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3D网络---PointNet++

PointNet++

地址:http://stanford.edu/~rqi/pointnet2/

1.两者主要不同点

  1. 考虑到PointNet特征提取时只考虑单点,不能很好的表示局部结构 ==> PointNet++引入了sampling & grouping,考虑局部领域特征
  2. PointNet中global feature直接由max pool得到,容易造成信息丢失 ==> PointNet++采用层级结构,可以有效的依据不同的感受野大小来提取不同区域的局部特征
  3. PointNet中采用TNet来保证点云特征旋转的不变性 ==> PointNet++采用局部相对坐标进行特征提取,剔除了TNet网络
  4. 针对稀疏点云导致样本不均匀问题,PointNet未做处理 ==> PointNet++提出多尺度方法MSG和多层级方法MRG来解决样本不均匀问题
  5. 对于分割网络来讲,PointNet直接整合global feature和local embedding特征 ==> PointNet++采用Encoder - Decoder结构,特征通过skip link concatenation进行连接

2. PointNet++网络结构

PointNet++网络结构如图所示,主要包含set abstraction(SA)块,分割网络中上采样的插值操作(interpolate),其中SA由sampling layer grouping layer和pointnet layer构成,接下来依次对其进行介绍。

sampling layer

  • 作用

    考虑到点云数量通常较大且数量不一致,PointNet++采用最远点采样(FPS(farthest point sampling ))从原始\(N\)个点云中获取\(N'\)个样本进行特征提取。

  • 数据变化

    比如结构图中输入是点云信息\((N,d+c)\),其中\(N\)表示点云个数,\(d\)表示坐标维度(通常为(x, y, z)3维),\(c\)表示其他特征(如颜色、法线等),经过sampling layer后变成\((N_1,d+c)\),其中\(N_1 \leq N\)

  • FPS

    采样后的样本集包含于原始样本集\(\{x_{i1}, x_{i2}, ..., x_{im}\} \subset \{x_1, x_2, ..., x_n\}\)

    采样过程也简单,先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然后从剩余点中挑选离该样本点最远的点,即:新的样本点\(x_{ij}\)是原始样本中离已有样本集\(\{x_{i1}, x_{i2}, ..., x_{ij-1}\}\)距离最远的点

    注意:这里的距离度量是参考的坐标维度d,不考虑其他特征

grouping layer

  • 作用

    为每个样本点从其局部区域中挑选出K个领域点,便于特征能更好的包含局部领域信息,个人理解这里应该参考了图片提取特征时考虑\(k*k\)的区域与一个\(k*k\)的卷积核作用,因而学习样本点特征时也考虑其相邻K个点进而构成一个子区域。PointNet++中还通过实验证明Ball querykNN(k近邻)效果更好。

  • 数据变化

    输入为\((N_1, d+c)\), 经过grouping layer得到\((N_1, K, d+c)\),其中\(N_1\)表示点云采样个数,\(K\)表示每个样本得到的领域点个数。

  • Ball query

    以样本点为球心,按照给定搜索半径R得到一个球形搜索区域,然后从该区域提取K个邻近点。

  • 问题点

    • 给定领域中点的个数不足K个或者多余K个如何处理?

      如果不足K个,则直接对某个点重采样,凑够K个;

      如果大于K个,则选取距离最小的前K个。

    • 对于稀疏网络而言,样本分布不均匀,如何处理?

      PointNet++提出了多尺度方法MSG和多层级方法MRG,这个见后面具体介绍。

pointnet layer

  • 作用

    对采样点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即:

    \[f(x_1, x_2, ..., x_n) = \gamma(\max_{i=1,...,n} \{h(x_i)\}) \]

    其提取过程如下图所示

  • 数据变化

    输入为\((N_1, K, d+c)\),输出为\((N_1, d+c_1)\),其中\(c_1\)表示经过pointNet Layer后特征维度,直观理解可以参照下图,即每一个采样点及其领域K个点经过特征提取后都形成一个新的特征,\(N_1\)个采样点最终提取得到\(N_1\)个特征。

  • 问题点

    • 特征提取时,未采用T-Net,那如何保证特征旋转不变性?

      PointNet++未像PointNet一样采用T-Net,而是采用局部相对坐标,就是对每个采样点及其K个领域点的空间坐标进行变换:

      \[x_i^{(j)} = x_i^{(j)} - \hat x^{(j)}, i = 1, 2, ..., K, j = 1, 2. ..., d \]

      其中\(\hat x\)表示采样点坐标,经过变换后其坐标都是想对于球形领域中心点的。

      注意:这里变换只针对坐标,其他特征不变

interpolate

  • 作用

    主要针对分割网络,因为分割结果需要对每一个点云分配一个语义标签。但是目前只获取到了下采样后点云的特征,那插值的作用就是得到下采样过程中忽视的点云的特征

  • 数据变化

    输入为\((N1, d + C)\),输出为\((N, d + C)\),其中\(N\)为上采样之前的点云数量。

  • 问题点

    • 插值操作具体如何实现?

      作者采用反向思维,对于采样过程中忽视的点,在采样后的结果中查找领域内的k个点,那这些点的特征都是已知的,对这些已知特征采用加权平均即可得到被忽视点的特征。

      其中d表示距离,距离越小,权值越大

3. 稀疏点云处理

在实际点云采样过程中,其密度是不均匀的,比如下图,离相机较近的点云较密,而远点的点云较稀疏。

如果按照同一领域半径去寻找领域点,那对于稀疏的地方局部特征其实是比较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MSG和MRG两种方式。

MSG

多尺度进行采样,即前面提到的grouping layer不采用同一个半径R,而是采用不同的半径和采样个数,然后每次采样的特征都经过pointnet layer提取到特征后再进行融合,参照下图应该就清晰了。

MRG

多层级进行采样,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对每一个采样点都进行MSG,计算量太大。MRG采用两个pointnet layer对特征进行提取和聚合,过程见下图。

4. 其他细节

dropout

为提高模型鲁棒性,在训练的时候采用随机丢弃点云的策略DP,即给定一个概率\(\alpha \in [0, p]\),每个点云都按照概率\(\alpha\)来决定是否丢弃该点,实验对比结果是加入DP后模型鲁棒性更好,最佳组合是MSTG+DP,其中SSG就是grouping layer里面提到的单尺度采样。

unit pointnet

分割网络中的 unit pointnet是什么?

论文中的原文写的是:

也就是说unit pointnet是由MLP + ReLU组成。没有了pointnet layer中的最大池化后后续的MLP操作。

实验效果



posted @ 2023-12-14 10:12  半夜打老虎  阅读(23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