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以及做个小小的Linux

内核的作用
    进程管理:进程间切换
    内存管理:内存空间分割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IO管理:对底层硬件的使用必须由内来实现,不能由用户空间进程来实现
    文件系统管理
    驱动程序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netfilter模块和selinux模块等

内核的设计模式
    单内核:模块都是集成在内核内部(Linux是单内核)
    微内核:模块都是独立的,随用随加载(Windows是微内核)
    Ps:1.linux是单内核,但是广泛采用了微内核的设计思想
           2.内核模块是和内核紧密相关的,一旦换了内核,所有的模块都不能再使用    

   单线程:只有一个执行流
   多线程:有多个执行流
   
提升程序的执行速度
    1、必须寻多线程开发模式
    2、运行的主机必须有多个或者多核CPU

 

启动流程
1、POST(Power On and Self Test):加电自检
    检查硬件是否工作正常
    将CMOS中的BIOS程序加载到CPU中,依此来检测硬件工作,然后根据设定的启动次序去指定的设备上找 系统内核
   
    BIOS的基本功能(很重要)
    1、检查硬件
    2、获取硬件信息
    3、指定启动次序(bootsquence)
   
2、查找内核
    【此时因为没有内核,所无法直接使用文件系统,因此就找不到文件系统删的内核文件】
    MBR
        446:bootloader,在文件系统上找内核【bootloader指定了加载内核的方式】
          64:分区表
            2:幻数
    加载内核步骤(重要)
    1)找指定设备的上的MBR(bootloader)
    2)根据bootloader的指引去加载内核文件(vmlinuz-xxx)
    3)然后会将boot分区当做根分区来使用,来获取系统的基本信息(硬件、软件)
    PS:因为bootloader可以执行系统加载内核,因此,内核所在的分区的一定是一个特殊分区,此分区没有文件系统也可以访问,分区名称是:/boot
系统中的分区(第一个分区必须是boot)


        /:根分区 (5G以上)
/boot:开机引导分区
【在手动分区的时候,第一个分必须是boot分区】
/proc:

  /sys:伪文件系统分区

/swap:交换分区


    

    内核(kernel)
        源码:kernel.org
        二进制:/boot/vmlinuz-xxx(压缩存放,支持自解压)
    二进制的好处:
            节省内存和存储空间    
            提高IO
   

3、启动用户空间进程


    启动用户空间进程:/sbin/init
    1)由内核中的文件系统功能找到并执行/sbin/init,会产生一个ID为1的进程,进程名就是init
    2)init生成用户空间
   
加载驱动
    【不可能就将全部的驱动都加载到内核中】
    在安装linux的时候,最后一步会执行一个脚本,此脚本会收集系统的基本信息,硬件,软件,驱动,将这些信息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此文件在centos5.x 叫做initrd-版本号.img;Centos6.x 叫做 initramfs-版本号.img
   
    因此在加载内核到内存的是,会连同initrd/initramfs一起加载到内存中,而且initrd会在内存中展开,将内存中的内核空间当做根分区来使用,在这个根分区中就有了当前系统索要使用的驱动程序。
   
    由initrd所展开生成的根也是一个虚根,在启动完成用户空间以后,会切换到真实根

   
chroot命令
    作用:切换根

PS:总结启动流程
POST-->BIOS(BootSequence)-->MBR(Bootlader)-->vmlnuz,initrd(initramfs)-->/sbin/init(/etc/inittab)

关于/etc/inittab的相关介绍

程序:/sbin/init
配置文件:/etc/inittab(vim /etc/inittab)
linux的运行级别(模式)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关机)
    1 - Single user mode(通常用来修复系统)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为了解决网络不通导致系统启动异常)
    3 - Full multiuser mode(字符级别的多用户模式)
    4 - unused(系统保留功能)
    5 - X11(图形界面,前提必须安装图形界面)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重启) 
 
*查看级别
    # runlevel
   返回: N 3
    N:表示没有切换过级别
   切换级别
    # init N 

inittab详解
    格式:
        id:level:action:process

    action的相关介绍
        initdefault: 设置默认级别
        sysinit:指定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要执行的脚本
        wait:等待,监控一旦处于指定级别就执行的操作
        ctrlaltdel:设置当用户按下 ctrl + alt + del时候所触发的操作
        powerfail:设置当发生断电的情况下,所执行的操作
        respawn:指定终端
 
linux系统启动过程中,会将指定级别下的程序启动或关闭
    程序的存放位置:/etc/init.d
    程序加入到系统服务以后,会自动生成连接文件
    # chkconfig --add 脚本名
    程序的链接文件位置: /etc/rc.d/rcN.d
        /etc/rc0.d 
        /etc/rc1.d
        /etc/rc2.d
        /etc/rc3.d
        /etc/rc6.d
     分别对应系统的七个运行级别
image            
    系统启动的时候,会首先判断级别(假设判断级别为3)
    判断级别以后,会在/etc/rcN.d下,将所有S开头的程序启动,所有K开头的程序关闭
 
注意:
    一旦将一个程序添加到系统服务,那么会自动在/etc/rcN.d下创建链接文件
grub引导系统启动,分为三个阶段
    stage1:其实就是使用MBR中的bootloader完成内核检索
    stage1.5:在boot分区中,用来识别文件系统,此阶段只有在分区的时候才有用
    stage2:使用 /boot/grub/grub.conf 中的程序完成系统的最终启动

grub.conf详解(vim /boot/grub/grub.conf)

default=0  #指定默认使用哪个内核文件,零表示第一个
timeout=5 #设置开机等待时间(可以自己改了玩着试试)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开机背景图片,也可修改但是照片的格式必须和系 统相同
hiddenmenu #隐藏菜单
title CentOS (2.6.32-431.el6.x86_64)   #开机提示信息
    root (hd0,0)     #指定内核文件所在分区,这里表示第一个磁盘第一个分区
    kernel /vmlinuz-2.6.32-431.el6.x86_64(指定内核) ro root=/dev/mapper/vg_chenxiaoxu-lv_root rd_LVM_LV=vg_chenxiaoxu/lv_swap rd_NO_LUKS rd_NO_MD crashkernel=auto LANG=zh_CN.UTF-8 (指定语言)rd_LVM_LV=vg_chenxiaoxu/lv_root(指定根分区位置)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DM rhgb quiet
    initrd /initramfs-2.6.32-431.el6.x86_64.img

 

           
Grub的基本使用(忘了Linux密码可以修改)
    1、进入grub界面:在等待时间内按回车键
        可用的命令
        e:进入编辑界面(其实编辑/boot/grub/grub.conf)
        a:编辑内核功能
        c:进入命令行模式
    2、进入编辑模式
        e:进入编辑模式       
        c:同上
        b:引导开始进入系统   
        o:新添加一行
        d:删除
    3、编辑kernel行
        【修改此行可以设置系统的运行模式】
        在原有内容后写上一个 1 ,进入单用户模式,然后回车,返回到grub.conf的编辑界面
        按 b 开始引导进入系统
    4、给grub设置密码
        修改grub.conf,添加一个字段passwd
        方式是:
            在title 上面添加一行内容
            password 123
     注意:添加是的明文密码,不安全,所以看下边啦   

    5、给grub设置加密的密码
        1)生成加密密码
image         

        2)将密码添加到/boot/grub/grub.conf中
            password --md5 $1$4ixMm$UXtaHOHwyyQtdtDlk/9no/

            --md5:是指定的加密方式大名叫MD5加密
在新的磁盘上安装grub

(前提:添加一个新的磁盘大小为1G,必须使用单个文件作为磁盘文件,将此文件存到一个容易找到的地方,

         1)这个新磁盘必须提前进行分区
        2)这个新磁盘必须挂载到系统的某个目录之上

)   
有两种安装方式
    第一种方式:grub-install 进行安装
    第二种方式:进入grub模式进行安装

方式二:grub模式安装    
   # grub
        grub >
       破坏grub的第一阶段
        bootloader(MBR-446)
        #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1 count=1(泡泡机)
        修复grub的第一阶段
        1)进入grub模式
            # grub
        2)测试根分区的编号
            # root  (hd#,#)  PS:这里的hd#是磁盘编号,#是分区编号
            出现信息:filesystem type unkown 表示不是boot所在分区
        3)在根分区所在的磁盘上安装grub(bootloader)
            安装grub的格式:
                grub > setup (hd#)  PS:hd# 表示在指定的磁盘上来安装grub
  

方式一:grub-install方式安装
    格式: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路径
        注意:这个路径指的是boot所在分区
    1)分区操作
        分区
        格式化
        挂载
            # mount /dev/sdb1 /media
    2)安装grub
        # gurb-install --root-directory=/media /dev/sdb
   
模块相关的命令
    lsmod
        已经加载的模块名称以及依赖的模块
    modinfo
        格式:modinfo 模块名称
        作用:显示一个莫得详细信息
        depends:该模块所依赖的模块
        filename:模块的保存位置
        description:模块的描述信息
    modprobe
        格式:modprobe 模块名称
        作用:动态加载模块
       
    modprobe -r 模块名称:卸载模块

    insmod
        格式:insmod /patt/to/模块名称
        作用: 加载模块
   
    rmmod
        格式:rmmod 模块名称
        作用:卸载模块


例子:查看显示floppy模块信息
           
    查看模块的相信信息
    # modinfo floppy
       
    查看该模块是否已经被加载
    # lsmod | grep floppy
    floppy                 61447  0
       
    卸载此模块
    # modprobe -r floppy
    # lsmod | grep floppy   
       
    重新加载此模块
    # modprobe floppy
    # lsmod | grep floppy
        floppy                 61447  0        
       
       
       
准备一个新磁盘
安装grub
编写一个grub.conf
向这个磁盘移植几个常用命令ls cd mkdir。。。
       
       
       
制作简单的linux
1、添加硬盘,创建两个分区
    1)创建分区
        /dev/sdb1->200M
        /deb/sdb2->xx
    2)挂载分区
        sdb1 --> /media/boot
        sdb2 --> /media/sysroot
       
2、在该硬盘上安装grub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edia/boot /dev/sdb

3、移植kernel和initrd

4、创建系统的必要目录
    bin
    sbin
    etc/rc.d
    var
    usr
    tmp
    home
    root
    proc
    sys
    meida
    mnt
    lib
    lib64
   
5、移植系统命令
    bash
    mount
    cd
    ls
    cp
    mkdir
    rm
    touch
   
6、给bash创建软件链接sh

7、生成grub的配置文件
    default=0
    timeout=10
    title my mini linux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ro root=/dev/sda2 quiet selinux=0 init=/bin/bash
        initrd /initramfs.img

8、创建一个init程序,来完成系统初始化
    1)创建init
        #!/bin/bash
        echo -e "wellcome to linux \033[32m zxhk \033[0m"
        # mount -n -t proc proc /proc
        mount -n -t sysfs sysfs /sys
        mount -n -o remount,rw /dev/sda2 /
        /bin/bash
    2)赋予执行权限

    3)修改grub.conf

9、导入网络功能模块
    1)导入命令
   
    2)移植网卡模块
        # cp `modinfo e1000 | head -n1 | awk '{print $2}'` /media/sysroot/lib/

    3)修改init,加载网卡模块
        #!/bin/bash
        echo -e "wellcome to linux \033[32m zxhk \033[0m"
        # mount -n -t proc proc /proc
        mount -n -t sysfs sysfs /sys
        insmod /lib/e1000.ko
        ifconfig eth0 10.100.0.112 netmask 255.255.0.0
        ifconfig lo 127.0.0.1 netmask 255.0.0.0
        mount -n -o remount,rw /dev/sda2 /
        /bin/bash       

Author:潇湘雨错

posted @ 2016-06-08 23:28  潇湘雨错  阅读(4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