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阅读笔记二
今天我学习了第二章《敏捷需求全景图》,全景图共分为四个层面:团队层面,项目集层面和项目组合层面。在敏捷团队中最多只有七到九名成员,他们身兼定义定义/构建/测试软件特性或组件所需要的所有角色,这些角色包括Scrum Master、产品负责人、几名专属的开发/测试人员以及自动化测试专家,可能还会有一名技术领导。如果这其中有人隶属于其他部门,并且他被指派给敏捷团队,但是敏捷团队自己负责其工件,这一职责不能被委派(或取消)给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部门。组建团队的目的是交付软件的特性或组件。大多数企业都有两种团队:组件团队和特性团队。组件团队关注于共享基础设施、子系统、持久化、面向服务架构的组件;特性团队则关注垂直的、面向用户的一些价值交流主题。在一些企业中有一定的数量级的敏捷团队,这些团队在一起协作构建某个更大的特性、系统或子系统,被称为“项目集”。
在敏捷团队中各个角色各司其职。产品负责人负责确定用户需求,排列需求优先级并负责维护产品待办事项。Scrum Master代表的是团队的管理或领导人,其作用是帮助团队转型到新的方式,持续提高团队的活力,从而充分发挥团队的效能。开发和测试人员完成代码的编写和测试。在敏捷开发中每个迭代都代表一个有价值的新功能,对增量的实现采取的是一种连续、重复的标准模式,即:计划迭代、构建和测试故事,向干系人展示新功能、检查与调整。
“用户故事”是价值流中承载客户需求的基本工件-从需求分析到编程实现。用户故事一般写成--作为一名<角色>,我可以<活动>,使得<业务价值>。团队代办事项包括团队针对项目实现所识别出来的所有用户故事。
在原来的团队编程中我们团队是一起商量出软件的需求,然后由需求得到软件的功能。然后把功能分成任务,然后每个人领到任务去完成。到最后时再由两人完成测试。并却软件的功能得到后就算确定下来不再改变。在今后的团队编程中,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得到新的功能,这样不断的完善我们的软件,使得我们的软件交付到用户的手中时,软件依旧“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