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目录
OSI参考模型
层次模型 | 作用 | 数据单元 | 主要设备 |
---|---|---|---|
第七层 应用层 |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接口。 | message | 计算机 |
第六层 表示层 |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将数据用计算机语言表示出来,并对其进行加密解密和压缩解压。 | message | 计算机 |
第五层 会话层 | 建立、管理、中止对话。判断不同操作系统中的两个软件是否可以进行通信。 | message | 计算机 |
第四层 传输层 |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量和差错校验。分为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 数据段 | 防火墙 |
第三层 网络层 | 定义逻辑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寻址,理论选择转发数据的最佳路径,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 数据包 | 路由器 |
第二次 数据链路层 |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 数据帧 | 交换机 |
第一层 物理层 |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层。 | 比特流 | 网卡 |
TCP/IP协议簇、端口号的组成
层次模型 | 协议以及对应的端口号 |
---|---|
应用层 | HTTP(tcp):80、HTTPS(tcp):443、FTP(tcp):20,21、TFTP(udp):69、SNMP(udp):161、SMTP(tcp):25、POP3(tcp):110、telnet(tcp):23、ssh(tcp):22、DNS(tcp,udp):53、DHCP(udp):67,68。 |
传输层 | TCP:可靠低效 UDP:高效不可靠 |
数据链层 | ppp协议 |
网络层 | ip(ICMP IGMP ARP RARP) |
物理层 | IEEE802.3有线局域网(以太网)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
数据封装过程
应用层 首先将数据分片( 不可能将整个文件直接传输过去文件过大等因素) 数据
传输层: 接收上一层的分片数据,加入tcp头部地址 变成数据段,(传输层功能)
网络层:接收数据段加入 ip头部 变成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接收数据包 加入 MAC 头部 变成 数据帧
物理层:接收数据帧,变成bit流
数据解封装过程
解封装过程与封装过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