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据隐含的业务信息(1)——订单销售交易类数据分析

  订单销售交易数据,对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订单销售交易数据交易类数据包含的信息大概有几个层面:
  1. 钱:老板最关心的信息
  2. 场:什么渠道最好,渠道的属性怎么样,有什么特征
  3. 货:哪个或哪几个产品或产品组合最好、哪个服务怎么样
  4. 人:那些人最能提供钱,怎么提供钱
一句话概括就是:what money?where money?how money? can more?

一、订单基本信息和信息解读

  订单信息至少要关联客户ID,因为只有人能给企业提供钱,只有知道是那类人,才能想办法从这类人中赚更多的钱。

  • 订单号:XXX(订单流水号)
  • 门店:XXX(销售渠道)
  • 客户ID:XXX
  • 交易时间:XXX
  • 产品:数量和金额XXX(是单价还是汇总金额)
  • 优惠券使用:XXX
  • 产生积分:XXX

1.1 订单号(订单数)

  订单流水号,有可能反推出该企业一天客户量,一天的订单数。企业一般都会做一些特殊处理(不是简单顺序编号)。

1.2 门店(销售渠道)

  表示用户在这个销售渠道消费,钱从哪里来的。这里的渠道,指‘钱’的渠道,而不是互联网‘流量’的渠道。一个是要‘钱’,一个人是要‘人’;一个是‘人动货不动’,一个是‘货动人不动’。当然最后都是为了:‘钱’!
  假如是首单,可以分析出这个渠道是否吸引某类的用户;假如多平台(渠道),可以分析用户的渠道消费习惯,习惯在一个地方消费还是多个地方。是否不同的商品是否更愿意在某个平台(渠道)上买;假若是N单,形成一定规模的订单数据,可以分析那个渠道更受欢迎,资源分配时该往那个渠道倾斜。用户有没有渠道转换的情况。优良的渠道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借鉴经验。
  可以总结为:好还是不好?特点是什么?能不能借鉴?
tip:
传统的‘钱’渠道:一般分为销售大区、线上、线下、旗舰店、加盟店、某个部门、某类销售员等等
互联网的‘流量’渠道:信息流推广、搜索引擎推广、应用市场推广、自媒体推广、短时频推广、其他推广(地铁广告、墙面广告)等

1.3 客户ID

  花钱的人。类型是什么(ToB客户、ToC客户)?
  结合交易时间、金额、优惠券活动等,深挖用户的一些特征、共性。对于客户维度而言,要做的就是‘聚合’,把同种类的客户聚在一起,因为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也做不到对每一个客户做一对一服务,一对一营销。要对用户进行分层,找出高价值用户:
(1)RFM模型
  某时间窗口内,根据R(Recency,近度/最近一次消费)、F(Frequency,消费频次)、M(Monetary,消费金额)对用户进行分层。参数的阈值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来设定,切莫不要为了数据好看划分等级。在资源的有限情况下,尽量用小部分的用户覆盖大部分的额度。在运营策略上,应结合用户分层的结果,针对不同的用户分类用户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

  • 针对重要价值客户,应保持好现状;
  • 针对重要发展客户,由于其价值高但是频次低,应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刺激其消费频率;
  • 针对重要保持用户,应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将其召回,留住该用户;
  • 针对重要挽留用户,召回他并刺激其消费;
  • 针对一般价值用户,可以通过发放大额面值优惠券等方式刺激消费力度;
  • 其余几类用户都要在考虑成本、资源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策略召回、刺激消费。

(2)根据消费状态对用户分层
  用户分层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价值的用户,对不同价值的用户、不同阶段的用户采用精准、细化的运营方案。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常常把用户分为:

  • 新用户:时间窗口内,首次消费的用户。
  • 不活跃用户(流失用户):时间窗口内,未消费的老客。
  • 活跃用户:本时间窗口内有消费,上一个时间窗口也有消费的用户。
  • 回流用户:上一个时间窗口中没有消费,而在当前时间窗口内有过消费的老客。

  用户分层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核心目的:把用户‘聚类’——区分‘价值’——资源最大化‘精准营销’——使‘钱’最大化。不用多复杂方法,在资源紧缺的时候,根据‘帕累托二八分布’也能找出那20%的用户。

  用户质量分析
  用户留存、生命周期分析
  会员管理

1.4 交易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用户在那个‘年月日时分秒’的时刻花了钱。一般可以反馈信息有:用户的消费行为时间维度下,基础度量值的描述性统计
  交易时间刚好是某个特定日期,用户消费某类商品是否与该特定节日有关,能不能指导节日促销;
  周期性交易;
  客户生命周期和留存情况;
  回购率和复购率;
  时间趋势(销售金额、订单数、成本、消费人数等等);
  某类用户对某类商品的消费时间习惯(某时刻),能不能指导个性化推送、活动促销等;
  购买频率
  一般先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看那个时间窗口出了问题,再对该时间窗口做一些深挖分析。

1.5 产品(品类+数量)

  用户买了啥,是1类还是多类,是1件还是N件?多类的话,这些类有什么关联?多N的话,为啥是N件,不是N+1件?一般反馈的信息有:品类的关联性使用的周期性产品维度下,基础度量值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产品品类是否可以做购物篮分析、关联分析,能否指导交叉销售最大化;
  产品销售-利润分布如何(帕累托分布),能否指导产品品类优化、生产优化;
  TopN畅销产品是哪些,能否指导新品研发;
  数量代表使用程度,分析一定数量的使用周期,能否指导某类商品的周期性精准推送;

1.6 金额

  决定用户的购买力,最直观体现就是用户的消费档次、产品档次。

1.7 优惠券

  客户买东西使用优惠券,没有优惠券就不买了?
  优惠券的目的:冲量或者利润最大化
  优惠力度=优惠券额度/总消费金额
  怎样的优惠力度最合适(让客户多下单,让利润最大化)
  判断客户质量,分析促销敏感性用户

1.8 积分

  分析会员等级
  挽留客户,积分兑换

二、首张订单

  用户首次付费很重要,特别是免费体验的产品。首次付费模式可以借鉴,可以反推未付费用户,可以反推业务付费模式是否合理。为二次消费提供营销思路。

三、多张订单对比分析

3.1 补货周期

  交易时间和数量决定购买时间间隔。精准的补货周期,可以预防缺货风险,触发用户二次购买。

3.2 增量销售

  同类客户是否购买某类产品越来越多。能否指导销售。增量销售注意分清囤货和自然增长,促销活动尽量避免提前消费,而应该是以信任度、粘度为前提。

3.3 交叉销售(购物篮分析-关联分析)

3.4 购物路径

  基于时间某类客户购买A产品,又购买了B产品。比如相机(新手级,专业级)、手机、软件(demo,企业级)品类等。跟踪销售机会。

四、分析思路和维度

维度划分:

  • 时间维度:时间各种钻取
  • 销售渠道维度: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渠道
  • 用户维度:ToB和ToC客户类型

分析思路:

  1. 先看时间窗口期大盘
  2. 窗口期内那个维度、那个点除了问题

基础度量值

  • 销售金额
  • 成本
  • 利润
  • 订单数
  • 客单价
  • 折扣
  • 用户数(总流量)

五、方法

  • 出了问题?假设方法,假设检验?
  • 那部分比较好,怎么做比较好?对比方法,A/B测试?
posted @ 2021-03-13 18:21  Lu-顺  阅读(14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