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QE化"的思考

最近测试圈子里流传一篇有关去QE(Quality Engineer)的文章,此文如平地惊雷,突然在圈子里炸开了锅。文中所述使很多同行有点人人自危,担心行业未来和自身发展前程,而后不久就有大神写出“去QE化,测试如何破茧重生”等软文,深入剖析,指明方向。

这里笔者谈谈自己所思所想,不求能解决疑惑,只求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考虑


首先,笔者认为去QE化属于博眼球的话题,可以关注,但是无需过多担忧
那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只是博眼球,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大公司为什么已经在试验?其实,大公司的试验核心点是在提高质量效率和节约成本,去QE头衔只是表象,QE的核心职能仍然在,它被融入到开发和运维中。而且随着和其他部门岗位的融合,其QE职能实质上是被强化了。何况到目前为止,即便在国际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展,也是属于探索试验阶段,距离全面落地和推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用说,很多国内中小型公司在成本和资源均有限的条件下,根本无力推行去QE化


其次,测试理论需要更好的落地执行
之前有网友说到:30年内,QE只会加强,不会“去”。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原因是目前国内很多公司连最基本的测试理论都没实践出成果,比如:双V模型、敏捷测试等等,而整天关注各种高大上的话题和概念,这是本末倒置的。再来看看测试从业者,有至少超过一半的测试工程师不会写测试脚本、读源码,甚至不能很好的设计出测试用例、定位追踪bug、写测试报告,更不用说主动去推动测试流程的规范化、负责完整的测试项目。试问:这样的水平如何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呢?去不去QE化,这些同行都面临着危机,被淘汰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作为技术人员,本质上还是潜心研究技术比较好,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蹭热点话题,得有所坚守,稳稳地、踏实地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才是核心


最后,去QE不管以后能否全面在国内落地,个体实力才是王道
如果不会落地,国内QE还有个行业天花板的问题存在,需要更多优秀的职业人去推高它,促进行业发展。如果去QE真是危机,那么就在从现在到落地的这段时间中去寻找新的机遇和价值点,实现它,推动落实它。看得到的出路就有开发、运维、产品、测试开发等等,然而不管哪一种,都需要自身的强大实力作为支撑。个体有实力,就能够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中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就能在公司面临巨变时永远处于有利位置,就有了不断迈向更好的平台的资本。
个体的实力通过学习而来,众所周知学习的重要性,也读过太多有关学习的文章和书籍,笔者不再累述。千言万语汇总成一句话:持续学习的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多远


居安思危,测试思维的核心是常怀有危机意识
与其诚惶诚恐,终日惴惴不安
不如平心静气,即刻知行合一

posted @ 2018-07-11 15:28  修行者HT  阅读(15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