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行为类设计模式之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
1解释器模式
class PlayContext():
play_text = None
class Expression():
def interpret(self, context):
if len(context.play_text) == 0:
return
else:
play_segs=context.play_text.split(" ")
for play_seg in play_segs:
pos=0
for ele in play_seg:
if ele.isalpha():
pos+=1
continue
break
play_chord = play_seg[0:pos]
play_value = play_seg[pos:]
self.execute(play_chord,play_value)
def execute(self,play_key,play_value):
pass
class NormGuitar(Expression):
def execute(self, key, value):
print "Normal Guitar Playing--Chord:%s Play Tune:%s"%(key,value)
解释器模式定义如下:给定一种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典型的解释器模式中会有终结符和非终结符之说,语法也根据两种终结符,决定语句最终含义。上例中,非终结符就是空格,终结符就是整个句尾。
2解释器模式的优点和应用
优点:
1、在语法分析的场景中,具有比较好的扩展性。规则修改和制订比较灵活。
应用场景:
1、若一个问题重复发生,可以考虑使用解释器模式。这点在数据处理和日志处理过程中使用较多,当数据的需求方需要将数据纳为己用时,必须将数据“翻译”成本系统的数据规格;同样的道理,日志分析平台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日志格式翻译成统一的“语言”。
2、特定语法解释器。如各种解释型语言的解释器,再比如自然语言中基于语法的文本分析等。
3解释器模式的缺点
1、解释规则多样化会导致解释器的爆炸;
2、解释器目标比较单一,行为模式比较固定,因而重要的模块中尽量不要使用解释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