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dd 参数解释
1. if=文件名: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即指定源文件。< if=input file >
2. of=文件名: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of=output file >
3. ibs=bytes: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obs=bytes: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bs=bytes:同时设置读入/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4. cbs=bytes: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
5. skip=blocks: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6. seek=blocks: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注意:通常只用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即备份到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
7. count=blocks:仅拷贝blocks个块,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
8.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ascii:转换ebcdic为ascii
ebcdic:转换ascii为ebcdic
ibm:转换ascii为alternate ebcdic
block: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ucase: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swab: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
noerror:出错时不停止
notrunc:不截短输出文件
sync:将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不足部分用空(NUL)字符补齐。
dd 的一些应用实例
1.将本地的/dev/hdb整盘备份到/dev/hdd
2.将/dev/hdb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3.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4.备份/dev/hdb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5.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6.备份磁盘开始的512个字节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count=1指仅拷贝一个块;bs=512指块大小为512个字节。
#恢复:
dd if=/root/image of=/dev/hda.
7.备份软盘
8.拷贝内存内容到硬盘
9.拷贝光盘内容到指定文件夹,并保存为cd.iso文件
10.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第一步:创建一个大小为256M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编辑/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加载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第一步:创建一个大小为256M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编辑/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加载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销毁磁盘数据
#注意: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
12.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输出的命令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硬盘的读、写速度。.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输出的命令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硬盘的读、写速度。
13.确定硬盘的最佳块大小: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过比较以上命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块大小。.
14.修复硬盘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1,2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利用dd制作u盘启动盘
现在安装系统都是用u盘安装,那么制作u盘的iso镜像就是必须的了。现在此类工具倒是不少,但是,好用的不多,有的还收费。唉,还是用dd吧,老配方,老味道。
首先:要df -h一下,看看u盘的盘符,类似 /dev/sdb 之类的,注意,后面的数字不要写,如果u盘分成多个区,要把多余的区都umount了,只保留一个,否则会出错。
上命令:
格式化 U 盘,为了格式化首先需要 umount U 盘:
/dev/sdb 是我的 U 盘设备。
sudo umount /dev/sdb*
格式化 U 盘:
sudo mkfs.vfat /dev/sdb -I
若没有mkfs.vfat命令,请使用yum provides */ mkfs.vfat查找安装即可
使用 dd 命令,格式如下:
sudo dd if=xxx.iso of=U盘路径
sudo dd if=./centos7.iso of=/dev/sdb bs=30M
就这么简单,你没有看错,没了,等着结束就ok了,如果,你有一个折腾的心,想实时看看dd的运行。
方法1:利用工具pv(pip viewer)
1、安装pv: yum install pv
2、把pv夹在中间,就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写入数据的情况了。
sudo dd if=./centos7.iso bs=4M | pv | dd of=/dev/sdb bs=4M
方法2:dd工具可以响应USR1的信号,当收到此信号时,dd命令会向终端输出此时的进度信息。
当将dd开始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终端窗口,输入:
方法一: watch -n 5 pkill -USR1 ^dd$ 方法二: watch -n 5 killall -USR1 dd 方法三: while killall -USR1 dd; do sleep 5; done
以上3个均可以,这时dd就会在原窗口回显了:
fly@noi:~$ sudo dd if=./SL-7.3-x86_64-2017-01-20-LiveDVDgnome.iso of=/dev/sdb bs=4M
记录了84+0 的读入
记录了84+0 的写出
352321536 bytes (352 MB, 336 MiB) copied, 43.1289 s, 8.2 MB/s
记录了93+0 的读入
记录了93+0 的写出
390070272 bytes (390 MB, 372 MiB) copied, 47.8768 s, 8.1 MB/s
记录了102+0 的读入
记录了102+0 的写出
...
...
...
一直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