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2年6月10日 #

F问题3-7:以太网使用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CSMA/CD。频分复用FDM才使用载波。以太网有没有使用频分复用?

摘要: F问题3-7:以太网使用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CSMA/CD。频分复用FDM才使用载波。以太网有没有使用频分复用?答:这里的“载波”并非指频分复用FDM的载波。CSMA/CD协议的发明者故意使用了大家早已熟悉的旧名词Carrier(载波),来表示连接在以太网上的工作站检测到了其他工作站发送到以太网上的电信号。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32 淅沥枫 阅读(1594) 评论(2) 推荐(0) 编辑

问题1-15:什么是“无缝的”、“透明的”和“虚拟的”?

摘要: 问题1-15:什么是“无缝的”、“透明的”和“虚拟的”?答:“无缝的”(seamless)用于网络领域时表示几个网络的互连对用户来说就好像是一个网络。这是因为互连的各网络都使用统一的网际协议IP,都具有统一的IP地址,就好像所有网络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连接在一个大的互连网上。用户看不见各个不同的网络相连接的“缝”,因此称这种连接为“无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无缝的”和“透明的”意思很相近。当“无缝的”用于计算机程序时,表示有几个程序联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但对用户来说只有一个接口,这样的接口叫做“无缝的用户接口”,表示程序之间的其他一些接口对用户是不可见的。“透明的”(transparent)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24 淅沥枫 阅读(52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问题1-11:有时可听到人们将“带宽为10 Mb/s的以太网”说成是“速率(或速度)为10 Mb/s的以太网”或“10兆速率(或速度)的以太网”。试问这样的说法正确否?

摘要: 问题1-11:有时可听到人们将“带宽为10 Mb/s的以太网”说成是“速率(或速度)为10 Mb/s的以太网”或“10兆速率(或速度)的以太网”。试问这样的说法正确否?答:这种说法的确在网络界很常见。 例如,当10 Mb/s以太网升级到100 Mb/s时,这种100 Mb/s的以太网就称为快速以太网,表明速率提高了。当调制解调器每秒能够传送更多的比特时就称为高速调制解调器。当网络中的链路带宽增加时,也常说成是链路的速率提高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领域,“速率”和“带宽”有时是代表同样的意思。但我们必须对网络的“速度”有正确的理解。。我们早已在物理课程中学过,速率(或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我们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23 淅沥枫 阅读(106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问题1-10:有这样的说法:习惯上,人们都将网络的“带宽”作为网络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这样的说法有何根据?

摘要: 问题1-10:有这样的说法:习惯上,人们都将网络的“带宽”作为网络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这样的说法有何根据?答:我还没有找到这种说法出自哪一个国际标准文件或重要的RFC文件(欢迎读者告诉我)。但是在一些著名国外教材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说法。例如,在本书附录C的[PETE00]一书的第18页上写着:If you see the word “bandwidth” used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being measured in hertz, then it probably refers to the range of signals that c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21 淅沥枫 阅读(46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1-9:到商店购买可一个希捷公司生产的80 G的硬盘。安装到电脑上以后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发现在该磁盘的“属性”中只有74.5 G。是不是商店出了差错?

摘要: F问题1-9:到商店购买可一个希捷公司生产的80 G的硬盘。安装到电脑上以后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发现在该磁盘的“属性”中只有74.5 G。是不是商店出了差错?答:不是。这个因为希捷公司的硬盘标记中的G表示109,而微软公司WINDOWS软件中的G表示230。74.5 ´ 230 = 80 ´ 109。即希捷的80 G和微软的74.5 G相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16 淅沥枫 阅读(47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问题1-7:TCP/IP的体系结构到底是四层还是五层?

摘要: F问题1-7:TCP/IP的体系结构到底是四层还是五层?答:在一些书籍和文献中的确见到有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能否这样理解:四层或五层都关系不大。因为TCP/IP体系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靠上面的三层:应用层、运输层和网络层。至于最下面的是一层——网络接口层,还是两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这都不太重要,因为TCP/IP本来就没有为网络层以下的层次制定什么标准。TCP/IP的思路是:形成IP数据报后,只要交给下面的网络去发送就行了,不必再考虑得太多。用OSI的概念,将下面的两层称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是比较清楚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14 淅沥枫 阅读(136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问题1-2:能否说:“电路交换和面向连接是等同的,而分组交换和无连接是等同的”? 答:不行。这在概念上是很不一样的。这点可举例说明如下。

摘要: F问题1-2:能否说:“电路交换和面向连接是等同的,而分组交换和无连接是等同的”?答:不行。这在概念上是很不一样的。这点可举例说明如下。电路交换就是在A和B要通信的开始,必须先建立一条从A到B的连接(中间可能经过很多的交换结点)。当A到B的连接建立后,通信就沿着这条路径进行。A和B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这条信道(全程占用),即使在通信的信号暂时不在通信路径上流动时(例如打电话时双方暂时停止说话),也是同样地占用信道。通信完毕时就释放所占用的信道,即断开连接,将通信资源还给网络,以便让其他用户可以使用。因此电路交换是使用面向连接的服务。但分组交换也可以使用面向连接服务。例如X.25网络、帧中继网络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6-10 21:07 淅沥枫 阅读(813)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