远程服务器上的恶意代码被执行。

51.用户任意密码重置漏洞

用户任意密码重置漏洞是一种业务逻辑漏洞,允许攻击者通过滥用应用程序的密码重置功能,将他人密码更改为攻击者所选择,从而获取未授权的账户访问。这种漏洞可能源于身份验证不严格、授权检查缺失、弱密保问题、社会工程学等因素,导致攻击者能够绕过正常的重置流程获取访问权限。开发者应强化身份验证、加强授权检查、使用复杂的密保问题、防范会话固定攻击等措施,以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同时,提供用户教育和培训,增强用户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也是防范此类漏洞的重要一环。

52. 渗透测试过程中发现一个只能上传zip文件的功能,有什么可能的思路?

  1. 文件上传绕过: 尝试通过修改文件扩展名或添加特殊字符等方式绕过上传限制,上传其他类型的文件,如可执行文件(.php、.exe)、恶意脚本文件等。
  2. Zip文件解析: 上传zip文件后,应用程序可能会解析并处理这些文件。尝试构造包含恶意文件、文件名或目录遍历等的zip文件,以测试是否能够触发安全漏洞。
  3. Zip注入: 检查是否可以在zip文件中插入恶意的文件路径或命令,以达到绕过上传限制或执行恶意操作的目的。
  4. Zip解压缩漏洞: 应用程序可能使用第三方库来解压上传的zip文件,检查是否存在已知的zip解压缩漏洞,如路径遍历、压缩解缩时的缓冲区溢出等。
  5. 文件覆盖: 如果应用程序在解析zip文件后将文件保存在特定位置,尝试上传一个zip文件,其中包含与已有文件同名的文件,以测试是否能够覆盖已有文件。
  6. 文件路径遍历: 上传zip文件后,检查是否存在目录遍历漏洞,攻击者是否可以访问系统上的其他文件。
  7. 审计上传过程: 分析上传过程中的请求和响应,尝试发现是否有任何漏洞可供利用。
  8. 逻辑漏洞: 尝试在上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请求方法、参数或序列,以便探索可能的逻辑漏洞。
  9. 服务器端配置: 检查服务器端配置,验证是否对上传文件进行了适当的限制和过滤,以及是否存在配置错误。
  10. 漏洞利用: 如果发现相关的漏洞,尝试利用它们进行远程代码执行、文件覆盖、系统访问等攻击。

53. 为什么aspx木马权限比asp大?

ASPX(Active Server Pages Extended)和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两种不同的技术,用于在Web应用程序中创建动态内容。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认为ASPX木马相对于ASP木马具有更大的权限,这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1. 后续技术发展: ASPX是ASP的进化版本,引入了更多的功能和技术,因此ASPX木马可能具有更多的能力和功能,可以更复杂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2. 更强大的框架支持: ASPX通常使用.NET框架,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库,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操作,包括文件操作、网络操作、数据库操作等。
  3. 更复杂的语法和编程模型: ASPX使用更现代和强大的编程模型,例如C#和VB.NET,相对于ASP的VBScript或JScript,它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操作。
  4. 更多的系统访问权限: ASPX木马可能能够更容易地获得系统级别的访问权限,从而更广泛地操作操作系统和资源。

54. 只有一个登录页面有哪些思路?

  1. 身份验证绕过: 尝试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密码组合,或者尝试使用常见的弱密码来绕过身份验证。此外,尝试使用不同的HTTP请求方法,如POST、GET等,以寻找任何可能的绕过方法。
  2. 用户名枚举: 尝试输入不同的用户名,观察系统在已存在的和不存在的用户名之间是否有不同的响应,以确定用户名是否可以被枚举。
  3. 密码重置/找回: 尝试使用密码重置或找回功能,以便获取关于密码设置和重置流程的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弱密保问题。
  4. 会话管理: 检查会话管理机制,尝试通过会话劫持、固定等方式获取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5. 密码策略: 如果系统有密码策略(如最小长度、复杂性等要求),尝试寻找是否存在任何绕过或弱点。
  6. SQL注入: 尝试使用SQL注入来绕过登录页面,通过注入恶意SQL代码来欺骗系统认为验证成功。
  7. 漏洞扫描: 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如XSS、CSRF、文件上传等。
  8. 社会工程学: 如果有联系信息,尝试使用社会工程学手段来获取敏感信息,如通过电话联系或发送钓鱼邮件。
  9. 工具探测: 使用工具来扫描系统和应用程序,检测可能的漏洞和弱点。
  10. 网络嗅探: 使用网络嗅探工具来捕获和分析登录请求和响应,寻找可能的漏洞或信息泄露。
  11. 协议分析: 分析登录页面使用的协议(如HTTP、HTTPS),尝试查找是否存在协议相关的安全问题。

55. 请求头有哪些危害?

  1. User-Agent: User-Agent 字段标识了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信息,攻击者可能伪造 User-Agent 字段以欺骗服务器,甚至尝试触发特定的漏洞。
  2. Referer: Referer 字段表示了请求的来源页面,攻击者可以伪造 Referer 字段来欺骗服务器,或者使用 Referer 欺诈攻击来绕过一些安全措施。
  3. Host: Host 字段表示请求的目标主机,攻击者可能伪造 Host 字段,尝试访问未授权的资源或绕过域名限制。
  4. Cookie: Cookie 字段包含了会话信息,攻击者可能尝试注入恶意 Cookie 或者进行会话劫持、固定等攻击。
  5. 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 字段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令牌或凭证,攻击者可以尝试利用不当的授权信息进行访问。
  6. X-Forwarded-For: X-Forwarded-For 字段用于标识请求的真实客户端 IP 地址,攻击者可能伪造该字段以尝试欺骗系统,尤其在代理服务器后面。
  7. Content-Type: Content-Type 字段定义了请求体的类型,攻击者可能伪造该字段以触发类型混淆攻击(Content-Type Sniffing)。
  8. Accept-Encoding: Accept-Encoding 字段标识客户端支持的压缩算法,攻击者可能尝试通过构造恶意的压缩算法来进行攻击。
  9. If-Modified-Since: If-Modified-Since 字段可用于执行缓存投毒攻击,攻击者可以发送具有恶意时间戳的请求来污染缓存。
  10. Connection: Connection 字段可能被滥用来进行 HTTP 隧道攻击,攻击者可能试图绕过防火墙或其他网络限制。

56. 谈谈水平/垂直/未授权越权访问的区别?

  1. 水平越权访问(Horizontal Privilege Escalation): 在水平越权访问中,攻击者尝试获取与其当前权限级别相同的其他用户或角色的访问权限。例如,攻击者可能通过欺骗或滥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尝试访问另一个用户的账户,获取相同权限级别的权限,然后进一步攻击。
  2. 垂直越权访问(Vertical Privilege Escalation): 垂直越权访问是指攻击者试图获取比其当前权限级别更高的权限。这种攻击可能会涉及尝试提升到系统管理员或其他高权限用户的权限,通常通过攻击权限管理或弱点来实现。
  3. 未授权访问(Unauthorized Access): 未授权访问是指攻击者尝试访问他们没有权力或授权访问的资源或信息。这可能包括企图访问受保护的文件、数据库、应用程序或系统。

57. 主机疑似遭到入侵,要看哪里的日志

  1. 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通常记录了操作系统的关键事件,如启动、关机、服务启动、关闭等。查看系统日志可能有助于发现异常的系统行为。
  2. 安全日志: 安全日志(security log)是记录系统安全事件的地方。在Windows系统中,安全日志可能包含关于登录尝试、账户锁定、权限更改等信息。在Linux系统中,通常位于 /var/log/auth.log 或 /var/log/secure。
  3. 应用程序日志: 应用程序日志可能记录了与已安装应用程序相关的活动。查看应用程序日志可能有助于发现应用程序异常或不寻常的行为。
  4. 网络流量日志: 如果有网络流量日志,它们可能会显示来自外部网络的连接尝试、数据传输等。这些日志可以帮助发现来自潜在攻击者的连接。
  5. 防火墙日志: 如果有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IDS/IPS),查看相关日志以获取有关封锁或检测到的攻击活动的信息。
  6. 服务器应用程序日志: 如果服务器上运行了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应用程序,查看这些应用程序的日志可能有助于发现异常访问、SQL注入等攻击。
  7. 审计日志: 一些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支持审计功能,记录了用户和管理员活动。查看审计日志可能揭示潜在的恶意或不寻常的活动。
  8. 文件系统日志: 检查文件系统日志,以查看是否有未经授权的文件访问、创建、修改或删除活动。
  9. 硬件设备日志: 如果主机连接到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网络设备等),查看相关设备的日志以发现异常活动。
  10. 邮件日志: 如果主机扮演邮件服务器角色,查看邮件日志可能有助于检测针对邮件服务器的攻击或滥用。

58. python常用的标准库

  1. os: 提供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功能,如文件和目录操作、环境变量管理等。
  2. sys: 提供访问Python解释器的变量和函数,以及与系统交互的功能。
  3. datetime: 提供日期和时间操作的功能,包括日期、时间、时区、时间差等。
  4. math: 提供数学运算的函数,如数学函数、常数和数值操作。
  5. random: 生成伪随机数的功能,用于模拟随机事件。
  6. json: 提供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的编码和解码功能,用于处理JSON格式的数据。
  7. urllib: 提供URL处理和访问网络资源的功能,如发送HTTP请求、处理URL等。
  8. re: 提供正则表达式操作的功能,用于在文本中查找和匹配模式。
  9. sqlite3: 提供SQLite数据库的功能,可以进行数据库操作。
  10. csv: 提供CSV(Comma Separated Values)文件的读写功能,用于处理表格数据。
  11. gzip和zipfile: 提供压缩和解压缩文件的功能,分别用于GZIP和ZIP格式。
  12. argparse: 用于解析命令行参数和选项,方便编写命令行工具。
  13. logging: 提供日志记录功能,可以将程序运行时的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14. collections: 提供额外的数据结构,如deque、Counter、OrderedDict等。
  15. time: 提供时间相关的功能,如休眠、计时等。
  16. socket: 提供网络编程功能,用于创建套接字和进行网络通信。
  17. subprocess: 用于创建新进程、执行外部命令和与其交互。
  18. pickle: 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Python对象,可以将对象保存到文件或从文件中读取。

59. reverse tcp和 bind tcp的区别?

"Reverse TCP"和"Bind TCP"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远程连接方式,用于在渗透测试和网络攻击中建立与目标主机之间的连接。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Reverse TCP(反向TCP):
    • 在"Reverse TCP"中,攻击者主机充当监听服务器,等待目标主机主动连接。
    • 攻击者在目标主机上运行恶意代码,该代码会与攻击者的监听服务器建立连接,通常用于控制受感染的主机。
    • 这种连接方式通常用于绕过目标防火墙或NAT设备,因为目标主机发起连接,所以连接请求通常会通过防火墙或NAT。
  2. Bind TCP(绑定TCP):
    • 在"Bind TCP"中,攻击者主机充当监听服务器,等待目标主机发起连接。
    • 攻击者在目标主机上运行恶意代码,该代码会试图连接到攻击者的监听服务器。这可能需要目标主机上的某些漏洞或弱点。
    • 这种连接方式在目标主机位于防火墙或NAT后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连接请求通常是由目标主机发起的,可能无法到达攻击者的监听服务器。\

  总的来说,"Reverse TCP"更加适用于目标主机位于受限网络环境中的情况,因为连接由目标主机发起,可以更容易地绕过防火墙或NAT。而"Bind TCP"通常需要目标主机具有一些漏洞或弱点,才能成功建立连接,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更具挑战性。无论使用哪种连接方式,都是为了进行非法的远程控制或攻击,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并获得合法的授权来进行测试。

60. oauth认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导致什么样的漏洞?

  1. 未受保护的凭证: 第三方应用程序可能不正确地存储或管理访问令牌和刷新令牌,导致这些凭证被恶意用户或攻击者获取,进而访问用户数据。
  2. 弱令牌: 生成的访问令牌或刷新令牌可能缺乏足够的随机性,使攻击者能够猜测或推测有效的令牌。
  3. 访问令牌泄漏: 如果访问令牌在传输过程中未加密或不安全,攻击者可以截获令牌并使用它们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4. 未经授权的范围: 恶意应用程序可能请求超出其授权范围的权限,获取用户不应该拥有的数据。
  5. CSRF(跨站请求伪造): 缺少适当的CSRF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攻击者能够在用户的背后发起OAuth流程,以获取授权并访问资源。
  6. 恶意重定向: 缺少恶意重定向防护可能导致攻击者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站点,从而获取用户的授权令牌。
  7. 没有合适的撤销机制: 缺乏适当的令牌撤销机制可能导致丢失或盗用的令牌继续有效。
  8. 令牌过期不当: 不正确的令牌过期策略可能导致令牌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有效,增加了风险。
  9. 弱加密: 令牌的加密或签名机制可能不够强大,容易受到攻击。
  10. 不安全的重定向URI: 如果不验证第三方应用程序的重定向URI,攻击者可能构造恶意URI,将用户重定向到不受信任的站点。
  11. 社会工程学攻击: 攻击者可能通过伪装成合法的OAuth授权页面来欺骗用户,使他们授权恶意应用程序。

61. 如何实现跨域?

跨域(Cross-Origin)是指在浏览器中,一个网页的脚本试图访问另一个源(域名、协议或端口)下的资源时出现的安全限制。为了保护用户数据和安全,浏览器强制执行跨域策略。然而,有时候需要在不同的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跨域:

  1. JSONP(JSON with Padding): JSONP 是一种允许不同域之间进行跨域数据交换的技术。它通过动态创建script标签来请求一个包含回调函数的服务器端脚本,服务器端在返回数据时将数据包装在回调函数中,使其可以在客户端被调用。JSONP只支持GET请求,且存在一些安全性和限制问题。
  2. CORS(跨源资源共享): CORS 是现代浏览器支持的一种标准方法,允许服务器在响应头中添加特定的CORS头,来控制跨域请求的访问权限。通过设置正确的CORS头,服务器可以允许特定的域或所有域进行跨域请求。
  3. 代理服务器: 使用代理服务器是另一种跨域请求的方法。前端请求发送到同源的代理服务器,然后代理服务器再将请求发送到目标服务器,接收响应后再返回给前端。这样,浏览器认为请求是同源的,从而避免了跨域问题。
  4. PostMessage: 在不同窗口或iframe之间使用PostMessage API来进行跨域通信。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安全的跨域通信,但需要在前端和后端都进行处理。
  5. 跨域资源共享iframe(XFrame): 在不同的域中嵌套iframe,通过设置响应头中的X-Frame-Options来控制是否允许在iframe中加载。

62. jsonp跨域与CORS跨域的区别?

JSONP(JSON with Padding)和CORS(跨源资源共享)都是用于解决跨域问题的方法,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1. JSONP:
  • JSONP 是一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跨域请求的方法。它通过在客户端动态创建script标签来请求一个包含回调函数的服务器端脚本,服务器端在返回数据时将数据包装在回调函数中,以供客户端调用。
  • JSONP只支持GET请求,并且只能用于请求JSON数据。
  • JSONP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因为它是通过添加script标签实现的,所以攻击者可能会注入恶意脚本。
  • 由于其限制和安全性问题,JSONP在现代应用中越来越少被使用。
  1. CORS(跨源资源共享):
  • CORS 是一种在现代浏览器中实现跨域请求的标准方法,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CORS头来控制跨域访问权限。
  • CORS支持各种类型的HTTP请求,包括GET、POST等,同时也可以用于请求各种数据格式。
  • CORS更安全,因为它是浏览器级别的安全控制,支持更严格的控制,允许服务器指定哪些域有权访问资源,以及可以允许哪些HTTP方法和标头。
  • CORS提供了更灵活的配置选项,可以进行更细粒度的跨域控制。

总的来说,CORS是一种更为现代、更安全且更灵活的跨域解决方案,推荐在开发中使用它。相比之下,JSONP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在特定场景下才会考虑使用。

63. SSRF漏洞利用?

SSRF(Server-Side Request Forgery)是一种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服务器端请求,使目标服务器发送未经授权的请求到其他内部或外部资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SSRF漏洞利用方式:

  1. 访问内部资源: 攻击者可以构造恶意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访问本地或内部的敏感资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等。这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服务器信息暴露。
  2. 攻击内部服务: 攻击者可以利用SSRF漏洞攻击内部的服务,如通过请求本地管理页面来实施远程代码执行,进而控制服务器。
  3. 访问外部资源: 攻击者可以构造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访问外部资源,如其他网站、API等。这可能导致服务器被用于发起攻击或滥用外部资源。
  4. Bypass防火墙: 攻击者可以利用SSRF漏洞绕过防火墙,从内部访问外部资源,进一步进行攻击。
  5. 利用内部功能: 攻击者可以利用SSRF漏洞访问目标服务器上的某些内部功能,如HTTP代理、端口扫描等,从而进一步探测和攻击内部系统。

为了防止SSRF漏洞的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输入验证与过滤: 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限制请求目标的范围,避免传递恶意URL。
  2. 白名单验证: 使用白名单来限制允许访问的资源和地址,阻止访问不受信任的目标。
  3. 使用代理: 将外部请求发送到代理服务器,由代理服务器控制访问,限制服务器直接与外部资源的交互。
  4. 限制协议和端口: 限制请求中可以使用的协议和端口,防止访问敏感协议或端口。
  5. 隔离网络: 将应用程序服务器与其他敏感资源隔离,限制访问内部网络。
  6. 更新软件: 及时更新服务器和软件,以减少可能的漏洞。

64.常见的后门方式

后门是指未经授权的、隐藏的访问方式,用于绕过正常的访问控制,以获取对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未授权访问权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后门方式:

  1. WebShell: WebShell是一种恶意脚本或代码,可以通过Web界面访问服务器,执行命令、查看文件等。攻击者通常通过上传恶意文件,如PHP、ASP、JSP等,来植入WebShell。
  2. 反向Shell: 反向Shell是一种连接方式,攻击者在受害主机上部署恶意脚本,等待连接,一旦连接建立,攻击者可以远程控制目标主机。
  3. 服务端后门: 攻击者可能在服务器上植入后门代码,用于持续访问和控制服务器,例如通过修改系统文件或应用程序逻辑。
  4. 逻辑后门: 逻辑后门是指攻击者通过修改应用程序逻辑,如添加特定的参数、请求头等,来触发未授权操作或绕过访问控制。
  5. 僵尸网络(Botnet): 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将目标主机感染为僵尸,然后使用控制服务器控制这些僵尸主机,形成一个网络用于发起攻击。
  6. 隐藏用户账户: 攻击者在系统中创建隐藏的用户账户,以便在未来可以使用这些账户访问系统。
  7. 不安全的配置: 未正确配置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等可能导致后门的存在,例如默认密码、开放的端口等。
  8. 文件上传漏洞: 攻击者通过绕过文件上传限制,上传恶意文件,用于执行远程代码。
  9. 恶意插件/扩展: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恶意插件或扩展,可能用于获取敏感信息或控制应用程序。
  10. 硬编码凭证: 开发人员在代码中硬编码敏感凭证,攻击者可以通过分析代码获取这些凭证。

65. open basedir访问目录限制绕过方法?

"open_basedir" 是 PHP 配置中的一个选项,用于限制 PHP 脚本能够访问的目录。如果开启了 "open_basedir",PHP 脚本将只能在指定的目录范围内进行文件操作,防止访问系统上的其他目录。
然而,有时攻击者可能尝试绕过 "open_basedir" 的限制,以获取对其他目录的访问权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绕过方法:

  1. 符号链接(Symlink): 如果攻击者可以在允许访问的目录内创建符号链接,指向其他目录,他们可以绕过 "open_basedir" 的限制,访问其他目录的内容。
  2. 包含漏洞: 如果应用程序存在文件包含漏洞,攻击者可能会使用该漏洞加载允许访问的文件,然后利用其他漏洞或技巧,获取其他目录的内容。
  3. 文件上传漏洞: 如果应用程序允许文件上传并未正确验证上传文件的目录,攻击者可能上传包含恶意代码的文件,从而绕过 "open_basedir" 限制。
  4. 进程执行: 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者可能利用进程执行功能,如 shell_exec 或 exec,以及其他系统命令,从而在受限目录外执行命令。
  5. 破解 open_basedir: 攻击者可能尝试猜测或破解 "open_basedir" 的配置,以获取访问受限目录之外的目录。

为了有效地防止 "open_basedir" 的绕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配置文件上传: 对于允许文件上传的应用程序,确保验证上传的文件路径,避免将上传文件保存到受限目录之外。
  2. 禁用危险函数: 禁用危险的 PHP 函数,如 shell_exec、exec、system 等,从而减少攻击者执行命令的可能性。
  3. 避免文件包含漏洞: 审查代码,确保不会因为文件包含漏洞而加载受限目录外的文件。
  4. 不信任用户输入: 始终对用户提供的输入进行严格验证和过滤,以防止攻击者利用输入来绕过限制。
  5. 定期更新和维护: 更新应用程序和服务器软件,包括 PHP 和 Web 服务器,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

66. PHP代码审计中容易出问题的点?

  1. 不安全的输入验证: 没有对用户输入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过滤,可能导致注入、XSS(跨站脚本攻击)等安全漏洞。
  2. SQL 注入: 没有使用预处理语句或参数化查询来防止 SQL 注入攻击,将用户输入直接拼接到 SQL 查询中。
  3. XSS 攻击: 未对输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编码和过滤,导致恶意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
  4. 文件包含漏洞: 没有对动态包含的文件路径进行验证,可能导致攻击者加载恶意文件。
  5. 不安全的文件上传: 没有对上传的文件进行足够的验证和处理,可能导致恶意文件上传。
  6. 敏感信息泄露: 在代码中包含敏感信息(如数据库凭证、API 密钥)而未加密或保护。
  7. 不安全的会话管理: 会话管理不当,如使用弱会话 ID、未过期的会话令牌等。
  8. 逻辑漏洞: 缺乏对逻辑漏洞的审计,可能导致用户任意操作或绕过访问控制。
  9. 不安全的加密和哈希: 使用弱加密算法、未正确实现密码哈希等可能导致用户密码泄露。
  10. 未经授权的访问: 没有适当的访问控制,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资源。
  11. 不安全的代码执行: 在代码中执行用户提供的命令或代码,未对输入进行充分验证和限制。
  12. 依赖库漏洞: 使用过时或有安全漏洞的第三方库,可能导致应用程序易受攻击。
  13. 错误处理和信息泄露: 不当地处理错误信息,可能导致攻击者获取敏感信息。
  14. 数据未加密: 未加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容易导致数据泄露。
  15. 代码注释: 在代码中留下敏感信息、逻辑、业务规则等,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67.红蓝对抗中蓝队反杀红队场景和姿势?

钓鱼、蜜罐、蚁剑RCE

68. linux计划任务,黑客隐藏自己的计划任务会怎么做?

  1. 改变计划任务名称: 黑客可能会将计划任务的名称设置得与系统的正常任务相似,使其不易被察觉。
  2. 使用非常规位置: 黑客可能会将计划任务脚本放置在非常规的位置,如用户主目录下的隐藏文件夹中,或者系统目录下的深层子目录中。
  3. 修改时间间隔: 黑客可以将计划任务的执行时间间隔设置得不规律,以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
  4. 使用加密脚本: 黑客可能会将计划任务脚本进行加密,以防止被系统管理员检测到脚本内容。
  5. 使用非标准执行命令: 黑客可能会使用非标准的执行命令,或者通过修改计划任务的执行方式,以规避检测。
  6. 修改系统日志: 黑客可能会修改系统日志文件,以删除或混淆与计划任务相关的日志记录,以避免被发现。
  7. 使用隐藏的环境变量: 黑客可能会设置隐藏的环境变量,以控制计划任务的执行环境,从而隐蔽任务。
  8. 利用其他程序的计划任务: 黑客可能会利用系统中已存在的计划任务,将恶意代码插入其中,以隐藏自己的任务。
    为了防止黑客隐藏计划任务,系统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计划任务列表,确保只有合法的任务在运行。
  • 设置合适的权限,限制用户对计划任务目录和脚本的访问。
  • 定期审查系统日志,寻找异常的计划任务活动。
  •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监控异常行为。
  • 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潜在的漏洞,减少攻击面。
  • 使用安全工具扫描系统,寻找隐藏的计划任务或异常活动。
    综上所述,及时发现和清除隐藏的计划任务对于保护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69. Redis未授权常见getshell的几种方式?

Redis 未授权访问是一种严重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恶意攻击者获取对 Redis 数据库的完全控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Redis 未授权访问导致 getshell(获取 shell)的方式:

  1. 无密码访问: 如果 Redis 服务器未配置密码(即没有设置 "requirepass" 参数),攻击者可以直接连接到 Redis 服务器,并执行任意的命令,包括写入和执行恶意脚本。
  2. 弱密码: 如果 Redis 服务器配置了弱密码,即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攻击者可能通过猜测密码的方式获取访问权限。
  3. 未防护的远程连接: 如果 Redis 服务器允许公开的远程连接,并且未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或防火墙规则,攻击者可以直接从外部连接到服务器。
  4. 绕过 ACL: 如果 Redis 配置了 ACL(访问控制列表),攻击者可能会尝试通过构造绕过策略的请求,以获取越权访问权限。
  5. 未授权的 RCE(远程代码执行): 如果攻击者成功执行远程代码,他们可能会通过写入恶意 Lua 脚本,实现执行任意命令的能力。

为了防止 Redis 未授权访问漏洞的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 设置强密码:确保 Redis 服务器配置了强密码,不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
  • 配置 ACL:使用 Redis 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功能,限制访问权限,只允许必要的主机或 IP 连接。
  • 使用防火墙:限制 Redis 服务器的公开访问,使用防火墙或网络安全组设置只允许受信任的主机连接。
  • 监控日志:监控 Redis 日志,查找异常活动和连接尝试。
  • 更新软件:定期更新 Redis 版本,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

70. JWT的攻击手法? (头部、负载、签名)

JSON Web Token(JWT)是一种用于安全传输信息的开放标准(RFC 7519),通常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然而,由于 JWT 的特性,有一些攻击手法可能会利用其中的组成部分来进行攻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JWT 攻击手法:

  1. JWT 签名绕过: 攻击者可能尝试绕过 JWT 的签名验证,通过修改 JWT 的头部和负载,并重新计算签名,从而伪造有效的 JWT。
  2. JWT 签名算法弱点: 如果使用了不安全的签名算法(如 HS256 算法),攻击者可能会尝试使用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法来破解签名,从而伪造有效的 JWT。
  3. JWT 注入攻击: 如果应用程序未正确验证和过滤用户提供的 JWT,攻击者可能会构造恶意 JWT,包含恶意负载,以尝试执行攻击,如 XSS 或 SQL 注入。
  4. JWT Token 窃取: 如果攻击者能够窃取用户的 JWT,他们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5. JWT Token 预测: 通过分析多个有效 JWT,攻击者可能能够推断 JWT 的签名密钥,从而伪造有效的 JWT。
  6. 时序攻击(Timing Attack): 如果应用程序在验证 JWT 时存在时序差异,攻击者可能通过比较验证时间的消耗时间来推断 JWT 是否有效。

为了防止 JWT 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安全的签名算法:选择使用强大的签名算法,如 RS256(RSA)或 ES256(ECDSA),避免使用弱算法。
  • 验证算法:仅允许使用受信任的签名算法进行验证。
  • 验证和过滤输入:对用户提供的 JWT 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避免注入攻击。
  • 不存储敏感信息:不要将敏感信息存储在 JWT 的负载中,以防止信息泄露。
  • 加强访问控制:使用适当的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资源。
  • 避免暴露 JWT:避免将 JWT 直接存储在客户端,尤其是在不安全的环境中。

71. JAVA中间件漏洞举几个例子?

  1. Apache Struts2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这是一个严重的漏洞,允许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请求,远程执行任意代码。此漏洞已被多次利用,例如2017年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
  2. Apache Tomcat 目录遍历漏洞: 攻击者可能通过构造特定的请求路径,绕过访问控制,访问服务器上的受限目录和文件。
  3. WebLogic Server T3 协议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 T3 协议中的漏洞,执行远程命令,实现远程代码执行。
  4. Jenkins 远程执行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 Jenkins CI/CD 工具中的漏洞,远程执行恶意代码,可能导致服务器被入侵。
  5. JNDI 注入漏洞: 通过在JNDI(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上进行注入攻击,攻击者可能利用漏洞执行任意代码,甚至获取数据库凭证。
  6. Java RMI 注入漏洞: Java RMI(远程方法调用)漏洞可能导致攻击者在远程服务上执行恶意代码,从而获取远程访问权限。
  7. JMX(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s)漏洞: 未正确配置JMX访问控制可能导致攻击者获取敏感信息或执行命令。
  8. ActiveMQ 漏洞: Apache ActiveMQ 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可能导致远程执行命令、拒绝服务等问题。
  9. Joomla 漏洞: 如果未及时更新的话,Joomla(一个流行的CMS)可能会受到SQL注入、远程代码执行等多种漏洞影响。
  10. Elasticsearch 漏洞: 未安全配置的Elasticsearch服务器可能会暴露敏感数据,允许未授权访问。

72. DNS外带可以用在哪些漏洞?

DNS外带攻击(也称为DNS隐蔽信道攻击)是一种利用DNS协议的特性,在正常的DNS查询和响应流量中隐藏传输数据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漏洞和攻击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数据泄露: 攻击者可以利用DNS外带攻击将敏感数据从受感染的系统传输到外部服务器,绕过网络防火墙和安全策略。
  2. 隐蔽通信: 攻击者可以使用DNS外带通信,在受感染系统和远程服务器之间进行隐蔽通信,绕过网络检测和监视。
  3. 绕过防火墙: 一些防火墙和安全设备可能对DNS流量进行较少的检查,攻击者可以通过在DNS查询和响应中隐藏数据来绕过这些防御。
  4. 命令与控制(C&C): 攻击者可能使用DNS外带通信来建立与恶意软件的命令和控制通道,以便控制受感染系统的行为。
  5. 数据窃取: 攻击者可以将窃取的数据通过DNS外带攻击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包括窃取敏感信息、凭证等。
  6. 数据注入: 攻击者可能通过DNS外带攻击向目标系统注入恶意数据,触发漏洞或执行攻击。
  7. 侧信道攻击: 攻击者可能使用DNS外带通信来实现侧信道攻击,通过分析DNS流量来获取关于系统的敏感信息。

为了防范DNS外带攻击,以下是一些建议:

  • 实施DNS查询限制和过滤策略,阻止不必要的外部DNS查询。
  • 监控DNS流量,检测异常的查询和响应。
  • 使用DNSSEC(DNS安全扩展)来加密和验证DNS数据,减少DNS欺骗和篡改的风险。
  • 升级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减少攻击面。
  • 使用可信赖的DNS服务器,避免使用可能受到恶意劫持的DNS服务器。

73. 中间件漏洞总结?

中间件漏洞是指影响应用程序安全和可靠性的中间件软件中存在的漏洞。中间件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层,常用于处理通信、数据存储、身份验证等功能。以下是中间件漏洞的一些总结:

  1. 类型多样: 中间件漏洞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远程代码执行、拒绝服务、数据泄露、身份验证绕过、跨站脚本(XSS)、SQL注入等。
  2. 影响范围广: 中间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和系统,因此中间件漏洞可能会影响许多系统,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3. 严重性高: 中间件漏洞可能导致恶意攻击者获取系统控制、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甚至影响业务连续性。
  4. 漏洞利用工具: 存在许多自动化的漏洞利用工具,可用于检测和利用中间件漏洞,加剧了漏洞的风险。
  5. 漏洞来源: 中间件漏洞可能源自于软件本身的缺陷、配置不当、不安全的默认设置、第三方组件的漏洞等。
  6. 及时更新和修复: 为了防止中间件漏洞的利用,应及时更新中间件版本,修复已知漏洞,并遵循厂商提供的最佳实践。
  7. 安全配置: 配置中间件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功能,限制访问权限,并启用安全功能,如加密和身份验证。
  8. 定期扫描和测试: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以发现和修复中间件中的漏洞。
  9. 监控和响应: 实施实时监控,以及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在发现漏洞利用时迅速采取措施。
  10. 培训和教育: 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开发人员、管理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减少中间件漏洞的风险。

74. 谈一谈Windows系统与Linux系统提权的思路?

Windows 系统提权思路:

  1. 漏洞利用: 攻击者可能利用 Windows 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例如内核漏洞或服务漏洞,执行恶意代码并提升权限。
  2. UAC(用户账户控制)绕过: 攻击者可能尝试绕过 UAC,通过伪装或修改特定的系统进程或应用程序,实现提权。
  3. 恶意软件: 攻击者可能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如 rootkits 或驱动程序,来获取系统权限。
  4. 提权工具: 存在一些专门的提权工具,如 "Mimikatz",攻击者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取敏感信息或提升权限。
  5. 服务配置: 攻击者可能利用错误配置的服务,执行代码并获得系统权限。
  6. 密码破解: 如果攻击者获得了低权限账户的凭证,他们可能会尝试使用密码破解工具来获取更高的权限。

Linux 系统提权思路:

  1. 漏洞利用: 类似于 Windows,攻击者可能通过利用 Linux 内核或应用程序的漏洞,执行恶意代码并提升权限。
  2. SUID/SGID 提权: 攻击者可能寻找设置了 SUID(Set User ID)或 SGID(Set Group ID)位的可执行文件,这些文件在执行时会以文件所有者或组的权限运行,攻击者可以滥用这些权限来获取更高的权限。
  3. 提权工具: 类似于 Windows,也存在一些专门的 Linux 提权工具,攻击者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提升权限。
  4. 内核模块: 攻击者可能编写恶意的内核模块,通过加载这些模块来获取系统权限。
  5. 计划任务: 攻击者可能修改计划任务,让其执行恶意脚本或程序,实现提权。
  6. 密码破解: 如果攻击者获取了低权限账户的凭证,他们可能会尝试使用密码破解工具来获取更高的权限。

为了防止系统提权,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Linux,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 配置合适的权限,最小化特权,避免过多的权限。
  •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 禁用或删除不必要的账户和服务。
  • 监控系统活动,检测异常行为。
  •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来阻止恶意流量。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寻找系统漏洞。
  • 检查系统中的 SUID/SGID 文件和可执行文件,确保其权限正确。

75.python有哪些框架,其中出现过哪些漏洞

Python有许多流行的框架,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Web应用、网络服务、数据分析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ython框架,以及其中一些曾经出现过的漏洞示例:

  1. Django: Django是一个高级的Web应用框架,曾经出现过一些安全漏洞,如跨站脚本(XSS)、CSRF(跨站请求伪造)等。
  2. Flask: Flask是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其漏洞通常与不安全的默认配置、不正确的输入验证等有关。
  3. Tornado: Tornado是一个用于构建异步网络应用的框架,曾经出现过一些安全漏洞,如拒绝服务(DoS)攻击。
  4. Bottle: Bottle是一个简单的微框架,其安全漏洞可能与不正确的路由配置和输入验证有关。
  5. CherryPy: CherryPy是一个用于构建Web应用的框架,过去曾出现过一些跨站脚本(XSS)漏洞。
  6. Web2py: Web2py是一个全栈式的Web应用框架,其漏洞与身份验证、会话管理等有关。
  7. Pyramid: Pyramid是一个适用于大型应用的框架,安全漏洞可能涉及权限控制、跨站脚本(XSS)等问题。
  8. FastAPI: FastAPI是一个高性能的Web框架,由于其较新,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公开漏洞。

76.小程序的渗透和普通渗透的差异

  1. 技术栈不同: 小程序采用的是前端开发技术,如JavaScript、CSS和HTML,与传统的Web应用有所不同,因此在渗透测试中需要针对小程序的技术栈进行特定的测试。
  2. 平台限制: 小程序是在特定平台上运行的,如微信、支付宝等,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限制和规范,需要考虑这些限制在渗透测试中的影响。
  3. 访问权限: 小程序对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有限制,渗透测试需要关注小程序是否存在越权访问问题,例如未授权访问用户信息。
  4. 跨平台问题: 有些小程序可能会在不同平台上运行,需要测试在不同平台下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5. 代码托管: 小程序的代码通常托管在第三方平台上,渗透测试可能需要检查代码托管平台的安全性,以防止恶意篡改或代码泄露。
  6. 移动设备: 小程序通常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渗透测试需要关注移动设备上的安全问题,如存储数据加密、防止数据泄露等。
  7. 应用生命周期: 小程序的生命周期与传统Web应用有所不同,渗透测试需要考虑在不同阶段进行安全测试,如启动、运行和关闭阶段。
  8. 本地存储: 小程序可能会使用本地存储来保存一些敏感数据,渗透测试需要检查本地存储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泄露。
  9. 移动支付: 一些小程序可能涉及移动支付,渗透测试需要验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防止支付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77.app本身的漏洞测试四大组件

  1. Activity组件漏洞测试: Activity是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的界面部分,漏洞测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未授权访问: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授权访问敏感Activity的漏洞,防止未授权用户获取敏感信息或执行敏感操作。
  • 跨组件攻击:验证Intent是否得到适当的验证和过滤,以防止攻击者启动其他组件,执行未授权操作。
  • 界面欺骗:检查是否存在界面欺骗漏洞,防止攻击者伪造界面来误导用户。
  1. Service组件漏洞测试: Service是在后台执行操作的组件,漏洞测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未授权访问:确保Service不容易受到未授权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执行敏感操作。
  • 逻辑漏洞:检查Service中是否存在逻辑漏洞,避免数据泄露或越权问题。
  • 拒绝服务攻击:验证Service是否容易受到拒绝服务攻击,防止应用程序不稳定。
  • 敏感信息处理:确保Service正确处理敏感信息,避免泄露敏感数据。
  1. BroadcastReceiver导出漏洞测试: BroadcastReceiver用于接收系统广播和自定义事件,漏洞测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导出漏洞:检查是否有未经授权的广播接收器,攻击者可能利用此来执行恶意操作。
  • 广播劫持:验证广播接收器是否正确处理广播,防止攻击者篡改广播并引导应用程序执行危险操作。
  1. ContentProvider组件漏洞测试: ContentProvider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漏洞测试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 未授权访问:确保ContentProvider不容易受到未授权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获取敏感数据。
  • 敏感数据泄露:验证ContentProvider是否正确处理敏感数据,避免泄露用户信息。

78. IDS/IPS防护原理及绕过思路

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防御系统)是用于保护网络和系统免受恶意活动的安全设备。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检测和阻止异常或恶意的网络流量和活动。以下是IDS和IPS的防护原理,以及一些可能的绕过思路:
IDS/IPS防护原理:

  • 流量监测: IDS/IPS监控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的来源、目的地、协议和内容等,以寻找异常行为或已知攻击模式。
  • 签名检测: IDS/IPS使用已知的攻击签名库,匹配传入流量中的特征,如恶意代码或攻击载荷,来识别已知的攻击。
  • 行为分析: IDS/IPS分析网络流量的行为模式,检测异常活动,如大量连接、端口扫描等,来发现未知的攻击。
  • 规则引擎: IDS/IPS使用规则引擎,配置规则以识别特定类型的攻击或异常情况。这些规则可以是基于签名、行为、协议等的。
  • 实时响应: IPS可以主动阻止恶意流量,如关闭连接、阻止IP地址,以防止攻击者进一步入侵。

可能的IDS/IPS绕过思路:

  • 加密和隐蔽通信: 攻击者可以使用加密通信、混淆技术或隐藏在正常流量中的恶意内容,以逃避IDS/IPS的检测。
  • 分段攻击: 攻击者可能分割攻击载荷为多个数据包,使得IDS/IPS难以检测到完整的恶意代码。
  • 攻击多样化: 攻击者不断变化攻击手法,或使用零日漏洞,以绕过基于已知签名的IDS/IPS检测。
  • 规避技术: 攻击者可能使用规避技术,如IP欺骗、分段IP数据包等,以混淆或规避IDS/IPS的检测。
  • 低带宽攻击: 攻击者可能使用低带宽攻击,避免触发流量异常的检测规则,但仍然造成影响。
  • 漏洞利用: 攻击者可能利用IDS/IPS本身的漏洞,或使用已知绕过方法,以使其失效。

79. json的csrf的利用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用于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CSRF(跨站请求伪造)是一种攻击方法,攻击者通过伪造请求来利用用户已登录的身份进行恶意操作。在JSON中,CSRF攻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利用:

  1. JSON数据的POST请求: 攻击者可以构造一个包含恶意操作的JSON数据,并通过POST请求发送到目标站点。由于浏览器在发送跨域POST请求时不会附加Cookies等信息,攻击者可能无法直接访问用户的Cookie,但仍然可以执行一些未授权的操作。
  2. 利用预请求(OPTIONS): 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预请求(OPTIONS请求)来探测目标站点的访问控制策略,然后构造合适的POST请求,绕过CSRF防护措施。
  3. 绕过同源策略: 攻击者可能构造JSONP请求,利用不同源的服务器进行CSRF攻击。虽然现代浏览器已经增强了对JSONP的安全限制,但仍存在某些情况下的风险。

80.json格式的数据包可以测哪些漏洞?

JSON格式的数据包在移动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中广泛用于数据交换。测试JSON数据包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种可能的漏洞:

  1. JSON注入: 类似于SQL注入,攻击者可能在JSON数据包中插入恶意代码,导致应用程序执行非预期的操作,如执行未授权的查询或操作。
  2. JSON解析漏洞: JSON解析器可能存在漏洞,使得攻击者可以触发拒绝服务(DoS)攻击,内存泄漏或执行远程代码。
  3. 敏感数据泄露: 如果JSON数据包中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或个人信息,而未经加密或适当保护,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4. 跨站脚本(XSS): 如果应用程序在客户端解析JSON数据并将其展示在用户界面上,攻击者可以在JSON数据中嵌入恶意脚本,从而实现XSS攻击。
  5. 跨站请求伪造(CSRF): 如果JSON请求在没有适当验证的情况下被执行,攻击者可以伪造请求来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6. 访问控制问题: JSON数据包可能包含访问控制信息,攻击者可能通过篡改数据包来绕过访问控制机制。
  7. 业务逻辑漏洞: JSON数据包可能包含用于指导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参数,攻击者可能通过篡改这些参数来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或绕过业务规则。
  8. 数据完整性: 如果JSON数据包的内容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导致应用程序处理错误的数据。

81. 内网服务器,如何进行信息收集?

在进行内网信息收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步骤来获取有关内网环境的有用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收集方法和技术:

  1. 主机发现和端口扫描: 使用工具如Nmap,对内网进行主机发现和端口扫描,以识别活动主机和开放端口,获取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
  2. 服务识别和版本检测: 通过扫描后的开放端口,确定运行在主机上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的版本,这有助于了解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
  3. 漏洞扫描: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如OpenVAS、Nessus)对主机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查找已知漏洞,从而评估内网的风险程度。
  4. 目录扫描和枚举: 使用工具(如DirBuster、Gobuster)扫描Web服务器目录,尝试发现隐藏的目录和文件,了解应用程序结构。
  5. 网络抓包: 使用工具(如Wireshark、tcpdump)捕获内网中的网络流量,分析通信模式、协议使用和可能的敏感信息泄露。
  6. 域名信息收集: 使用工具(如nslookup、dig)查找内网中的域名信息,了解域控制器、域名解析等相关信息。
  7. LDAP查询: 如果有域控制器,可以使用LDAP查询工具来获取用户、组织单位等信息,帮助了解内网中的用户和结构。
  8. SNMP信息收集: 对支持SNMP的设备进行信息查询,获取系统信息、网络拓扑等数据。
  9. 社交工程和OSINT: 在公开信息和社交媒体中搜索有关目标组织的信息,获取人员、技术栈、联系方式等数据。
  10. 内网服务扫描: 检查内网中的活动服务、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了解内部服务的功能和安全性。
  11. 网络拓扑图绘制: 根据扫描结果和收集到的信息,绘制内网的网络拓扑图,帮助理解内部结构和连接。
  12. 文件共享和存储: 探测内网中的文件共享、存储和备份,可能包含敏感信息。
  13. 日志分析: 收集并分析内网中各个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日志,了解活动和异常情况。

82. 如果拿下了内网边界层的某一个阿机器,如何对内网其他进行探测?

一旦攻击者在内网边界层成功入侵了一台主机,他们通常会尝试通过以下步骤对内网中的其他主机进行探测和侦察:

  1. 主机扫描: 使用工具如Nmap,对内网范围进行扫描,以获取其他主机的IP地址和开放端口。
  2. 服务版本检测: 在扫描结果中,识别出每个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这可以帮助攻击者找到已知的漏洞和攻击路径。
  3. 漏洞扫描: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如OpenVAS、Nessus),对内网中的每个主机进行漏洞扫描,以查找已知的漏洞。
  4. 目录扫描和枚举: 对于Web服务器,使用工具(如DirBuster、Gobuster)扫描目录,以寻找可能的隐藏路径和文件。
  5. 端口开放服务: 确定每个主机上运行的端口和相关的服务,从而了解攻击面和潜在漏洞。
  6. 敏感数据泄露: 搜索主机上的文件、配置和日志,寻找可能的敏感信息泄露,如密码、凭证、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等。
  7. 活动用户和域信息: 使用工具(如BloodHound、Mimikatz)检查已登录用户、域控制器和用户组等信息。
  8. 社交工程和OSINT: 在内网中寻找人员、技术栈、联系信息等,通过社交工程和公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侦察。
  9. 横向移动: 如果攻击者成功获取了某台主机的凭证,他们可以使用这些凭证尝试在内网中横向移动,攻击其他主机。
  10. 内部端口扫描: 在内网中,攻击者可能利用凭证尝试访问其他主机上的服务和端口,以进一步扩大攻击面。
posted @ 2023-08-15 17:26  QxrwQ  阅读(2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