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理论
自动化测试的开始
一.测试的基础理论:
检测实际输出与预测输出的压差异,衡量软件的质量
二.软件的开发模型与生命周期:
2.1软件开发模式
瀑布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
2.1.1破布模型
(1).瀑布模型的特点:
是线性模型的一种,每一个阶段只执行一次
文档驱动
(2)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当前阶段完成后,只需关注后续阶段
缺点:
不相应需求的变化
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3) 瀑布式的具体方案:
可研与计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求分析 ->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文档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文档
编码 ->程序
软件测试 ->测试报告
运维维护
2.2.1快速原型模型
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1).快速原型模型的特点
1).快速的构建软件的原型
2).支持用户参与
优缺点: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风险。
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
三、模型测试
3.1模型测试分类
1.v模型
2.w模型
3.1.2 v模型
1.v模型的结构: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2.V模型介绍: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由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文献中发布,旨在改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3.2).V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
缺点: 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
3.1.2 v模型
1.v模型的结构: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集成-> 实施->交付
验收/系统测试设计->集成测试设计 ->单元测试设计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2.优点缺点:
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
更早的介入测试,能今早的发现缺陷进行修复
缺点:对测试技术要求高,实践起来困难
3.测试软件的分类
1.按照测试阶段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2.是否覆盖源代码:黑盒系统、白盒系统、灰盒系统
3.按照是否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4.按照是否自动化: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
5.其他测试:冒泡测试、回归测试、随机测试、探索测试
冒烟测试 :保证最主要的核心功能
回归测试:bug跟踪 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