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欣赏、家人是阻力,极客化、国际化——90后创业生态

90后开始登台。

季逸超,PeakJi,1992年北京生人,曾在北大附中读书时单独一人做出猛犸浏览器。在大学参加的一次活动中,本不想创业的他,没能抵挡住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诱惑”,后获得徐小平和红杉资本投资,成立了PeakLabs实验室。有着高知父母的他是典型的“90后技术宅”,从小学就开始研习编程,后来推出的猛犸浏览器从设计到美工、开发、测试、运营等工作,全部由他一人独立完成,他曾坦言管理和销售不是他的长项,目前PeakLabs也不要求坐班,所有核心成员基本通过邮件交流,公司组织结构相当松散。

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在聊网创始人张林轩与联合创始人徐德尘。张今年20岁,徐德尘不过18岁。张德轩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张在美期间即有简单的创业经历,把车位变成广告位。而徐德尘,初中就做了一个名为“拜占庭”的街舞社,在北京街舞圈内小有名气,在遗传了父母的高智商的他看来需要考试来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高中起开始做起了中学校园营销的生意。不读国内的大学是他坚定的选择,“失败了又能怎样”是他的对于创业的看法,吃亏“就相当于走路撞到了电线杆,继续向前走就是了”。

高阳,1990年山东爷们,在山东这个高中教育极端恐怖的地方,对于高考和教育失望的他拒绝了复读,不顾家人反对,在写了一年科技博客后毅然北上京城,在PE/VC先后从事了编辑和商务工作后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目前和3个合伙人在杭州做一个名为Segmentfault的科技极客问答社区。

几天前,虎嗅发表的《这些活跃在互联网上的90后创业者!》一文已将部分90后创业者历数了下,但是对他们这个群体及其依托的生态挖掘得并不够。

今天我们来看下。

教育生态:商业化、国际化、少年极客

 “90后”创业群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与教育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出‘技术宅’,比如季逸超和我们此前的CTO就是北大附中的同班同学。相比之下我们十一学校这方面就出不了‘技术宅’,但我们学校比较出校园营销的人才。”在聊网联合创始人徐德尘对哪个学校的擅长出什么特产如数家珍。

为什么“十一”出营销人才?徐德尘解释道:如今北京市十一学校已经开始了由“上课”向“跑课”的转变,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希望学习的课程,教室也不固定,生态环境类似如今的大学。对于校长李希贵,学生更是敢于直呼“贵爷”。

而初中便建立了民间舞会、NGO的徐德尘则更加“放肆”一些,在高中干脆向学校承包了场地做起教育、留学培训的校内中介公司。学校非常开明的与还是学生的徐德尘进行了合股分成,徐德尘使用的直接是学校的收费系统。

最近十多年来,不接受国内本科教育,早早送小孩出去读书已非“权贵”阶层所特有,一线城市里很多收入中产的父母也会这么干。这部分90后小孩在青春期时,就有了国际视野与交际,出去两年,英语毫无压力,趣味爱好性格跟外国小孩有了更多的共同之处,更别说有了一堆国外本地的朋友。

在线聊的张德轩在谈到在聊的项目怎么产生时,就谈到他这段经历:

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的英语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的行业。
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除了高度商业化与国际化的教育环境,时代和学校还给了技术宅们生存的空间。如今已获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联合投资、经常被人定义为“少年极客”的季逸超说,小学时学校就有了机器人队,中学时身边更是有成群的编程达人。季逸超在初二就和两个同样在编程上有所建树的同学有过“微软Windows”的梦想。季逸超实验室PeakLabs的创始团队亦是由其与两个北大附中的同学组成。

“还是北京的教育环境好,成群天才程序员在中学出现,这个在我们山东那几乎不可能,所以在90后创业者中,基本只有北京上海才会涉及互联网,而其他地区则通常以实业为主,技术门槛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同为90后的Segmentfault联合创始人高阳谈到,他在高考失利后曾经在山东写过一年多的科技博客,而后北漂在PE.VC成为了一名科技编辑:“2007到08年间我都是在网上在看科技新闻,后来来了北京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从各种线下活动,到后来的创业主题咖啡厅,那里所有人都在谈移动互联网,说环境造就人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年龄太小有时不被重视,VC欣赏,家人是创业阻力

看似华丽的创业,必然有着背后的苦楚。何况在中国人们总喜欢把人打上年龄的标签,比如“80后”比如“90后”,一旦标签成型,人们看到事物后的眼光也同时会有所偏颇,在工作关系中拼年龄、拼资历的故事层出不穷。

“硅谷不会有人Care你多大,一个20岁的CEO带着一群30多岁的程序员在那里会是一种常态,但在中国则不同。”高阳感慨的说。

对商界长辈,张林轩保持了客气,但自我意识也尽显:

我懂的肯定没有各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

张说,“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你会接触各种其他的创业者、成功企业家、投资人,如果你还相对靠谱,他们都会愿意跟你做朋友。”

此前有VC跟虎嗅交流时表示,他现在对90后创业项目会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与游戏方面,毕竟90后创业者是最了解新兴用户行动方式与需求的一群人,也相当有想象力。

但另一位“90后”创业者说,“投资人非常乐意与你交流,并且给出自己的意见,在其中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可是只要谈到投资,他们通常就会摇摇头,并显出另外一番态度,对你敬而远之。”

古往今来都喜欢为子女铺设道路的家长,恐怕同样成为了“90后”创业路上的拦路虎,高考失利后,高阳被家人要求复读,主见颇深的他则直接选择了离开。随后的赴京之旅更是一场身怀“500元”的背水一战,回想当前的故事,高阳说“直到半年后回到家,告诉他们我所做的事情,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不务正业’,家人才勉强接受我的做发。”徐德尘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在聊网也有联合创始人因为家人的压力而离开的。”

张林轩对家庭阻力的想法相当成熟:“如果你在乎你的家人,你要相信,他们为你的付出,对你的要求,其实到最后都是希望你幸福。而关于如何获得幸福,我认为,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获得幸福最好的方法之一。乔帮主曾说,如果你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决不要妥协。”

理性与随性

季逸超的PeakLabs在最近的一场发布会中发布了三款产品猛犸5浏览器、多维非编程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Jigsaw以及一站式多内容呈现搜索产品Zine。对于这三款产品的布局,季逸超在采访中体现出了无比的理智,“猛犸5代表的是我的个性兴趣是面对消费者的,Jigsaw是一款企业级的商业分析工具,通过它Lab可以快速变现,而Zine搜索则代表了梦想和未来。而短期内我们也不会开发新的产品了,因为我们要把现有产品做实。”

对于为什么选择Jigsaw这款企业软件作为现金流的保障,季逸超分析道,首先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想要向消费者收钱,实在是太难了,但企业软件的发展通常会比个人应用的发展滞后5-10年,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选择数据分析工具,则是因为目前大数据正当时,而最有钱的电商公司、广告企业都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因此Jigsaw这样一款专业的傻瓜化软件必定会有销路。

一款面向需求的企业级产品负责旱涝保收,一款产品负责面向消费者,另一款产品则赌向未来。

在聊网的徐德尘同样在考虑双轨并行,通过“副业”来反哺“主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在聊网的主营业务是通过一对一Skype视频聊天的方式,让美国优秀的大学生来为中国学生提供英语培训服务,平均收费50元/小时,盈利模式,则是在聊网从中抽取10%的佣金。每小时5元的佣金。这收入对于这个光办公地月租金就高达2万元的团队显然是杯水车薪。为此徐德尘开启了公司的“OnlinetoOffline"之旅,他正在与一些中学学校协商,让美国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的在校班级提供课程,从而形成一对多的模式来创造营收,以提供现金类来支持在聊网的线上开发。他预计一旦与学校可以达成协议,这项“副业”的营收将足以填补目前团队的开销,是否能够谈成,他说:“与中学校园的合作本来就是我的强项,都干了3年了。”

尽管对如何获取收益、建立商业模式有一套看上去有模有样的想法,但与早年80后初涉企业一样,90后对管理、处理人与人关系也是很头大。

“如何管理团队,这个是让我头大的事情,后来徐小平老师推荐我们去找一位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对我们有帮助。后来我们找来一位‘大姐大’成为联合创始人,帮我们处理包括行政、财务、人力等一切技术之外的工作,这使我可以更专心的投入研发”季逸超谈到,但面对未来进入企业软件市场后,团队扩大后的管理时,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无奈:“这个是我另外一个头大的事情,目前也的确没有想好。”

由于第一款产品将会面对企业推出,如何将产品销售初期,季逸超坦诚,这对于技术宅出身他的又是一个头疼的事情。在销售、特别是企业销售这摊深水中,如何把握好通过提成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如何看待“返点”这些灰色成本、如何避免销售人员私下阴阳合同大捞油水,都将是年少成名的PeakJi将会经历的事情。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做出最好的选择:逆境时踏实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强,顺境时发挥优势,获得更多机会。”张林轩说。
在某次会议上,他以以下这段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如果你真的想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想创业,并且坚信这会是你热爱的事情,那不要让别人来主导你的选择。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自己活得完全明白,虽然大师们留下来人生经验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但是这只应该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终究每个人的路都是要自己走的。”

posted on 2012-11-19 08:34  王大王  阅读(3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