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拒绝捐肾”应去道德化评价
对“拒绝捐肾”应去道德化评价
儿子身患重病,母亲真的见死不救吗?家住巴南区化龙路松竹园的杨女士说,不让母亲进家门、 “诅咒”母亲,为了让母亲捐肾,儿子儿媳做得太过。据媒体报道,河南商丘男子裴才患尿毒症,最好的治疗是换肾。他提出让母亲捐肾,母亲检查后配型成功但是拒绝捐肾。她称,根本没想过能配型成功,儿子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宁可留个好身体,打工给他做透析,也不愿冒风险捐肾。 当我们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注定就是不理解。一方面,缘何母亲就是不愿意给孩子捐肾呢?既然作为母子关系,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奉献精神,这才算得上是一种正常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在母子关系上,是不是母亲天然就需要奉献,就不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呢?具体到捐肾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自由裁量权应该在于母亲这里,还是应该接受公众的声讨呢?笔者以为,当太多的道德枷锁捆绑在“拒绝捐肾”这样的事件上的时候,我们的评论已经早就偏离了客观和理性的方式,已经向着没有理性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有鉴于此,我们就可以说,对于“拒绝捐肾”这样的事件,我们需要更多“去道德化”评价,而不是陷入一种谴责的境地中。 捐肾与否,在于家庭之中,这原本就是一件很普通的家务事。正如有人讲出的那样,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清官,也不能够将自己的家务事处理清清爽爽,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呢?所以,对于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亲到底捐肾与否,这样的选择权完全在母亲这里,这更是一种体现生命至上的自由选择权利。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儿子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捐肾,自然是伟大的,但是不捐肾也并没有贬低母亲的伟大。因为母亲给予我们生命,这已经算得上世间最为伟大的事情,我们哪里还有再多的请求让母亲再次无私奉献和付出呢?所以,对于拒绝捐肾,我们需要给这位母亲太多的尊重,不要让母亲陷入到一种道德谴责的境地之中。 另外,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理由去强制要求别人付出,及时母子之间也是如此。因为,毕竟奉献在很多时候,也就是一种风险。对于捐肾这件事来说,尽管说没有风险,但是说也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母亲的选择,我们需要尊重,儿子的痛苦,我们也需要明白。对于生命来说,原本就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在这样的平等基础上,我们似乎应该能够明确这样的基本价值,那就是,如果只是一味批评道德低下的话,不仅不能够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是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思考。拒绝捐肾,这原本就是一种自由,而不是一种被放置在道德烤箱上的物品。 既然如此,我们对拒绝捐肾这样的事情,就应该有“去道德化”的评价,不能够赋予太多道德谴责。而是应该让我们明白,即使母亲不愿意捐肾,她依旧是伟大的。我们需要做出的,就在于这样的制度改变,即能够从更多的社会保障制度上进行努力,让捐肾与否能够成为人们的一种道德提升的认识,也能够增强人们对于捐肾与否的看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更多的有病痛的人,能够在社会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获得新生,懂得寻找制度救济,而不是局限于家庭之内的道德谴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