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模型(一)

主要澄清之前对JVM内存模型的一些误区:
JMV内存主要分为5块:方法区(Method Area),堆区(Heap),虚拟机栈(VM stack),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程序计数器;
可以看到内存整体可以划分为共享区和私有区;共享区其实就是堆(年轻带,老年代)和方法区(即PermGen或者说Metaspace区),共享区是GC处理的范围;私有区则是指的每个线程私有的内存空间,这部分内存的释放不需要GC,有JVM判断作用范围到了后自动释放。另外私有和公有区抛出的内存溢出的异常也是不一样,前者是StackOutflowError(栈的溢出异常),后者则是OutOfMemoryError;这个是堆的内存分配异常。
下图比较明确的展示了那些JVM的内存部分是私有的,那些是共有的。PC计数器,栈(jvm栈以及本地方法栈)是每个线程私有的;
 
首先年轻代(Eden,S0,S1),老年代,这个说法只是针对“堆”区而言;其实对于那些临时变量的索引,primary type(int,float等)都是分配在栈,分配在什么站?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这两个栈很多VM都是合二为一);所以堆和栈只有前者是在GC的“代”中存放,只有堆区里面的对象才有代的概念;
那么栈里面的数据怎么处理?一般放在栈里面的数据(虚拟机栈)都是临时变量,当作用域范围结束后,直接就可以被回收;之所以可以被回收就是因为这部分量还是比较小;对于堆中的数据要采用“代”的机制,就是因为这里面的对象数据比较复杂,生命周期长短不一,如果每次都是全盘扫描一遍(下面介绍的mark-delete-copy或者mark-delete-compact)的处理模式,效率太低了;于是基于经验,如果一个数据一段时间没有被回收,那么可能很久都不会被回收,于是有了“代”这种概念,代越高,被扫描的间隔就越长;这个也是分区的目的。
之前一直觉得GC收集策略中的标记(mark)-清除(delete)-复制(copy)没有标记-(清除)-压缩好用,只是作为介绍性说明;但是其实年轻代就是使用这个标记(mark)-清除(delete)-复制(copy)机制;对应的,老年代采用的标记-(清除)-压缩机制;这个一点其实在使用JVVM的时候,已经看到了,Eden里面数据不断地被回收,没有被回收的放置到了s0,s0再放到s1这些都是赋值(swap)的过程;对于老年代算法比较清晰,其实就是我们讲述自己玩,没有赋值,回收之后,再紧凑一下(compact)。
方法区对应的就是PermGen,以及到了jdk8时代的Metaspace,主要是常量,类信息,通过getName,isInterface等方式来获得类信息操作都是通过访问PemGen(Metaspace)获取的;注意,PermGen里面还包含类信息;
最后一个就是GC的收集器;
首先是CMS,这个是用于老年代/PerGem的回收;我恨,之前一直理解是新生代和老年代都是用这种策略回收;
然后是各个收集器作用范围,清晰了一下:
串行收集器(Serial),一般用于JVM客户端模式,就是单线程回收,比较节省资源,但是性能不高;
并行(Parallel)收集器,多线程回收。
收集器
适用的代
采用的收集算法
适用的模式
串行、并行、并发
目标
Serial
Young
复制
Client
用户线程停止,收集线程串行
GC时停顿时间少
ParNew(Parallel New Generation)
Young
复制
Server
用户线程停止,收集线程并行
GC时停顿时间少
Parallel Scavenge
Young
复制
 
用户线程停止、收集线程并行
吞吐量尽可能大
CMS
Old
标记-清除
 
用户线程和收集线程均在执行,前者不用停止
GC时停顿时间少
Serial Old(MSC)
Old
标记-整理
Client、Server
用户线程停止,收集线程串行
GC时停顿时间少
Parallel Old
Old
标记-整理
 
用户线程停止,收集线程并行
吞吐量尽可能大
G1
Young、Old
标记-整理
Server
用户线程和收集线程均在执行,前者不用停止
GC时停顿时间少
 
参考
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JVM的博客,本文里面的收集器的表格来自于此
知乎上面一堆大神的介绍,本文中的分区图就是来自于这篇问答
 

posted on 2018-06-19 22:56  张叫兽的技术研究院  阅读(2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