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中RECORD、VARRAY、TABLE的使用详解
1 说明
1.1 RECORD
定义记录数据类型。它类似于C语言中的结构数据类型(STRUCTURE),PL/SQL提供了将几个相关的、分离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组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即RECORD复合数据类型。在使用记录数据类型变量时,需要在声明部分先定义记录的组成、记录的变量,然后在执行部分引用该记录变量本身或其中的成员。
定义记录数据类型的语法如下:
TYPE RECORD_NAME IS RECORD(
V1 DATA_TYPE1 [NOT NULL][:=DEFAULT_VALUE],
V2 DATA_TYPE2 [NOT NULL][:=DEFAULT_VALUE],
VN DATA_TYPEN [NOT NULL][:=DEFAULT_VALUE]);
1.2 VARRAY
数组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一组成员的集合。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唯一的下标,它取决于成员在数组中的位置。在PL/SQL中,数组数据类型是VARRAY(variable array,即可变数组)。
定义VARRAY数据类型的语法如下:
TYPE VARRAY_NAMEIS VARRAY(SIZE) OF ELEMENT_TYPE [NOT NULL];
其中,varray_name是VARRAY数据类型的名称,size是正整数,表示可以容纳的成员的最大数量,每个成员的数据类型是element_typeo默认时,成员可以取空值,否则需要使用NOT NULL加以限制。
1.3 TABLE
定义记录表(或索引表)数据类型。它与记录类型相似,但它是对记录类型的扩展。它可以处理多行记录,类似于C语言中的二维数组,使得可以在PL/SQL中模仿数据库中的表。
定义记录表类型的语法如下:
TYPE TABLE NAME IS TABLE OF ELEMENT_TYPE [NOT NULL]
INDEX BY [BINARY_INTEGER|PLS_INTEGER|VARRAY2];
关键字INDEX BY表示创建一个主键索引,以便引用记录表变量中的特定行。
BINARY_INTEGER的说明
如语句:TYPE NUMBERS IS TABLE OF NUMBER INDEX BY BINARY_INTEGER;其作用是,加了”INDEX BYBINARY_INTEGER ”后,NUMBERS类型的下标就是自增长,NUMBERS类型在插入元素时,不需要初始化,不需要每次EXTEND增加一个空间。
而如果没有这句话“INDEXBY BINARY_INTEGER”,那就得要显示对初始化,且每插入一个元素到NUMBERS类型的TABLE中时,都需要先EXTEND。
2 举例
2.1 创建表结构以及数据准备
--组织机构结构表
CREATE TABLE SF_ORG
(
ORG_ID INT NOT NULL, --组织机构主键ID
ORG_NAME VARCHAR2(50),--组织机构名称
PARENT_ID INT--组织机构的父级
)
--一级组织机构
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1, '一级部门1',0);
--二级部门
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2, '二级部门2',1);
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3, '二级部门3',1);
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4, '二级部门4',1);
2.2 RECORD的使用举例
先定义一个只与SF_ORG表中某几个列的数据类型相同的记录数据类型TYPE_ORG_RECORD,然后声明一个该数据类型的记录变量V_ORG_RECORD,最后用替换变量&ORG_ID接受输入的雇员编码,查询并显示该雇员的这几列中的信息。注意,在使用RECORD数据类型的变量时要用“.”运算符指定记录变量名限定词。
一个记录类型的变量只能保存从数据库中查询出的一行记录,如果查询出了多行记录,就会出现错误。
DECLARE
TYPE TYPE_ORG_RECORD IS RECORD(
V_ORG_NAME SF_ORG.ORG_NAME%TYPE,
V_PARENT_ID SF_ORG.PARENT_ID%TYPE);
V_ORG_RECORD TYPE_ORG_RECORD;
BEGIN
SELECT ORG_NAME,PARENT_ID INTO V_ORG_RECORD
FROM SF_ORG SO
WHERE SO.ORG_ID=&ORG_I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门名称:' || V_ORG_RECORD.V_ORG_NAME);
DBMS_OUTPUT.PUT_LINE('上级部门编码:' || TO_CHAR(V_ORG_RECORD.V_PARENT_ID));
END;
2.3 VARRAY的使用举例
先定义一个能保存5个VARCHAR2(25)数据类型的成员的VARRAY数据类型ORG_VARRAY_TYPE,然后声明一个该数据类型的VARRAY变量V_ORG_VARRAY,最后用与ORG_VARRAY_TYPE数据类型同名的构造函数语法给V_ORG_VARRAY变量赋予初值并显示赋值结果。
注意,在引用数组中的成员时.需要在一对括号中使用顺序下标,下标从1开始而不是从0开始。
DECLARE
TYPE ORG_VARRAY_TYPE IS VARRAY(5) OF VARCHAR2(25);
V_ORG_VARRAY ORG_VARRAY_TYPE;
BEGIN
V_ORG_VARRAY := ORG_VARRAY_TYPE('1','2','3','4','5');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1:' || V_ORG_VARRAY(1) || '、'|| V_ORG_VARRAY(2) || '、'|| V_ORG_VARRAY(3) || '、'|| V_ORG_VARRAY(4));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2:' || V_ORG_VARRAY(5));
V_ORG_VARRAY(5) := '5001';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3:' || V_ORG_VARRAY(5));
END;
2.4 TABLE使用举例
2.4.1 存储单列多行
这个和VARRAY类似。但是赋值方式稍微有点不同,不能使用同名的构造函数进行赋值。具体的如下:
DECLARE
TYPE ORG_TABLE_TYPE IS TABLE OF VARCHAR2(25)
INDEX BY BINARY_INTEGER;
V_ORG_TABLE ORG_TABLE_TYPE;
BEGIN
V_ORG_TABLE(1) := '1';
V_ORG_TABLE(2) := '2';
V_ORG_TABLE(3) := '3';
V_ORG_TABLE(4) := '4';
V_ORG_TABLE(5) := '5';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1:' || V_ORG_TABLE(1) || '、'|| V_ORG_TABLE(2) || '、'|| V_ORG_TABLE(3) || '、'|| V_ORG_TABLE(4));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2:' || V_ORG_TABLE(5));
END;
2.4.2 存储多列多行和ROWTYPE结合使用
采用bulkcollect可以将查询结果一次性地加载到collections中。而不是通过cursor一条一条地处理。
DECLARE
TYPE T_TYPE IS TABLE OF SF_ORG%ROWTYPE;
V_TYPE T_TYPE;
BEGIN
SELECT ORG_ID,ORG_NAME,PARENT_ID BULK COLLECT INTO V_TYPE
FROM SF_ORG
WHERE SF_ORG.ORG_ID <= 3;
FOR V_INDEX IN V_TYPE.FIRST .. V_TYPE.LAST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V_TYPE(V_INDEX).C1 || ' ' || V_TYPE(V_INDEX).C2);
END LOOP;
END;
2.4.3 存储多列多行和RECORD结合使用
采用bulkcollect可以将查询结果一次性地加载到collections中。而不是通过cursor一条一条地处理。
DECLARE
TYPE TEST_EMP IS RECORD
(
C1 SF_ORG.ORG_NAME%TYPE,
C2 SF_ORG.PARENT_ID%TYPE
);
TYPE T_TYPE IS TABLE OF TEST_EMP;
V_TYPE T_TYPE;
BEGIN
SELECT ORG_NAME, PARENT_ID BULK COLLECT INTO V_TYPE
FROM SF_ORG
WHERE SF_ORG.ORG_ID <= 3;
FOR V_INDEX IN V_TYPE.FIRST .. V_TYPE.LAST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V_TYPE(V_INDEX).C1 || ' ' || V_TYPE(V_INDEX).C2);
END LOO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