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机启动原理

从按下电源到开始操作,计算机都经历了什么。。。从开机到正常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輸出輸入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

 

  1.1 硬件自检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1.2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2.1 主引导记录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 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 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 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2 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 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区。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 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3) 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 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5) 第9-12字节:该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逻辑地址

  (6) 第13-16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

    最后的四个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决定了这个主分区的长度。也就是说,一个主分区的扇区总数最多不超过2^32次方

    如果每个扇区为512个字节,就意味着单个分区最大不超过2TB。再考虑到扇区的逻辑地址也是32位,所以单个硬盘可利用的空间最大也不超过2TB。如果想使用更大的硬盘,只有2个方法:一是提高每个扇区的字节数,二是增加扇区总数

 

第三阶段:硬盘启动

  这时,计算机的控制权就要转交给硬盘的某个分区了,这里又分成三种情况

  3.1 情况A:卷引导记录

    上一节提到,四个主分区里面,只有一个是激活的。计算机会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卷引导记录"(Volume boot record,缩写为VBR)

    "卷引导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这个分区里的位置。然后,计算机就会加载操作系统了

 

  3.2 情况B: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随着硬盘越来越大,四个主分区已经不够了,需要更多的分区。但是,分区表只有四项,因此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区可以被定义成"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所谓"扩展分区",就是指这个区里面又分成多个区。这种分区里面的分区,就叫做"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计算机先读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扩展引导记录"(Extended boot record,缩写为EBR)。它里面也包含一张64字节的分区表,但是最多只有两项(也就是两个逻辑分区)

    计算机接着读取第二个逻辑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再从里面的分区表中找到第三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某个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只包含它自身为止(即只有一个分区项)。因此,扩展分区可以包含无数个逻辑分区

    但是,似乎很少通过这种方式启动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确实安装在扩展分区,一般采用下一种方式启动

 

  3.3 情况C:启动管理器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读取"主引导记录"前面446字节的机器码之后,不再把控制权转交给某一个分区,而是运行事先安装的"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户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

    Linux环境中,目前最流行的启动管理器是Grub

    

 

第四阶段:操作系统

  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的内核首先被载入内存

  以Linux系统为例,先载入/boot目录下面的kernel。内核加载成功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是/sbin/init。它根据配置文件(Debian系统是/etc/initab)产生init进程。这是Linux启动后的第一个进程,pid进程编号为1,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后代

  然后,init线程加载系统的各个模块,比如窗口程序和网络程序,直至执行/bin/login程序,跳出登录界面,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课后笔记:计算机启动原理流程图

 

posted @ 2020-11-11 14:19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阅读(14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