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Mina工作原理分析
Mina是Apache社区维护的一个开源的高性能IO框架,在业界内久经考验,广为使 用。Mina与后来兴起的高性能IO新贵Netty一样,都是韩国人Trustin Lee的大作,二者的设计理念是极为相似的。在作为一个强大的开发工具的同时,这两个框架的优雅设计和不俗的表现,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本文将 从Mina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总体结构
Mina的底层依赖的主要是Java NIO库,上层提供的是基于事件的异步接口。其整体的结构如下:
IoService
最底层的是IOService,负责具体的IO相关工作。这一层的典型代表有IOSocketAcceptor和IOSocketChannel, 分别对应TCP协议下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IOService。IOService的意义在于隐藏底层IO的细节,对上提供统一的基于事件的异步IO接口。 每当有数据到达时,IOService会先调用底层IO接口读取数据,封装成IoBuffer,之后以事件的形式通知上层代码,从而将Java NIO的同步IO接口转化成了异步IO。所以从图上看,进来的low-level IO经过IOService层后变成IO Event。
具体的代码可以参考org.apache.mina.core.polling.AbstractPollingIoProcessor的私有内部类Processor。
IoFilterChain
Mina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业务代码和数据包处理代码分离,业务代码只专注于业务逻辑,其他的逻辑如:数据包的解析,封装,过滤等则交由 IoFilterChain来处理。IoFilterChain可以看成是Mina处理流程的扩展点。这样的划分使得结构更加清晰,代码分工更明确。开发 者通过往Chain中添加IoFilter,来增强处理流程,而不会影响后面的业务逻辑代码。
IoHandler
IoHandler是实现业务逻辑的地方,需要有开发者自己来实现这个接口。IoHandler可以看成是Mina处理流程的终点,每个IoService都需要指定一个IoHandler。
IoSession
IoSession是对底层连接的封装,一个IoSession对应于一个底层的IO连接(在Mina中UDP也被抽象成了连接)。通过 IoSession,可以获取当前连接相关的上下文信息,以及向远程peer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其实也是个异步的过程。发送的操作首先会逆向穿过 IoFilterChain,到达IoService。但IoService上并不会直接调用底层IO接口来将数据发送出去,而是会将该次调用封装成一个 WriteRequest,放入session的writeRequestQueue中,最后由IoProcessor线程统一调度flush出去。所以 发送操作并不会引起上层调用线程的阻塞。
具体代码可以参考org.apache.mina.core.filterchain.DefaultIoFilterChain的内部类HeadFilter的filterWrite方法。
最后附上一个简单的echo server例子来作为本节结束吧。
EchoServer.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EchoHandler.java
1
2
3
4
5
6
|
|
工作原理
前面介绍了Mina总体的层次结构,那么在Mina里面是怎么使用Java NIO和进行线程调度的呢?这是提高IO处理性能的关键所在。Mina的线程调度原理主要如下图所示:
Acceptor与Connector线程
在服务器端,bind一个端口后,会创建一个Acceptor线程来负责监听工作。这个线程的工作只有一个,调用Java NIO接口在该端口上select connect事件,获取新建的连接后,封装成IoSession,交由后面的Processor线程处理。在客户端,也有一个类似的,叫 Connector的线程与之相对应。这两类线程的数量只有1个,外界无法控制这两类线程的数量。
TCP实现的代码可以参考org.apache.mina.core.polling.AbstractPollingIoAcceptor的内部 类Acceptor和org.apache.mina.core.polling.AbstractPollingIoConnector的内部类 Connector。
Processor线程
Processor线程主要负责具体的IO读写操作和执行后面的IoFilterChain和IoHandler逻辑。Processor线程的数 量N默认是CPU数量+1,可以通过配置参数来控制其数量。前面进来的IoSession会被分配到这N个Processor线程中。默认的 SimpleIoProcessorPool的策略是session id绝对值对N取模来分配。
每个Porcessor线程中都维护着一个selector,对它维护的IoSession集合进行select,然后对select的结果进行遍 历,逐一处理。像前面提到的,读取数据,以事件的形式通知后面IoFilterChain;以及对写请求队列的flush操作,都是在这类线程中来做的。
通过将session均分到多个Processor线程里进行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多核的处理能力,减轻select操作的压力。默认的Processor的线程数量设置可以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但进一步的优化则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测试。
线程模型
线程模型原理
从单一的Processor线程内部来看,IO请求的处理流程是单线程顺序处理的。前面也提到过,当Process线程select了一批就绪的 IO请求后,会在线程内部逐一对这些IO请求进行处理。处理的流程包括IoFilter和IoHandler里的逻辑。当前面的IO请求处理完毕后,才会 取下一个IO请求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如果IoFilter或IoHandler中有比较耗时的操作的话(如:读取数据库等),Processor线程将 会被阻塞住,后续的请求将得不到处理。这样的情况在高并发的服务器下显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Mina通过在处理流程中引入线程池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线程池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呢?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IoFilterChain是Mina的扩展点。没错,Mina里是通过IoFilter的形式来为处理流程添加线程池的。Mina的线程模型主要有一下这几种形式:
第一种模型是单线程模型,也是Mina默认线程模型。也就是Processor包办了从底层IO到上层的IoHandler逻辑的所有执行工作。这种模型比较适合于处理逻辑简单,能快速返回的情况。
第二种模型则是在IoFilterChain中加入了Thread Pool Filter。此时的处理流程变为Processor线程读取完数据后,执行IoFilterChain的逻辑。当执行到Thread Pool Filter的时候,该Filter会将后续的处理流程封装到一个Runnable对象中,并交由Filter自身的线程池来执行,而Processor 线程则能立即返回来处理下一个IO请求。这样如果后面的IoFilter或IoHandler中有阻塞操作,只会引起Filter线程池里的线程阻塞,而 不会阻塞住Processor线程,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Mina提供了Thread Pool Filter的一个实现:ExecutorFilter。
当然,也没有限制说chain中只能添加一个ExecutorFilter,开发者也可以在chain中加入多个ExecutorFilter来构成第三种情况,但一般情况下可能没有这个必要。
请求的处理顺序
在处理流程中加入线程池,可以较好的提高服务器的吞吐量,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请求的处理顺序问题。在单线程的模型下,可以保证IO请求是挨个顺序 地处理的。加入线程池之后,同一个IoSession的多个IO请求可能被ExecutorFilter并行的处理,这对于一些对请求处理顺序有要求的程 序来说是不希望看到的。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同一个会话里的prepare,execute,commit请求希望是能按顺序逐一执行的。
Mina里默认的实现是有保证同一个IoSession中IO请求的顺序的。具体的实现是,ExecutorFilter默认采用了Mina提供的 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作为内置线程池。后者并不会立即执行加入进来的Runnable对象,而是会先从Runnable对 象里获取关联的IoSession(这里有个down cast成IoEvent的操作),并将Runnable对象加入到session的任务列表中。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会 按session里任务列表的顺序来处理请求,从而保证了请求的执行顺序。
对于没有顺序要请求的情况,可以为ExecutorFilter指定一个Executor来替换掉默认的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让同一个session的多个请求能被并行地处理,来进一步提高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