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学习笔记】【化学】有机相关知识梳理

有机相关知识梳理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主要化学反应

高中有机主要反应(不涉及加聚、缩聚):

烃三角涵盖了烷、烯、炔和卤代烃三种烃类的关系,可逆三角中的三类物质可以互相转化、醇醛酸酯化三角主要反应以连续氧化和酯化反应为特征,同时包含二者的逆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


从烷烃出去的只有一个取代反应,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生成 X 卤代物(卤代烃)。

从烯 / 炔出去的都是加成反应,且反应均需加热,分别生成烷烃(\(\ce{H2}\) 加成)、卤代烃(\(\ce{HX}\) 催化)、醇(\(\ce{H2O}\) 加成)。当然烯 / 炔加成也可以得到烯烃,比如 烯烃「\(1,4\) 加成,\(2,3\) 双键」、炔烃加成;在极少数情况,例如「烯醇式重排」下会由于醇的不稳定性而得到醛。

从卤代烃出去的有两个反应,分别是取代消去反应,反应均需加热。一个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下发生取代(水解)生成醇,碳卤键断裂;一个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 / 炔,碳卤键和碳氢键断裂,得到双键 / 三键。

醇可发生的反应很多,大的方面有取代消去氧化反应

  • 取代反应又可以分为卤代酯化(实际上两个醇还可以发生成醚反应,不过和酯化原理相同,这里不做赘述),卤代得到卤代烃,和酸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酯化得到酯。
  • 消去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和浓硫酸反应得到烯 / 炔。
  • 氧化反应又可以分为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催化氧化,都可以连续氧化先得到醛再得到羧酸,二者必须保证 \(\alpha\) 碳上存在氢。催化氧化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alpha\) 碳上两个氢时生成醛,一个氢时生成酮;酸性高锰酸钾先氧化得到醛,再联系氧化得到羧酸。

醇需要加热的有三个个反应,一个是消去反应生成烯 / 炔,一个是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酯化反应。

醛由于其中间价态,既可以发生氧化又可以发生还原。其中氧化反应,可以通过酸性 \(\ce{KMnO4}\) 氧化、\(\ce{Br_2}\) 水氧化、催化氧化和弱氧化剂氧化(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溶液)得到羧酸;还原反应可以在氢气加成和加热条件下,还原为醇。

除了醛之外,酮也可以在氢气加成和加热条件下,还原为醇。二者是相似的,但酮没有醛那么活泼,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等氧化为酸。

酯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酸性水解碱性水解,生成醇和羧酸,同时有可能在酸性 / 碱性环境下与其它物质反应得到副产物。


只有烯 / 缺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加成能够得到烷烃。

从烯 / 炔进入(箭头指向烯 / 炔)的反应一定都是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类似于加成反应的逆反应,分别由卤代烃反应得到。

卤代烃有三种生成途径:烷烃取代、稀炔加成、醇类取代,即「二取代一加成」。

醇的生成途径是所有有机物类中最多的:稀炔加成,卤代烃取代(水解),醛类还原,酯类水解。

醛只能通过醛类氧化得到。

羧酸主要通过氧化得到,一般主要是醛类和醇类氧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由酯类水解得到。

酯可以由羧酸和醇酯化得到。


未涉及到的反应:

  • 各种物质(烷、烯、炔、醇和醛)的燃烧,各种有机物燃烧基本都生成二氧化碳
  • 烯 / 炔的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烯、炔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能够使得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醇和钠的反应:发生置换,得到 \(\ce{R-ONa}\)
  • 醛与氢氰酸加成 & 羟醛缩合。
  • 羧酸的弱酸性:羧酸可以和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苯酚钠以及碳酸钠反应。
  • 酯交换反应:酯脱 \(\ce{OR}\) 醇脱氢。
  • 涉及苯环、酚相关反应。

涉及苯环的反应:

苯只有四个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和被氢气加成。

苯的同系物:

  • 只要连苯环的碳上有氢,就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羧酸;
  • \(\ce{FeBr2}\) 催化发生卤代反应,取代苯环上邻对位氢;光照条件下侧链被卤代;
  • 加热和浓硫酸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硝基取代苯环上邻对位氢;
  • 被氢气加成生成甲基环己烷。

苯酚:

  • 具有弱酸性,能够和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但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
  • 被溴取代,苯环邻对位被溴取代。
  • 和氢气加成
  • 在空气中氧化,生成苯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在三价铁中发生显色反应。
  • 和乙酰氯、乙酸酐等物质发生成酯反应

三者的共同特点:都可以被氢气加成,将苯环变成环己烷;都可以被溴卤代

苯和苯的同系物共同特点:都可以发生卤代、硝化,苯环被硝基取代。

苯的同系物和苯酚共同特点: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苯特有:磺化。

苯的同系物特有:光照条件下侧链被卤代。

苯酚特有:弱酸性、在空气中氧化成苯醌、显色反应、成酯反应。


试剂 \(\ce{Na}\) \(\ce{NaOH}\) \(\ce{Na2CO3}\) \(\ce{NaHCO3}\) 溴水 溴单质 酸性高锰酸钾
烷烃 / / / / 不反应 反应(光照,加热) 不反应
烯烃 / / / /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alpha-\) 取代) 反应
炔烃 / / / / 反应 反应 反应
/ / / / 不反应 反应(纯的液溴,\(\ce{Fe^3+}\) 不反应
苯的同系物 / / / / 不反应 反应(光照侧链,催化苯环) 反应生成苯甲酸
卤代烃 不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氧化反应
苯酚 反应 反应 反应 不反应 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 氧化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氧化反应(溴水有次溴酸强氧化性) 反应 氧化反应
羧酸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水解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说明:

  1. 醇跟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是因为无碱性。
  2. 草酸是羧酸中的特例,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3. 酯相比酸是较为稳定的物质。

这个表格重点记忆与苯环有关的,之前与苯环无关的在前面结构图中已经主要展现。

试剂用量问题

注意题目是否指明该物质为 \(\pu{1mol}\)

消耗 \(\ce{NaOH}\) 的量

能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有卤代烃羧基

\(\pu{1 mol}\) 卤代烃消耗 \(\pu{1mol}\ \ce{NaOH}\),酚酯消耗 \(\pu{2mol}\),普通酯消耗 \(\pu{1mol}\),羧基消耗 \(\pu{1mol}\)

口诀:

  • 卤代烃:一卤一碱,苯环直连最多俩(非水解)。解释:溴苯在高温高压下可能变溴化钠,生成的苯酚变苯酚钠,所以最多消耗两摩尔。
  • 酯:普通一个,酚酯俩。
  • 肽键:肽键水解,酸补羟基,氨补氢,酸变盐,所以是一个。
  • 羧基:一个。

消耗 \(\ce{H2}\) 的量

能消耗氢气的物质有(还原反应)、双键、三键、苯环。

\(\pu{1mol}\) 苯环消耗 \(\pu{3 mol}\ \ce{H2}\),醛消耗 \(\pu{1 mol}\),双键消耗 \(\pu{1mol}\),三键消耗 \(\pu{2 mol}\)

口诀:双键一个三键俩,一见苯环就加仨,羧基酯基不能加。

注意:高中阶段除了氢气和氢氰酸之外其它均不能加成碳氧双键,氢气也不能加成羧基和酯基上的碳氧双键。

消耗溴水的量

溴水可以取代 / 加成,能消耗溴水的物质有酚羟基邻对位谈谈双键碳碳三键

口诀:取代或加成,双键一个三键俩,酚羟邻对空位加。

注意:溴水不能加成碳氧双键。

有机物主要物理性质

熔沸点

  1. 氢键,沸点高:例如 \(\ce{CH3CH2OH > CH3-O-CH3}\),即由于乙醇有氢键乙醚无氢键,二者分子构成虽然相同但前者沸点高于后者。除此之外 \(\ce{-COOH}\)\(\ce{-NH2}\) 等也具有氢键,沸点都较高。
  2. 无氢键,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3. 相同分子量,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一般规律:

  • 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随着碳数的增加,分子量增加,熔沸点逐渐增加。
  •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同一类有机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 同一类有机物,随着官能团数增加,分子量增加,熔沸点逐渐增加。

例如:\(\ce{CH3CH2Br}\) 的沸点大于 \(\ce{CH3CH2Cl}\),是由于 \(\ce{Br}\) 的分子量比 \(\ce{Cl}\) 大。

结论:碳数相差不大时,熔沸点 醇 > 卤代烃 > 一般的烃。

羧酸与质量相当的其它有机化合物相比,沸点较高。这与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有关。

溶解度

相似相溶

  •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例如二氧化硫溶于水的程度比二氧化碳大,是因为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
  • 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例如溴微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
  • 一般地,有机物之间均易溶,例如苯甲酸不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和苯。

注意:判断物质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的标准是判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而不是分子中是否含有极性键。

亲水集团与疏水基团

常见亲水基团:氢键可以影响水溶性,含有氢键的一般都亲水,例如 \(\ce{-OH}、\ce{-NH2}、\ce{-COOH}、\ce{-SO3H}\)

常见疏水基团:烃基,酯基。

既含有亲水基团又含有疏水基团的物质有硬脂酸,例如 \(\ce{C17H35COONa}\),其中 \(\ce{C17H35CO}\) 亲水,\(\ce{-ONa}\) 亲水,可以用此原理来去污。

氢键的影响

水分子形成氢键,溶解度提升。

例:如下图所示,碳酸氢钠两个碳酸氢根分子会形成分子间氢键,缔合形成大分子,所以溶解度比碳酸钠更小。

image-20241106110655408.png

注意:不能加入四氯化碳萃取从而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根据有机物一般互溶,且四氯化碳与溴互溶,三者会互溶在一起,不能达到萃取的效果。

醇醛酮羧酸酯

大体上,都是随着碳数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减小。

常温下饱和的一元醇:

  • \(\ce{C} \le 3\)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 \(4 \le \ce C \le 11\) 是油状液体,仅可部分溶于水。
  • \(\ce C \ge 12\) 是固体,难溶于水。

甲醛、乙醛、丙醛、丙酮等低级醛、酮均易溶于水。这里低级醛指的是碳数少。碳数越多,醛和酮溶于水的能力越差。

碳数 \(\ce < 4\) 的羧酸可以与水互溶,随分子中碳链(疏水基)的增长,溶解度迅速减小。

酯类微溶于水,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易溶于有机溶剂。

状态

对于烃来说,一般情况下(特例看题给信息):

  • 碳数 \(\le 4\) 时,是气态;
  • 碳数 \(\ge 4\) 时,是液 / 固态。

有些物质在标况(\(\pu{0^\circ C}\))下是液态,常温(\(\pu{25^\circ C}\))下是气体,例如一氯乙烷,新戊烷。

非烃类物质:

  • 醇:甲醇常温下是气体,乙醇常温下是液体。
  • 醚:二甲醚标况下是气体。

对于所有的有机物:

标况下:

  • 只含 \(\ce{C、H}\) 两种元素,即烃类物质:碳数 \(\le 4\) 的有机物为气体。
  • \(\ce{Cl}\) 元素:一氯甲烷 \(\ce{CH3Cl}\) 为气体。
  • \(\ce O\) 元素:甲醛 \(\ce{HCHO}\) 和二甲醚 \(\ce{CH3-O-CH3}\) 为气体。

室温(\(\pu{25 ^\circ C}\))下:

  • 只含 \(\ce{C、H}\) 两种元素,即烃类物质:除标况外,还有新戊烷为气体。
  • \(\ce{Cl}\) 元素:除标况外,还有一氯乙烷 \(\ce{CH3CH2Cl}\) 为气体。
  • \(\ce O\) 元素:除标况外,还有乙醛 \(\ce{CH3CHO}\) 为气体。

补充:烷烃碳数 \(\ge 17\) 是固态,烯烃碳数 \(\ge 19\) 是固态。

密度与分层

一般研究液态物质,密度:

  • 烃、酯 < 水。注意:带稠环的不一定,比如萘的密度大于水
  • 卤代烃 > 水。
  • 硝基苯 > 水。

与苯有关的物质,苯和乙苯密度都小于水,硝基苯和溴苯密度都大于水。

一般情况烃和酯在水的上层,而卤代烃和硝基苯在水的下层。

烷烃:随着碳数增加,烷烃的密度逐渐增大。

卤代烃:随着碳数的增加,卤素 \(\ce X\) 数目相同的卤代烃的密度一般逐渐减小。

其它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不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苯可以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但不能把其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萃取出来。

苯酚:

  1.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粉红色。
  2. 微溶于冷水(一般在冷水中是白色浑浊),易溶于热水(\(\pu{65^\circ C}\) 以上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3. 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作杀菌消毒剂。
  4. 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若苯酚进入眼睛,则立刻用乙醇清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羧酸:

  1. 低级酸(碳数少的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 纯净的乙酸俗称冰醋酸
  3. 甲酸俗称蚁酸,最早在蚂蚁身上提取。是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4. 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蜡状固体。

酯: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

有机物的鉴别和除杂

鉴别

核心三大问题:是否反应,是否溶解,上层下层(密度问题)。

常用试剂:

  1. 水:是否互溶(考虑水溶性),若不互溶,再考虑是否分层(考虑密度)。
  2. 酸性高锰酸钾:是否反应,若不反应,考虑是否分层(考虑密度);若能反应,则考虑是否褪色。
  3. 溴水:主要是两类反应,加成取代,加成例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取代例如苯酚邻对位可以被溴取代。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靠的不是特别多的氧化反应,例如修水可以氧化醛基。
  4. \(\ce{FeCl3}\) 溶液:是否反应,若不反应,考虑是否分层(考虑密度);若能反应,则考虑酚羟基的显色反应。
  5. 银氨溶液:主要鉴别醛基和还原糖,但由于其无色,用的没有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更多。
  6.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具有蓝色絮状沉淀,可以检验羧基,发生中和反应,沉淀被溶解掉;可以检验醛基,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e{Cu2O}\);不反应,但分层(考虑密度)。

注:由于甲酸既有醛基又有羧基,可以直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即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蓝色絮状沉淀消失,再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常见物质鉴别:

乙酸和乙酸乙酯:用水鉴别。前者与水互溶,后者微溶于水,会和水分层。

苯和溴苯:用水鉴别。前者密度小于水,后者密度大于水。

苯和乙烯(己烯):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前者与溴水分层,在溶液上层,后者使得溴水褪色。

苯和甲苯:酸性高锰酸钾。前者不反应,后者褪色。(这里不能用溴水,因为甲苯只能和液溴反应)

注意:

  • 一般涉及到需要鉴别物中含有乙醇的情况,优先考虑
  • 一般涉及到作为鉴别物,优先考虑溴水。苯酚能产生白色沉淀,烯能使溴水褪色。
  • 一般涉及到甲酸作为鉴别物,优先考虑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除杂

本质:利用物理性质差异。

核心三大思路:溶解度差异、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转化为高沸点物质。

常见物质除杂:

物质 杂质 试剂 / 操作
乙烷 \((\ce g)\) 乙烯 / 乙炔 使用溴水洗气,乙烷不溶于溴水,会飘走,乙烯 / 炔变成高沸点物质溶于水中
己烷 \((\ce l)\) 乙醇 水洗,分液取上层(弃水层)
硝基苯 浓硝酸 水洗,振荡静置分液弃水层
乙醇 加入生石灰 \(\ce{CaO}\) 后蒸馏
乙醇 乙酸 蒸馏(加入氧化钙 / 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
乙酸乙酯 乙酸、乙醇 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吸收醇,中和酸,降低酯的溶解度)
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弃水层(反萃取)
甲苯 蒸馏(同系物蒸馏往往是最好的方式)
溴苯 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弃水层
溴苯 蒸馏

说明:

  1. 去除乙烷中的杂质乙烯 / 乙炔,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因为会引入杂质二氧化碳,不能使用溴的四氯化碳,因为乙烷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二者互溶,会导致乙烷损失。
  2. 去除乙醇中的杂质水 ,不能使用蒸馏,因为二者有氢键作用,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状态——共沸物。
  3. 去除乙醇中的杂质乙酸,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乙醇会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来除杂。
  4. 去除苯中的杂质苯酚,二者虽然互溶,如果使用蒸馏可能会导致苯酚被氧化,所以一般不用蒸馏除杂。
  5. 除去苯中的杂质甲苯,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因为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会形成苯甲酸,依然会溶于苯。
  6. 除去溴苯中的杂质溴,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这里苯环上的溴不会水解(苯环上的卤素不水解)。但若是除去溴乙烷中的杂质溴,则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因为溴乙烷中的溴会被氢氧化钠溶解,应该使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碱性更弱。乙酸乙酯中除杂乙酸和乙醇和这个类似。
  7. 不能利用与水密度的相对大小,用水分离苯和溴苯,因为苯和溴苯互溶,二者的作用力比水大。
posted @ 2024-11-15 10:20  向日葵Reta  阅读(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