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2 期):我们会死于气候灾难吗?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GitHub: ruanyf/weekly),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科技内容。
周刊讨论区的帖子《谁在招人?》,提供大量程序员就业信息,欢迎访问或发布工作/实习岗位。
封面图
今年4月,西宁野生动物园成功地人工孵化了一个高山兀鹫的鸟蛋。目前,这只雏鸟已经达到了四月龄,生长得非常良好,成为中国首只人工养活的高山兀鹫雏鸟。(via)
本周话题:我们会死于气候灾难吗?
上周,联合国发布了一份《气候问题评估报告》,供各国政府参考。
国内媒体没怎么报道这件事,但在国际上,它都是各国的头版新闻。
一般来说,政府单位的报告都写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但是,这份报告是罕见的例外,它写得非常明确尖锐,结论就是四个字:“大难临头”。
报告认为,根据各种科学研究和观测结果,可以认定 气候灾难已经发生了,并将继续加剧。 人类现在所做的种种减碳努力,并不能避免灾难,只是为了不让最糟糕的结果发生。
报告描绘了非常可怕的全球变暖进程,地球的平均气温,目前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了1.2度,估计未来一两年内就会上升1.5度。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加,2050年前将会上升2度,本世纪末之前达到3度。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两三度不算什么。但这是全球平均气温,包括海洋和陆地,由于海洋的温度波动远远小于陆地,这意味着陆地的温度上升,可能是四五度。
以上海为例,七月的平均气温,现在是28度到35度。如果到了2050年上升三度,就变成31度到38度,如果更高,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就会达到40度。这住起来就太痛苦了。
我们会遭遇什么样的灾难?联合国报告是这样描述的:
“地球将变得干燥许多,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大规模物种灭绝,并使全球的粮食保障面临巨大风险。
以下五种灾难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1)高温,(2)干旱,(3)洪水,(4)飓风,(5)海平面上升。”
气候灾难其实已经发生了,比如上个月郑州“千年一遇”的大暴雨,再比如这个月,欧洲遭遇史上最热的夏天。就在几天前,意大利报告欧洲有记录以来最高温 48.8 摄氏度,同一时间西班牙是47.2度,希腊是46度。
气候灾难不再是一个科学名词,而是日常生活中,真真实实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我们应该有所准备,避免或减轻气候灾难对自己的伤害。对普通人威胁比较大的,主要还是暴雨和高温。
(1)遇到大暴雨,尽量不要进入地下空间或地势低洼处,也不要靠近山地,防止遇到山洪。
(2)居住地的选择要考虑气温,尽量选择气候凉爽的城市。中国东部沿海各省,恐怕以后夏季高温都会破40度。深圳这种北回归线以南的城市,一年可能有半年,全天气温在30度以上。
Vue 3.0 飞机大战游戏
去年9月,Vue 3.0发布。不到一年时间,它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不仅新项目大面积采用,老项目也纷纷从2.0版升级。
3.0版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完善,各种组件库(比如ant-design-vue、vant、element-plus)都已先后宣布支持 Vue 3.0。
现在如果去面试的话,Vue 3.0会是考察的重点内容。面试官的问题,从偏重于源码和原理层面,正在慢慢向实战层面转移。
掌握 Vue 3.0 的最好方法,无疑就是自已动手从头写一个项目。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一点,但是不知道有什么项目可以写,也不知道遇到困难到哪里找答案。
现在正好有这样一个项目,教你用 Vue 3.0 写一个飞机大战游戏,而且全程有视频讲解,解释为什么这么写,以及介绍新的 API。
这个视频课程资料,可以帮你达到三个学习目的。
- 有一个可写在简历中的 Vue 3.0《飞机大战》成品,面试加分。
- 从浅到深剖析 Vue 3.0 源码,知其所以然。
- 通过实战学习业务实践,快速上手 Vue 3.0。
由于讲解得非常细致,整个视频课程分成三大部分,长达450分钟!
具体的讲课大纲和课程细节,可以微信扫码了解。该课程由国内著名的大型培训机构“开课吧”,专门为周刊读者提供。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就能领取该课程。原价699元,现在有200个免费名额,不用转发不用分享,扫码就能领。
科技动态
1、船屋顶
大型的世界性活动,比如奥运会和世博会,会新建大量场馆。等到活动结束,场馆就会闲置,非常可惜。
即将开幕的迪拜2020世博会,意大利馆做了一个疯狂的尝试。设计师让三艘长度为40米的船,从意大利航行过来,到达迪拜以后,把船拆开翻转过来,船底当作屋顶,下面用150根钢柱支撑在地面上,变成一栋房子。
等到活动结束,再把场馆拆掉,屋顶重新变成船,继续航行回意大利。这样既节省了材料,也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运输费用。
2、国际空间站的钻孔
2018年8月的一天,宇航员突然发现,国际空间站的舱体上有一个小小的钻孔(上图),导致舱内的氧气逃逸到宇宙空间。虽然宇航员马上用胶水,临时封闭了这个孔,但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周,俄罗斯塔斯社发表一篇文章,爆出猛料。文章点名,这个孔是一个美国女宇航员蓄意钻开的,她当时心理状况异常,幻想通过破坏飞船,触发紧急撤离,从而提前返回地球。
美国宇航局立刻发表声明,驳斥这是一派胡言,事发之前,美国宇航员根本没有靠近钻孔的位置,“我们认为这些指控没有任何可信度。”但是,美国宇航局也不能回答,这个洞是怎么回事。
3、音乐消费量下降
一项研究发现,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后,音乐流媒体的消费量大约下降了10%,使得全球最大音乐网站之一的 Spotify 收入减少。
这很奇怪,人们在隔离期间无事可做,反而减少了听音乐。
原因可能是,音乐并不是独立的娱乐活动,而往往是对其他活动(比如上下班期间)的补充。一旦人们减少了其它活动,音乐消费也随之减少。
4、酒驾监控系统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规定2027年后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必须配备酒驾监控系统,防止驾驶员酒后驾车。美国每年因为酒后驾车,有超过10000人丧生。
但是,麻烦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主动发现酒后驾车。美国政府正在研究两种有希望的方案。一种是检测车内空气,找出空气里面的酒精成分,这种方法的问题是,无法区分酒精来自驾驶员的呼吸,还是来自乘客的呼吸。
另一种方案是在引擎按钮上,装备一个红外线触摸传感器,通过皮肤检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5、USB 快捷键盘
一家国外的电脑配件厂商,最近推出了一款 USB 快捷键盘,一共有32个键。每个键都可以编程,指定所对应的操作。同时,它的键帽是一个 LCD 小屏幕,可以指定显示的图片。
网友发挥创意,为它设计了各种用途。
比如,数字键盘
功能键盘
音控键盘。
Emoji 键盘。
6、机械手臂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正在开发可穿戴机器人,为人类用户提供两个额外的机械手臂。
这个机器人的最大难度,还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如何让人类灵活地操作它们,以及如何在行走时保证人体的平衡。
如果开发成功,这种机器人会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可以用于制造业、建筑业、老人辅助、行走康复训练等等。
文章
1、碳排放交易是怎么回事(中文)
作者10年前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选择从事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本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碳排放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对火力电厂的利润有很大影响。
2、微软入职大礼包(中文)
作者入职微软英国,上班第一天拿到入职大礼包,看看里面有什么。(@DoctorLai 投稿)
3、空气湿度知识(中文)
空气湿度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比如气温为31度时,如果湿度达到78%,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相当于40度。本文介绍什么是湿度,以及如何除湿或加湿。
4、内燃机原理(英文)
一篇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章,使用大量互动式的动画,讲解内燃机(也就是汽车发动机)是运作过程。
5、MDN 如何实现自动补全搜索?(英文)
本文介绍 Mozilla 的文档网站如何实现搜索框的自动补全功能。
6、如何提高 Docker 容器的安全性(英文)
本文逐点列出提高 Docker 容器安全性的一些措施。
7、C 语言 Union 结构的妙用(英文)
作者介绍了 Union 结构的一个小技巧,用来隐藏 Struct 结构,实现内部属性的直接访问。
8、我如何住在海滩上建立自己的软件生意(英文)
作者是一个国外程序员,一直住在海滩边冲浪,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发 SaaS 服务,远程赚钱支持自己的冲浪生活。
9、Git 的两个新命令(英文)
新版本的 Git 加了两个命令:git switch 和 git restore,本文介绍它们的用法。
git switch 用来切换分支,git restore 用来恢复原样,可以取代 git checkout。
工具
1、txiki.js
一个极小化的 JavaScript 运行时,跟 Node.js 类似,但只有 1.8MB。
维基百科的静态化工具,将维基百科变成一个只读的离线静态网站。
它将所有条目导入一个 SQLite 数据库,然后实现一个前端的查询展示页面。注意,它的查询是 SQLite 的静态化查询,不需要有后端服务。
3、daisyUI
一个基于 Tailwind 的 CSS 组件库,用法简洁,封装掉了 Tailwind CSS 的复杂性,看上去还不错。
4、Bibi
网页 Epub 阅读器,可以在网页上展示、阅读 Epub 书籍。
一个在线工具,根据用户提供的英文句子,使用人工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一幅绘画,比如上图是《夏日微风中的白色建筑》(white architecture in the summer breeze)。
这是一个收费服务,但提供三张图的免费额度。
MacOS 系统的 PostgreSQL 数据库安装包,并且内置了许多常用插件,号称是在 Mac 上使用 PostgreSQL 的最简单方法。
一个 Web 工具,自动生成英文字符串的手写动画,可以定制各种参数。还有桌面版下载。
一个开源的计算机系统示意图的作图工具,可以快速在网页上画出系统结构图。
资源
一份英语教程,向初学者介绍 TCP/IP 协议的子网、寻址和路由知识。
作者学习《算法(第 4 版)》时,将书中的算法逐一用 Rust 语言实现,做成了一个仓库。(@douchuan 投稿)
3、自己动手写编译器
一本中文电子书,介绍一个非常简单的编译器的实现,通过实例,描述基本的编译原理及过程。(@pandolia 投稿)
4、Redwoods in the British Isles
国外经常有一些奇怪的网站,比如这个网站收集英国每一棵红杉树的位置和照片。
图片
1、海啸墙
2011年,日本遭受了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大约2万人死亡。
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惨剧,日本政府在沿海地区,修建了长250公里、高12.5米的海啸墙。
政府希望这一片高墙可以阻挡海啸,至少为海边的居民多赢得一些逃生的时间。
墙上留下一些小窗口,可以看到外面。
2、远洋运输船
大家可能有一种印象,人类都居住在陆地上,大海是没有人居住的。
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有几万条船在远洋航行,包括货轮、油轮、渔轮,这意味着大概有几十万人生活在海上。
上图中,每一个绿点是油轮,每一个红点是货轮。要是没有这些船,以及船上的船员,世界贸易就要停顿了。
3、阿富汗地形图
下面是阿富汗的地形图。
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全境都是高山,只有西南方向有一点点平原。而且,它东部连接帕米尔高原,海拔非常高,最高峰将近7500米,到处是高耸的雪山、深邃的山谷和无人的高原荒漠。
这种地形,再加上没有高等级道路,特别适合游击队出没,不适合正规军作战,大型武器无法发挥威力。这就是前苏联和美国都无法在阿富汗获胜,最终只能铩羽而归的主要外部原因。
文摘
现代人很难想象,人类在历史上一直是瘦的,而且是非常瘦。
只有工业化时代后,人类才开始变胖,而且变得越来越胖。
一个世纪前,美国成年男子的平均体重是70公斤,今天是88.5公斤。当时约有 1% 的人口有肥胖问题,今天大约是 36%。而且,肥胖率在 2010 年至 2018 年间的增幅,是 2000 年至 2008 年间的两倍多。
曾经有一个研究生,对实验室老鼠做过一个实验。他将超市买来的人类食品喂老鼠,包括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等,都是带有大量卡路里的美味食品。
老鼠吃了这些人类食品以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重。研究者又将这些食品,拿给浣熊和猴子吃,结果它们也是会迅速长胖。
他因此得到一个结论: 大量食用当代的人类加工食品,是长胖的最有效方法。
那些加工食品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会引诱你不停地吃,明明已经吃过了,但是没过多久,你又开始想吃了,即使事实上你并不饿。未加工的自然食物,就没有这个问题,吃过适量的食物后,你会停止进食,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今天,非洲和南美洲还有一些原始民族,生活在丛林里面,他们只吃自然获取的食物,几乎没有任何肥胖问题。
科学家的另一个关于肥胖症的发现是,搬到高海拔地区的人有时会一下子减轻很多体重。而且,高海拔地区人的平均体重,要比低海拔地区轻。
为什么高海拔地区有助于减肥,至今没有答案。有的学者认为存在“高原厌食症”,但是并没有足够证据。
如果你有肥胖问题,搬到高海拔地区,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减肥方法。
言论
1、
向别人销售东西时,要把它说得很复杂,人们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说服别人时,要把内容说得很简单,越复杂的东西,能说服的听众就越少。
2、
科幻小说《三体》提出,宇宙就像一个黑暗森林,外星文明可能充满敌意,所以最好不要暴露自己。
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由于核战争、全球变暖、流氓 AI 或其它原因,消灭我们人类的可能不是外星文明,而是我们自己。我们似乎就是那些对人类怀有敌意的外星人。
3、
悉尼是一个生活成本六位数的城市,但是你很难找到六位数收入的工作。
4、
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第一次注意到某事后,往往会更频繁地注意到它,导致认为此事是高频现象。简单说,频率错觉就是“你刚刚发现一个概念或事物,然后突然发现它似乎无处不在”。
-- 维基百科
5、
Windows 的游戏优势有多大?根据 Steam 游戏平台 2021 年 6 月的数据,Linux 上玩家比例是 0.89%,macOS 是 2.54%,Windows 是 96.57%。
-- phoronix.com
6、
苹果公司刚成立时,员工编号由第一任 CEO 斯科蒂分配。他喜欢激怒乔布斯,所以给沃兹的员工编号是1号,给乔布斯是2号。
乔布斯恳求变成0号员工,斯科蒂拒绝了。后来,斯科蒂被解雇了,乔布斯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 0 号。顺便说一句,沃兹从不关心他的编号是什么。
-- 兰迪·威金顿,苹果公司第一位软件工程师
历史上的本周
2020年(第 121 期):为什么人类没有越来越闲?
2019年(第 69 期):做得好 vs 做得快
2018年(第 18 期):无人机攻击,难以防范
订阅
这个周刊每周五发布,同步更新在阮一峰的网络日志和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阮一峰的网络日志”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
(完)