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乐信集团工作经历
2019年入职乐信用户增长部门,负责开发开放平台的需求和合作方技术支持。乐信金融开放平台提供了金融业务API以及配套SDK等组件,为合作商户的产品赋予分期支付和小额贷款能力,子系统包含开放平台API、商户入驻系统、商户清结算系统等等。
乐信有相对严格的KPI考核以及职级划分,职级越高的人工资越高,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大。职级既是技术人员的上升通道,也是紧箍咒。
职场中,沟通协调往往是最耗费时间精力。用户增长部门需要对接外部合作方,解决合作方的技术故障和答疑。比如,当合作方反馈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先找到日志,再跨部门去找相应的接口或者服务负责人,再将结果整理后反馈合作方。在这种流程下,常常在描述问题时与责任部门出现理解偏差,等待责任部门给出反馈,占用很多时间。
在需求开发和技术支持并行时,加班特别多,995是常态,偶尔996。
1、公司概况
- 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是小额贷款、分期电商,旗下重要的产品是分期乐商城(现已改为买鸭)、乐花卡、桔子理财。由于央行对P2P的的严厉整顿,桔子理财已对外宣称停止运营。
- 部门划分
公司的部门划分,总体按照业务和职能划分,比如乐花卡部门、融资部门、消费金融部门、用户增长部门。
- 管理团队
创业核心成员是原腾讯财付通的人,管理层主要也是腾讯挖过来的人,风投资金来自京东等风投机构。
- 办公环境
主要职场位于南山科技园的中国储能大厦,属于甲级写字楼。周围交通便利,有公交和地铁。吃饭比较贵,一荤一素至少也要16元。在江西、武汉、上海均有职场,主要是线下用户营销类的职员。
- 面试流程
开发岗位一共六轮面试:
- 直接上级:面试官是岗位的直接上级。如果应聘成功,由此人直接管理。这一轮面试最关键,面试内容很细致。
- 技术总监:面试官是用人部门的技术总监。如果是基层岗位,面试的问题会偏技术,重要性次之。
- 其他部门技术负责人:让外部门交叉面试,面试内容主要是技术问题。
- 部门经理:面试内容主要是职业规划和行业看法。
- 研发副总裁:面试内容主要是职业规划和行业看法。
- HR:最后一关,谈薪资和工作经历
2、基本福利
- 薪资级别:在深圳互联网公司里有竞争力,比一般的中小公司高,但是跟BAT肯定不比。
- 免费早餐:9点半之前微信扫码开启热柜,免费领取价值10元的早餐,现已经停止供应。
- 晚餐补贴:晚上8点后,通过工牌领取晚餐20元补贴。
- 年终奖:根据部门整体绩效和个人绩效,至少也有1个月工资。
- 商业保险:每年为已转正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保费100元左右,保额不清楚。
- 团建费用:具体数额不太清楚,两个月聚一次餐是够的,满足人均150元的消费场所。
- 理疗按摩:每周三周五可以预约理疗按摩
- 内部培训:提供了针对技术、管理、营销等职位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内部同事作为讲师进行分享,讲师可以获得积分,有利于职级晋升。
3、工作环境
- 工作模式
采用TAPD进行项目的迭代管理,这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的常用工具。在KPI的压力下,产品人员提出需求非常多,开发资源一直处于勉强够用的状态下。
- 跨部门沟通
用户增长部门主要是获客,开放平台接口底层依赖技术中台和电商部门的服务。跨部门沟通是常有的事。
4、技术架构
-
应用技术栈
- 开发框架:Spring Boot、Dubbo、Mybatis
- 存储组件:Redis、MySQL
- 消息队列:Rocket MQ
- 版本管理:Gitlab
- 持续集成:自研“乐效”,底层基于Jenkins
6、存在的问题
- 浪费技术人力
合作商户通过开放API或者SDK接入乐信业务。在接入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频繁应对技术支持,配合商户调试或者答疑,严重影响日常开发需求的效率。
解决方案:
- 轮流值班,安排指定人员进行技术支持,其他人尽量不被干扰。
- 培训专职的支持人员,问题解决不了再上升到研发人员。
- 技术中台效率低
公司核心业务件由技术中台收拢,当其他业务部门依赖技术中台服务时,需要层层定位后反馈到技术中台。但是技术中台人手一直欠缺,响应非常缓慢。
- 测试资源重视不足
外包部分测试岗位,人员离职率高,无法培养精通业务的测试人员。
7、收获
- 注重改善研发工具
乐信的内部OA、研发工具都非常完善,并且有专门的团队持续改善。这些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举个例子,所有的内部管理系统可以接入同一个权限管理组件,避免重复造轮子,也方便让公司人员申请不同系统的权限。
- 严格的KPI考核
KPI的内容是对当前工作的升华和拔高,但是又不能填日常工作。日常工作肯定要完成,那么KPI的东西必须加班才能做玩。这是一把双刃剑,靠加班完成KPI,业绩固然好看,但是加班太多人员离职率也高。
- 重视代码审查
部门的代码审查做的尚可,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公 众 号:编码专家
独立博客:codingbrick.com
文章出处:https://www.cnblogs.com/xiaoyangjia/p/15049819.html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人或团体、机构全部转载或者部分转载、摘录,请在文章明显位置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